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勵志講壇”以“祖國強盛,我的責任”為主題,秉持“聆聽、感悟、踐行”的宗旨,針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定期邀請學術大師、治國英才、產業巨子、藝術名家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與學生進行零距離的交流。
勵志講壇希望廣大學生從嘉賓們的求學經歷、事業奮鬥、生活歷練和理想追求中汲取營養,感悟人生,豐富閱歷,為交大學子的成長發展指點方向、點燃明燈
勵志講壇的每期活動一般採用訪談與講座相結合的形式,力求打造輕鬆、互動的交流氛圍,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五載星途講壇路,自2005年創辦以來,“勵志講壇”已經走過了127期不凡的歷程,楊振寧、李政道、董建華、李開復等眾多知名人士都曾做客講壇,學生參與超過5萬人次,成為最受交大學生歡迎的精神殿堂。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勵志講壇旨在以精彩的內容,創新的方式,成就非凡的交大人,成就非凡的中國棟樑。
宗旨
聆聽、感悟、踐行
口號
用心靈感動心靈,以生命影響生命
往期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勵志講壇項目列表 | ||||
期數 | 日期 | 主題 | 嘉賓 | 地點 |
1 | 2005.03.16 | 成功大學生涯的必修課 | 潘敏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 | 2005.03.30 | 規劃生活、自我發展、走向成功 | 戴劍飈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 | 2005.04.13 | 夢想與現實——聯想給我們的啟示 | 凌志軍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4 | 2005.04.14 | 拓荒12名交大人在矽谷的創業傳奇 | 李喬琚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 | 2005.04.26 | 探尋生命的意義 | 周軼君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6 | 2005.05.25 | 談創新能力的培育 | 印傑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7 | 2005.06.08 | 欲望與人的美好生活 | 陳家琪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8 | 2005.09.22 | 機遇與挑戰 | 唐駿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9 | 2005.10.23 | 我的生平 | 楊振寧 | 菁菁堂 |
10 | 2005.10.26 | 自主的成功 | 李開復 | 菁菁堂 |
11 | 2005.10.26 | 與您暢談音樂人生 | 魏松 | 逸夫樓200 |
12 | 2005.11.03 | 夢想並不遙遠 | 欒恩傑 | 菁菁堂 |
13 | 2005.11.16 | 卓越源於每一次的超越 | 許良傑 | 逸夫樓200 |
14 | 2005.11.21 | 親歷太空探險 | 張福林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15 | 2005.11.25 | 探月工程的科學與藝術 | 歐陽自遠 | 逸夫樓200 |
16 | 2005.12.15 | 我的人生經歷和成功哲學 | 嚴介和 | 逸夫樓200 |
17 | 2006.03.08 | 認識自我,規劃人生 | 李紹唐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8 | 2006.03.09 | 蛋白質女孩 | 王文華 | 逸夫樓200 |
19 | 2006.03.21 | 走近真實科學意義和未來 | 庫恩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0 | 2006.04.27 | 與您分享我的20到30 | 王建碩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1 | 2006.05.16 | 高新技術 | 張亞勤 | 菁菁堂 |
22 | 2006.05.31 | 以奉獻記錄人生 | 顧泉雄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3 | 2006.06.07 | 我的人生哲學和成功之道 | 修淶貴、修正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4 | 2006.08.29 | 軍訓特別節目 | 楊軍 | 東上院500 |
25 | 2006.09.18 | 大學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 劉潤、陳汐、蔡瑩凌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6 | 2006.09.25 | 我的未來我作主 | 譚海音、信躍升、宦一鳴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27 | 2006.10.26 |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奮鬥,我自強 | 鄧子新 | 逸夫樓200 |
28 | 2006.11.28 | 尋找平凡背後的感動 | 裘兆泰 | 逸夫樓200 |
29 | 2006.12.06 | 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 | 高耀潔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0 | 2006.12.12 | 從象牙塔走出的玫瑰 | 侯蔚、舒暢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1 | 2006.12.20 | 兩扇門,三代人 | 劉西拉 | 逸夫樓200 |
32 | 2007.03.21 | 敢問“才”投何方 | 田仁燦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3 | 2007.03.28 | 攜子之手,與夢同程 | 范敏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4 | 2007.03.30 | 科學的魅力,光譜學與諾貝爾獎 | Sune Svanberg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5 | 2007.04.02 | 新世紀太空探索 | 張福林 | 逸夫樓200 |
36 | 2007.04.18 | 從交大走近諾貝爾 | 葉軍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37 | 2007.04.19 | Preparation For a Dream Job | 顧偉忠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38 | 2007.05.12 | 青春·發展·創新 | 鹿金東 | 菁菁堂 |
