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特點
隆德寺莊嚴的大殿和殿堂,四周是僧寮房舍。在這裡,祖古(仁波切)和僧眾接受傳統密續、梵唄和修持儀軌。第十六世噶瑪巴在世時住在頂樓,那裡也是收藏珍貴的文物的地方。竹札宜翁桑登林(DrupdraYiwongSamtenLing):1970年代末,第十六世噶瑪巴建造此閉關中心。在此以三年時間的閉關,學習噶舉傳承中的傳統教法和禪法。
噶瑪師利那瀾陀學院(KarmaShriNalandaInstitute):此佛學院是瓦拉那西(Varanasi)山普能梵文大學(SampurnnantSanskritUniversity)的關係學校,第十六世噶瑪巴創建。年輕的喇嘛和祖古在現代化教育系統中學習傳統佛學,在頂樓上有第十六世噶瑪巴的舍利塔。
噶瑪德千確林(KarmeDechenCh?kling):第十六世噶瑪巴創建的比丘尼道場,訓練尼眾學習密續儀軌和修持方法。
歷史沿革
1959年4月25日,噶瑪巴率團抵達錫金的首都岡托。國王確嘉札西南嘉(ChoegyalTashiNamgyal)提議幾個建寺地點,噶瑪巴選定了隆德寺所在地,距離岡托約一個小時車程。此地山水秀麗後靠高山,前有雪脈,低處有河流。噶瑪巴堅定地把佛行事業和噶舉傳承的延續責任一肩挑下。此地是第九世噶瑪巴建寺院之地,此老寺仍存在。噶瑪巴和錫金的關係深遠,噶舉派和錫金的淵源可溯至幾世紀以前。十六世紀時,錫金國王曾邀請第九世噶瑪巴去錫金建寺,其中之一就建在隆德區。
1959年5月5日,噶瑪巴率團到達隆德,老寺院已破損,四周一片荒蕪,生活艱困。噶瑪巴、僧眾和隨從都住在簡陋的帳篷中,隆德寺的興建就在這樣非常艱難的環境中啟動。
1962年,開始動工興建隆德寺,費時三年完成。此時國王卻傑已往生,新國王來為隆德寺奠基。噶瑪巴的秘書長達卻雍督(DhamchoeYondu)為建寺計畫的執行人,他遵照噶瑪巴的指示,完成了此一神聖任務。
大部份建寺經費來自錫金王室和印度政府。在噶瑪巴和印度首相班智尼赫魯晤面後印度政府開始以經費支持。因為政府的支持,和義工、弟子們的投入,終使噶瑪巴的心愿圓滿達成。
1966年,經過四年的努力,隆德寺終於完成。在1966年1月1日,噶瑪巴正式宣布啟用,並取名為“嘉華噶瑪巴的寶座:一個用來教學及修持佛法的中心。”
錫金政府特別頒給秘書長建築設計獎。在錫金這是第一座完全依照西藏傳統所興建的寺院,它成為此後在印度興建寺院的典範。
典藏文物
隆德寺是以最美觀的傳統藏式風格設計,寺廟裡面保存有珍貴的佛像,經典、法器文物等,牆上有豐富的壁畫及浮雕。宗教典禮
寺院每年定期為大眾舉辦宗教活動,最重要的兩個分別在夏季和冬季舉行。每年藏曆四月,舉行十天蓮師或普巴金剛法會。第十天跳神聖的喇嘛舞,主題為蓮師八變、本尊或護法。然後在12月(陽曆二月三月之間)隆德寺舉行十天瑪哈嘎拉(Mahakala)護法法會,接著在12月29日跳瑪哈嘎拉金剛舞(或喇嘛舞),之後慶祝藏曆新年,為期3-8天,節目以文化和宗教為主。並邀請藏族歌唱家、舞蹈家表演。因為這些節目具有特色,所以每次都能使賓主盡歡。在年初去隆德寺一星期,無論朝聖者和一般民眾都可以觀賞喇嘛舞表演及認識西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