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海內經》記有這樣一段話:“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也就是說,如果伯陵的通婚對象是阿女緣婦氏族,那么鼓的通婚對象也可以繼續是緣婦氏族。
基本資料
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子孫伯陵,同民人吳權的妻子阿女緣婦一見鍾情,兩人便私下結合了。緣婦後來為伯陵生了三個兒子。第三個兒子名叫殳,是箭靶的發明者,因此,帝堯封他為殳侯,賜他以殳為姓,稱殳氏。
:“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所謂“伯陵同吳權之妻”云云,“同”即“通淫”,意思是說炎帝族的伯陵部落與吳權部落的阿女緣婦,彼此發生了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合法的婚姻關係。有趣的是,緣婦所生的子女(在古史傳說里實際上是指後裔)中就有一個名叫“鼓”的人(在古史傳說里,“人”通常也可指氏族或家族)。
需要說明的是,在遠古時代,每一個部落或每一個氏族都有著與之相對固定的通婚部落或通婚氏族。也就是說,如果伯陵的通婚對象是阿女緣婦氏族,那么鼓的通婚對象也可以繼續是緣婦氏族。那么“緣婦”之名的含義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先夏時期經常用工作狀態來命名一個人或一個氏族。因此“緣婦”當指某種工作狀態,而“緣”的本義是指衣服的鑲邊,據此可知“緣婦”即織花邊的女人,也就是“織女”。《詩經·小雅》所謂織女“終日七襄”、“不成報章”,說的正是織女每天都要織七色花邊彩帶,但是由於心緒不寧,總也織不出完整的花樣;因為河那邊的心上人帥哥牛郎“不以服箱”(即沒有辦法駕著牛車來相會)。
歷史典故
至於炎黃之戰發生的時間,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事實上,炎黃兩大族之所以爆發長期的有時甚至是慘烈的戰爭(曾經“血流漂杵”),最根本的原因是兩者生存空間的消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乃是近一萬年來的氣候變遷。簡言之,一萬年前的冰期,海平面比今日低近百米,我國渤海以及黃海、東海的大陸架都出露為平原,所謂女娃“游於東海”即向沿海地區遷徙。約在七八千年前,全球氣溫迅速回升,海平面高出今日數十米,海岸線曾一度侵進到太行山腳,女娃部落幾乎陷入滅頂之災,倖存者逃到太行山上,舉行“精衛填海”巫術,企盼著恢復往日的家園(愚公移山故事的本義也是填海)。在這種大範圍的生存環境變化的情況下,不可避免會導致相鄰民族與部落的衝突。據此,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當發生在上述歷史大背景中,亦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
需要說明的是,在遠古時代,每一個部落或每一個氏族都有著與之相對固定的通婚部落或通婚氏族。也就是說,如果伯陵的通婚對象是阿女緣婦氏族,那么鼓的通婚對象也可以繼續是緣婦氏族。那么“緣婦”之名的含義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先夏時期經常用工作狀態來命名一個人或一個氏族。因此“緣婦”當指某種工作狀態,而“緣”的本義是指衣服的鑲邊,據此可知“緣婦”即織花邊的女人,也就是“織女”。《詩經·小雅》所謂織女“終日七襄”、“不成報章”,說的正是織女每天都要織七色花邊彩帶,但是由於心緒不寧,總也織不出完整的花樣;因為河那邊的心上人帥哥牛郎“不以服箱”(即沒有辦法駕著牛車來相會)。
歷史經驗表明,戰爭雖然是一種民族交往的方式,但通常都不是平等的交流方式。對比之下,通婚同樣是民族之間交往的重要方式,而且通常都是平等的交流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正是鼓部落與緣婦部落對愛情的勇敢追求,極大地促成了炎帝族與黃帝族的和解,並最終形成了以炎黃為核心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