39 | 2007.05.12 | 股票市場的價格預測:給預測者的啟示 | 克萊夫·格蘭傑 | 逸夫樓200 |
40 | 2007.05.14 | 時光不能倒流 | 黃金雄 | 逸夫樓200 |
41 | 2007.05.18 | 大學生未來的挑戰--兼談從病毒學家到大學校長的心路歷程 | 賴明詔 | 逸夫樓200 |
42 | 2007.05.23 | 玻璃天花板和領導藝術 | 任築山 | 逸夫樓200 |
43 | 2007.06.13 | 21世紀的中美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 Stephen A. Orlins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44 | 2007.06.14 | 傾力奮進,為大中華之最強盛 | 武瑞海 | 逸夫樓200 |
45 | 2007.06.12 | 校長談人生 | 張傑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46 | 2007.09.28 | 拳拳赤子心,殷殷香江情 | 董建華 | 陳瑞球樓500 |
47 | 2007.10.11 | 多彩人生,快樂點金 | Henry Winter | 逸夫樓200 |
48 | 2007.10.17 | 一個老校友對交大化學的回憶 | 徐如人 | 逸夫樓200 |
49 | 2007.10.25 | 貿易順差在中國:海關視角 | 孫毅彪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0 | 2007.10.31 | 熱愛祖國 奉獻自己 | 賀賢土 | 物理樓111報告廳 |
51 | 2007.11.07 | 公開上市---構建中國神華實現新跨越的資本平台 | 凌文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2 | 2007.12.01 | 中外政治制度和政黨體制 | 沙海林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3 | 2008.03.26 | “封侯非我意 但願海波平”——縱談亞太安全形勢和台灣問題 | 陳書海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4 | 2008.04.14 | 用率性點亮人生炫彩——訊息樹創始團隊與您分享傳奇人生 | 黎家軍、張樟、黃培磊、顧銘 | 逸夫樓200 |
55 | 2008.04.16 | 周莊西塘古城夢,青瓦白牆一生情 | 阮儀三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6 | 2008.05.15 | 笑看職場風雨沉浮,試問獵頭誰主江湖 | 王國輝 | 逸夫樓200 |
57 | 2008.05.17 | 科學人才觀淺談 | 鄧偉志 | 菁菁堂 |
58 | 2008.05.20 | 歲月沉澱:教育的理想與真諦——美國工程院院士談精英人才培養 | Ellis Johnson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59 | 2008.06.04 | 試問成才需幾商? | 劉吉 | 逸夫樓200 |
60 | 2008.06.04 | 三尺講台勤耕耘,以德治學傳真情 | 裘兆泰、施索華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61 | 2008.06.12 | 成功的現代商人是怎樣煉成的 | 陳啟宗 | 高田會堂 |
62 | 2008.06.24 | 一個物理學家的人生 | 周光召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63 | 2008.08.27 | 全球化背景下的個人成功與社會責任 | 趙小蘭 | 木蘭樓報告廳 |
64 | 2008.09.18 | “修身以內外兼顧,富國唯軟硬雙強”——細談“硬實力與軟實力”問題 | 林垂宙 | 逸夫樓200 |
65 | 2008.10.06 | 中華文化的一座寶庫——回族文物 | 陳育寧 | 逸夫樓200 |
66 | 2008.10.18 | 領跑能源之戰,笑傲財富之巔 | 彭小峰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67 | 2008.11.13 | 世博會核心價值體系 | 吳建中 | 逸夫樓200 |
68 | 2008.11.19 | 大學之道 | 吳家瑋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69 | 2008.12.03 | 激情是成功的動力 | 王培君 | 逸夫樓200 |
70 | 2008.12.17 | 遠方的夢想 | 陳鳳文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71 | 2008.12.26 | 我的外交生涯 | 吳建民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72 | 2009.03.26 | 跨越之路——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的轉身 | 譚智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73 | 2009.04.01 |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 韓正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74 | 2009.04.12 | 科研創新方法學探索——向母校師生匯報我就讀母校以來69年的學習心得 | 徐光憲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75 | 2009.04.14 | 吾父,吾師 | 錢永剛 | 高田會堂 |
76 | 2009.04.18 | 立志·求知·奉獻·創新 | 韓星臣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77 | 2009.04.23 | 先網後漁,決勝江湖——社會關係的拓展管理 | 袁岳 | 逸夫樓200 |
78 | 2009.04.28 | “深藍”和計算機的未來 | 譚崇仁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79 | 2009.05.27 | 以天之語 解物之道 | 李政道 | 菁菁堂 |
80 | 2009.06.11 | 三十年環球旅行的真知灼見與撒哈拉之旅【三毛之謎】 | 馬中欣 | 人文樓100號 |
81 | 2009.06.17 | 心宇無痕——溝通與成長 | 張露 | 人文樓100號 |
82 | 2009.06.19 | 我愛我的祖國——中國航天員中心科學報告會 | 陳善廣、翟志剛、費俊龍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83 | 2009.06.22 | 清泉活水 遭時實遂 | 蕭蔭堂 | 逸夫樓200 |
84 | 2009.10.16 | 成長中的十個企發 | 李開復 | 菁菁堂 |
