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南宋孝宗皇帝趙昚,隆興年間(公元1163-1164)年間鑄造。“隆興元寶”有折二銅錢,及小平,折二鐵錢。銅錢篆書,楷書成對,存世不多。“隆興通寶”有鐵錢存世。

外形特點

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它最早出現於戰國的中後期,從造型上可分為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兩種。前者的形制與紡輪相似,即為外圓內圓,有的學者認為這種錢幣是從紡輪演變過來的。後者一說象徵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這類天圓地方說法最早見於史藉的為晉魯褒的《錢神論》。古代的錢幣都是金鑄的,其實古代所謂的金應該分黃、白、赤三品,這三品指的是黃金、白銀、和青銅。

特點描述

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

“隆興元寶”折二銅錢,篆體“隆興元寶”文字旋讀,有寬邊和窄邊之分,背面素。在隆興年間私鑄“隆興元寶”鐵質錢,其周邊窄,雖有邊但較小,文字順時針讀。有一種鐵質錢幣特小,直徑僅1.8公分。“隆興通寶”在流通的鐵錢,有篆文和楷書兩種,其邊有寬和窄之分,文字讀法上下右左。篆體“隆興元寶”文字旋讀。

史書記載

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

在古代金銀作為貴金屬稱量貨幣很早就受人重視,在宮廷皇帝常以金銀鑄器物、鑄錢幣。據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八記載了宮中凡閣分有娠將及七月,所賜物品中就有“銀四千四百四十兩、銀錢三貫足。”從記載了解到當時流通除大量鑄造銅錢外,也鑄造金質、銀質的錢幣,但是真正保存下來的圓形方孔金質幣尚未見到,在宋代尤其是南宋孝宗(趙昚)立隆興年號僅二年(1163——1164)其所鑄的錢幣如今所知的有“隆興元寶”和“隆興通寶”兩種,這兩種錢幣中多數為隆興元寶折二銅錢,有篆體、楷體二種,小平錢未鑄,鐵質錢幣大小多種,元寶、通寶皆有。

出土收藏

隆興通寶 隆興通寶

金質錢幣是一枚外為圓形內為方孔的錢幣。從如今所知全國發現的金質圓形方孔“隆興通寶”僅一枚。現藏慈谿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86年,慈谿市龍南鄉南岙村一座宋代的磚室墓中出土的。出土時幣面已有斷裂,但經過清理“隆興通寶”四字清晰可見,黃色有光澤。該錢幣直徑2.05厘米,重量為3.25克,經過測試含金量為60%。“隆興通寶” 四字旋讀,面為陽文,楷書工整大方,背面為素背。其製法為澆製法形成。經研究認為該幣系非流通之貨幣,系錢幣中的珍品。

另一種說法:

“隆興通寶”是遼錢

華光普《中國古錢大集》載有一枚金質小平錢,直徑大約在20mm左右,重3.25g,將其系之南宋“隆興”年間鑄幣。這枚錢幣的奇特之處在於錢文書寫率意,隆興通寶四字動感十足,呼應生趣。這種錢文書法遼錢意蘊十足,卻與宋錢格格不入。這種錢幣北方偶有所見,從現收集到的銅鎏金、銀、銅等不同材質的錢幣看,這些錢幣均出於吉林省北部松原一帶。北宋和遼雖然同處一個時代,但從錢文風格看,鑄幣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體系。時至南宋大遼早已滅亡,更不會襲用遼錢文字風格鑄造錢幣。而《華譜》所載“隆興通寶”金質小平錢據云出土於浙江慈谿僅為孤例,北方不同材質的“隆興通寶”反而不止一見。所以這種形制風格的“隆興通寶”絕非宋錢,而為遼錢無疑。但契丹人怎會用南宋年號鑄錢?這只能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隆興通寶”不是年號錢,而是遼代鑄造的一種吉語錢。遼代鑄有多種吉語錢,“隆興”即蓬勃興起之意,用來鑄吉語錢亦無不可。二是“隆興通寶”有可能是西遼鑄幣。西遼和南宋同時並存,而金則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因而西遼和南宋有一些國家之間的交往和貿易往來都不足怪。西遼以南宋年號鑄造一些各種材質的錢幣,以示對南宋友好或賞賜有關往來人員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幾乎所有的西遼錢幣在東北地區均有發現,“隆興通寶”也極有可能是其中一種。《華譜》所載出土於浙江慈谿的“隆興通寶”金質小平錢則從另一側面證明了西遼與南宋的這種試圖建立交往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