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阿圖爾·格律米Grumiaux,Arthur 奧比利時小提琴家。1921年3月21日生於維萊佩爾萬(Villers-Perwin),幼年從外祖父學琴,9歲入沙勒羅瓦(Charleroi)音樂學院,12歲入布魯塞爾音樂學院。1939年獲維厄當和普呂姆獎。1940年成為比利時政府演奏榮譽獎的第一名獲獎者。畢業後去巴黎,從埃乃斯庫短期進修。1940年春首次舉行獨奏會。1945年與BBC交響樂團合作舉行在英國的首演,名噪一時。1949年繼杜布瓦任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1951年與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合作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曲》。1952年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1953年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獲得成功,由此成為世界著名演奏家。1986年10月16日逝世於布魯塞爾。他也經常演奏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很受聽眾歡迎。他錄製了不少唱片,最著名的有巴赫的6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萊塔、貝多芬的全套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與著名女鋼琴家C.哈斯基爾合作)等。個人生平
阿爾圖·格呂米奧1921年3月21日生於比利時維萊佩爾萬(Villers-Perwin)。他的外祖父是當地的鄉村樂長,很喜愛音樂。格呂米奧5歲就跟隨外祖父學琴。9歲時他進入沙勒羅瓦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2歲進入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師從伊薩伊的學生杜布瓦學琴,同時學習對位法與復調音樂,兩年後,他奪得學院一等獎。1939年,他獲得維厄唐獎和普自姆獎。1940年成為比利時政府新設立的演奏榮譽獎的第一個獲獎者。30年代末,他在布魯塞爾音樂學院畢業後,曾去巴黎,師從埃奈斯庫短期進修,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1940年春天,格呂米奧首次公開露面,演奏了孟德爾頌的e小調協奏曲,由明希指揮、布魯塞爾交響樂團協奏。評論界驚嘆不已,稱為 恍然蒂博再現。但是,這一年法西斯德國入侵比利時,格呂米奧剛剛開始的演奏生涯被迫中斷,只是私下參加杜布瓦組織的弦樂四重奏團的活動,並為盟軍多次義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格呂米奧復出,和BBC交響樂團合作舉行了在英國的首演,名盛一時。以後到各國旅行演出,受到熱烈歡迎。1949年,格呂米奧接替了他的老師杜布瓦任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從此,他盡心教學,出外旅行演出越來越少,出國訪問的次數就更少了。有幸聽到他實況演出的人,一定還記得1952年2月16日他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1953年4月9日在倫敦皇家節日大廳演奏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的精彩場面。幸好,從50年代起,Philips公司就開始為他錄製唱片,而且音響效果非常好。
在格呂米奧早年的唱片中,1955年12月錄製於阿姆斯特丹的勒克的小提琴奏鳴曲相當有代表性。紀堯姆·勒克(1870-1894)是比利時才華罕見的作曲家,在巴黎師事弗朗克與丹第,因患傷寒而早逝,他的作品不多,但異常精美。梅紐因也曾錄過這首小提琴奏鳴曲,熱情沉醉,聽後覺得淒涼無比。格呂米奧的表現理智得多,他的揉指快而幅度不大,發音清晰純淨。第一樂章清秀高潔、遺世獨立的精神得到相當透徹的再現,熱情激動的情緒有所收斂;第二樂章安然靜謐,浮想聯翩;第三樂章激昂奮進,矯捷有力。勒克用第一樂章的樂思,巧妙地貫串全曲,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是弗朗克的典型手法。格呂米奧優雅有力的風格就是在這樣高熱度的作品中也能夠保持冷靜,不被融化。
作品簡介
《莫扎特-第二十四號小提琴奏鳴曲》
F大調第24號小提琴奏鳴曲
鋼琴:哈斯姬兒
小提琴:格呂米奧
CD編號:CD4Philips442623-2(單聲)
專輯簡介:哈斯姬兒——羅馬尼亞女鋼琴家,7歲登台,先在維也納跟羅伯特學習,後考入巴黎音樂學院,是科爾托的學生.1910年獲巴黎音樂學院鋼琴比賽第一名,從此開始巡迴演出,40年代定居瑞士。哈斯姬兒在當學生期間,就被小提琴演奏家伊薩伊選中,合作演奏二重奏;畢業後,還經常與埃乃斯庫、卡薩爾斯合作舉行演奏會。二次大戰結束後,她參加卡薩爾斯主持的第一屆普拉德音樂,結識格呂米奧,開始合作二重奏,哈斯姬兒體弱多病,其演奏以追求細微的強弱音色變化而著稱,在法國曾被稱為"莫扎特再世",她是莫扎特最好的演奏家之一,可惜大部分錄音都是單聲。歷史錄音迷不可錯過的唱片,1958年經典的錄音,企鵝歷史錄音三星評價版本。雖然是單聲道的錄音,哈斯姬兒和格呂米奧的演繹同樣看到光彩照人的莫扎特。
個人評價
阿圖爾·格呂米奧的演奏,音色純淨、典雅,經常是一種柔美中的靜謐,有一種清香高潔之美。阿圖爾·格呂米奧留下的大量錄音中,第一位的是對莫扎特與舒伯特的演繹,第二位是對巴赫的演繹,然後才是貝多芬、布拉姆斯與其他作曲家。他有一把名為“梯坦”的斯特拉蒂瓦里琴,但在音樂會上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製造的“瓜納里”琴。阿圖爾·格呂米奧是法比小提琴派的代表,又有著濃烈的浪漫派風格,演奏音色純淨、典雅,表現出柔美中的靜謐。Philips曾經出版他60張的作品全集。
在同期錄製的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鳴曲》中,格呂米奧捨棄了一般採用的夢幻一般的進入,把重點放在了揭示這夢幻的面紗下隱藏著的古典主義的真容。格呂米奧喜歡把弓毛繃得相對鬆弛,依靠壓力較輕的運已來取得綿延無盡的運弓效果和純淨的音質。這種手法在兩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塔蒂尼《魔鬼的顫音》奏鳴曲和維塔利的《恰空》中,都有許多雙音段落,格呂米奧的演奏乾淨清晰,他獨特的運弓方法,使這些雙音聽起來格外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