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

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

《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是2012年2月14日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正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

《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是一部基於採訪筆記和攝影圖片整理而成的十六位院士的深度報導。通過講述院士們鮮為人知的學術經歷和人生故事,讓讀者了解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如何造福於人類的。諸如在范滇元為尋找新能源而鍾情“神光”研製的故事中,簡明地介紹了雷射可控核聚變的科學原理,同時展現了范院士執著科研的精神風貌;在龔岳亭所從事的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的科學道路的回顧中,讀者能了解為什麼要人工合成蛋白,中國科學家當年是帶著怎樣的做人理念來大協作而獲得大成功的……作者敘述的筆觸不僅在乎他們的頭腦,更在乎他們的心靈:不僅在乎他們所研究的“學”與所從事的“術”,更在乎他們的為人之“情”與人文之“懷”。全書以動人的故事、樸實的文風、優美的圖片和較強的可讀性來普及科學知識,並力圖揭示知識背後所蘊含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以突出院士做人與做事的認真執著與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記錄了他們各自懷揣的科學夢以及怎樣為圓夢而不懈努力的科學腳步。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能抓住各位院士的特色,諸如吳孟超的人生幾次重大抉擇、錢偉長的深深報國情懷、曾溢滔的換位思考心理藝術、李政道的貫通藝術與科學的思維……期望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使院士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留下院士怎樣做人與做事的心路歷程和思想風貌的圖文資料,是有價值的文化積累,對提高整個社會培育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好風氣,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努力,尤其對青少年的成長會起到人生路標的導向作用。

作者簡介

方正恰,科學寫作者先後求學於上海市位育中學(國中)、南洋模範中學(高中)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系,獲文學士學位,2008年獲“中國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作為國際交流生被選拔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與新媒體系學習新媒體管理。2010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全球傳播專業文學碩士學位,由於學業優良,被授予傑出研究生稱號而載入“院長榮譽錄”。求學期間是《青少年科技報》記者、復旦大學電視台編輯和記者。曾在上海電視台電視新聞中心、香港文匯報上海新聞中心、新華社亞太總分社(香港)等新聞媒體工作與實習,署名播出和發表幾十篇報導和文章業餘創作相繼在《自然》《人民日報》《新華月刊》《中華讀書報》《文匯報》《上海畫報》《群言》等媒體發表.,曾在奧美(iPROgilvy)香港公司從事金融公關,目前在香港中銀國際集團工作。方鴻輝,編審(二級教授)。194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谿。1982年大學物理學專業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同年被分配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先後創辦過雙色膠印電子期刊——《實用無線電》,參與編輯過教育理論、物理學、英語、科普及少兒類工具書、教材及一般圖書。曾先後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二十餘項,其中包括中國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上海優秀圖書獎、上海市科普“四個一百”獎及優秀科普作品一等獎等,其中《科學的道路》獲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先後發表近百篇(本)專業論文、編輯論文、科普文章和圖書評論,大力倡導並努力實踐科普作品的本土化和原創性曾獲上海市優秀科普編輯、上海首屆優秀中青年編輯(八位之一)、上海優秀科普作家、上海新聞出版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大眾科學獎等榮譽,2007年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表彰“在科普編創工作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目前兼任上海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上海科學與藝術學會理事等社會工作。

目錄

履塵留跡終難忘

——王梓坤的科學發現縱橫談

展雙翅翱翔

——李大潛的數學人生

科學與藝術的會合

——李政道的藝術情

觀察有助解開宇宙密碼

——朱能鴻探索星空之路

明澈的晶體

——嚴東生的材料科學人生

肝膽相照

——吳孟超的人生選擇與事業追求

人生兒何學幾何

——谷超豪的詩性數學人生

深沉的意志熾熱的情感

——張香桐百年坎坷尋腦之道

魂牽浦汀彩虹

——林元培的造橋思維與藝術

在地球上造小太陽的人

——范滇元尋找“神光”的足跡

我是忠於我的祖國的

——錢偉長的愛國情懷

真理令人獲得自由

——談家楨的生命科學人生

事業與奉獻

——龔岳亭的治學與處世之箴言

假如我是他

——曾溢滔的換位思考藝術

人生樂事在奉獻

——謝希德熱心科學傳播的故事

判天地之美而究萬物之理

——薛永祺情系“千里眼”的研發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