85 | 2009.11.25 | 人才與中國的可持續性發展 | 張玥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86 | 2009.12.09 | 中國經濟未來20年 | 海聞 | 新行政樓B418 |
87 | 2009.12.10 | 我的藝術人生 | 盧燕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88 | 2009.12.26 | 自主創新與中國3G標準 | 徐廣涵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89 | 2010.01.11 | 量子光學與我的人生 | Roy Glauber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90 | 2010.03.01 | 日常世界遵守量子規律嗎? | Anthony J. Leggett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91 | 2010.03.13 | 21世紀的中國與歐盟 | 羅馬諾·普羅迪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92 | 2010.03.23 | 社會轉型期大學核心精神的重塑 | 許智宏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93 | 2010.03.23 | 哥本哈根會議和中國綠色低碳能源戰略 | 杜祥琬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94 | 2010.04.01 | 名校校長談教育 上海交通大學——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 | Carolyn Martin | 新圖書館8樓多功能廳 |
95 | 2010.04.22 | “交通”為名,“大學”為道 | 張傑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96 | 2010.04.27 | 點燃激情 成就夢想 | 鄧元鋆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97 | 2010.04.30 | 從耶魯到牛津: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一流大學(From Yale to Oxfor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 Andrew Hamilton | 新圖書館8樓多功能廳 |
98 | 2010.05.25 |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 | 于丹 | 菁菁堂 |
99 | 2010.05.26 | 從超導體研究看創新 | 趙忠賢 | 新圖書館8樓多功能廳 |
100 | 2010.05.31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淺談科學與人生 | 程正迪 | 新圖書館8樓多功能廳 |
101 | 2010.06.02 | 堅持科學發展,建設特色農村 | 吳仁寶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02 | 2010.06.13 | 未來中日關係 | 豐田章一郎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03 | 2010.06.23 | Innovation and the global economy | Susan Hockfield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04 | 2010.06.29 | 十年精誠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 | Mary Sue Coleman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105 | 2010.06.29 | 開啟下一站生活方式 | Esko Aho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06 | 2010.08.23 | 二十歲時 早該知道的二三事 | 沈祖堯 | 陳瑞秋樓報告廳 |
107 | 2010.09.14 | Global Univers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 Peter Gregson | 新圖書館8樓多功能廳 |
108 | 2010.11.18 | 兩岸四地:媒體人的省思與建言 | 白岩松、雷倩、何亮亮 | 陳瑞球樓報告廳 |
109 | 2010.11.24 | 從金飯碗到創業先鋒 | 徐偉峰 | 微電子樓報告廳 |
110 | 2010.12.8 | 跳出性別之網 | 劉伯紅 | 新圖書館8層報告廳 |
111 | 2010.12.15 | 黃帝假設:科學化中國法治和天理的反熵運作體系 | 廖凱原 | 陳瑞球樓100號演講廳 |
112 | 2010.12.22 | 中學明道 西學優術 | 茅忠群 | 電信群樓3號樓200報告廳 |
113 | 2010.12.23 | 中國特色研究型大學發展的H模式 | 楊衛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14 | ||||
115 | 2011.3.24 | 九球天后,九色人生 | 潘曉婷 | 新圖書館8層報告廳 |
116 | 2011.4.6 | 全球化經濟下的企業成功之道 | 坂根正弘 | 閔行校區高田會堂 |
117 | 2011.4.8 | 不待揚鞭自奮蹄 | 曹其鏞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18 | 2011.4.9 | The spirit of Cambridge | Sir Lezek Borysiewicz | 閔行校區陳瑞球樓100號 |
119 | 2011.4.13 | 胸膺填壯志,榮華視流水 | 王振義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20 | 2011.4.20 | 國民教育 大眾素質 中華復興--當代大學生的成才之道與歷史責任 | 鄭強 | 菁菁堂 |
121 | 2011.4.28 | 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何謂大學的使命? | Sidney Leibovich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22 | 2011.5.18 | 低碳經濟中國家創新機制的角色 | 林垂宙 | 陳瑞球樓學術報告廳 |
123 | 2011.5.24 | 生命與元素--人類環境問題的自然哲學 | 李長生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24 | ||||
125 | 2011.10.19 | 準晶故事 | 葉恆強 | 光彪樓多功能廳 |
126 | 2011.10.27 | 產學結合,商儒並歌 | 趙彤 | 機動群樓A樓高田會堂 |
127 | 2011.11.02 | 核子彈與脊樑 | 葛能全 | 軟體學院一樓報告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