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追求,一腔熱血鑄神箭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地處西北大漠,自然條件十分艱苦,是我國組建最早、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航天發射場。懷著獻身祖國航天事業的滿腔熱忱和對航天聖地的無限嚮往,1982年,大學畢業的陸晉榮隻身來到荒漠戈壁,一乾就是25年。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陸晉榮眼裡,航天發射就是他的全部。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發射場肩負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前一個還沒結束,後一個又已經進場。為保證任務如期完成,陸晉榮經常吃住在一線。戈壁的冬夜氣溫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為解決技術難題,陸晉榮與研製人員一起,在冰冷的測試廠房通宵達旦地工作。憑藉忘我的工作精神,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他連續9個春節都是在試驗一線度過,沒能回家看望年邁的父親。
陸晉榮是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的第三任總設計師,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可想而知。1999年,我國歷經7年的載人航天工程拉開了首次飛船發射的戰幕,作為技術負責人之一,陸晉榮與同行面臨一個巨大挑戰:舊的發射模式受諸多因素制約,達不到載人航天發射的要求,必須革新。陸晉榮和其他專家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集智攻關。經過反覆論證,他們創造性地提出驗證船、箭、活動發射平台“三位一體”垂直運輸的新方式。為驗證可行性,陸晉榮把鋪蓋卷搬到試驗現場,組織進行各種工況轉運試驗,轉運速度從每分鐘20米、23米、25米,一直提升到每分鐘28米。經過6個晝夜的連續奮戰,他們試驗計算出最佳轉運邊界條件,得出安全、可行的結論,為新模式的成功運用鋪平了道路。從那時起,不到40歲的陸晉榮開始早生華髮。
精益求精,嚴把質量保成功
載人航天,事關重大,成敗繫於毫髮,質量高於一切。陸晉榮珍惜質量甚於自己的生命。“質量必須抓得嚴,對誰都不能講情面。”兼任發射場質量控制組組長的陸晉榮,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質量建設規律的認識,著眼成功與風險、進度與質量、局部與全局的辨證統一,積極倡導“零缺陷”的質量管理理念。他要求發射場參試各系統的每項工作都必須儘量做到組織指揮零失誤、試驗文書零疏漏、地面設備零故障、技術狀態零失控、測試操作零差錯、數據判讀零遺漏、試驗產品零疑點。每次試驗他都親臨一線、全程跟蹤。面對試驗中突發的故障、險情,他沉著冷靜、科學判斷、從容指揮,成功組織排除試驗故障百餘次。為保證設施設備檢修質量,他組織人員著力研究測試理論,深入分析影響設備性能的各種因素,針對不同的設備設計出科學有效的檢查項目,很好地解決了檢修設備的有效性問題。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個個潛在隱患被發現和排除,為“神箭”騰飛插上了安全的翅膀。如今,在他的組織和帶領下,發射中心又積極引進和推行GJB9001質量管理體系,把發射質量建設與管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銳意創新,開拓進取迎挑戰
在陸晉榮看來,只要把敢於創新的堅定意志與善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結合起來,把自主攻關與積極借鑑結合起來,就能克服被動追趕,形成超越之勢。近年來,隨著火箭型號和發射頻率的增加,對發射場綜合化、自動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挑戰,陸晉榮又一次站在科技創新前沿,投入新型衛星發射工位建設和火箭“三化”設備研製。在世界各國火箭發射架多為鋼鐵桁架結構的情況下,他參與論證並提出鋼架混凝土結構的構想,和有關專家一起完成方案論證,使新建的發射工位滿足要求,不僅節約了大量經費,而且為衛星、火箭提供了更優良的發射試驗環境。這期間,他還主持我國首個衛星發射場地面測發系統“三化”方案的論證工作,很快得到同行專家的贊同和領導的支持,一套符合“三化”要求的測發系統組裝調試完畢,實現了只用一套設備就能執行多型號運載火箭測試發射的技術創新,為發射場綜合化、自動化建設探索了方向,有力推進了我國航天測試發控技術的發展。
對於發射場來講,軟環境建設尤為重要。為確保測試發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陸晉榮組織了多項前沿課題研究和設備改造。相繼開發出“艙內操作質量檢測系統”、“火箭瞄準信息顯示系統”等。為實現火箭發射指揮控制的智慧型化、自動化,他在數位化仿真、智慧型輔助決策和自動化控制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將這三種技術綜合運用於發射場建設是一個大膽超前的構想,國內尚屬首創;經過多年探索,總體方案已初步擬定,目前,陸晉榮正精心指導中心的科研人員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
率先垂範,言傳身教作師表
作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總工程師,陸晉榮不僅是航天發射領域開拓創新的領軍人物,還是廣大科技幹部的師長和學習的楷模。陸晉榮說:“我不是什麼領軍人物,如果說‘領頭’的話,就是‘領著乾、帶頭做’。”科研活動中,他不僅出思路想方法,還和科技人員一起反覆論證破難點、斟字酌句寫報告;憑藉良好的職業操守、執著的敬業精神、紮實的工作作風,深受大家愛戴和尊敬。作為科研試驗一線的帶頭人,他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幹部中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因此,他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影響和帶動廣大科技幹部形成“重客觀、講質量,重團結、講奉獻”的良好風氣。儘管工作繁忙,但陸晉榮始終不忘緊抓人才培養。他常說,自己的使命有兩個,一個是搞技術,一個是出人才。近幾年,他參與制定了中心《人才戰略工程實施計畫》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有力地推動了中心人才工作的發展;他直接指導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業務骨幹有30餘人,有的擔任了總師、副總師和技術室主任等職務。在他的帶領下,一批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語錄:“我不是什麼領軍人物,如果說‘領頭’的話,就是‘領著乾、帶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