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至淳熙九年後改成小寫,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錢的一大特徵。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三百多年。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相關歷史
南宋孝宗趙眘,淳熙十年(1183年)始鑄。孝宗即位之初,任用主戰派重臣張浚主持北伐,以圖收復中原失地。由於參戰將領不和,導致“符離之戰”失利,孝宗抗金信心受到打擊,在秦檜餘黨主和派湯思退的蠱惑下 ,與金國達成“隆興和議”。自此,宋金兩國戰事暫告平息,出現了南北長期對峙之局面。為防止金人南侵,孝宗屯兵長江以北兩淮一線,並著手恢復因戰爭遭受破壞的淮楚地區經濟。是時朝廷財政困難,軍費開支巨大。而銅源匱乏,鑄幣原料嚴重不足。為改變這種現狀,朝廷決定利用兩淮一帶富產鐵礦資源的優勢,開始就地置監鼓鑄折二鐵錢。同時大力推行兩淮鐵錢之流通使用範圍,“令江南錢不得至江北,違者治於罪”,並逐漸在邊境地帶由東向西形成一道經濟隔離屏障。由於鐵錢質低,銅鐵錢兌換比價失調,鑄鐵錢可獲得豐厚利潤,一時引得盜鑄迭起。從淳熙七年(1180年)開始,又“詔令諸監逐年於錢背上加鑄年數以別之”,這樣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紀年錢。淳熙錢的背文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充實,銅錢背文僅有紀年,鐵錢則背穿上紀監名,穿下紀年份,成為兩淮路鑄錢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