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義
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反應為主的氣道變應性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徵的疾病。易感者對此類炎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氣道阻塞症狀。臨床上表現為反覆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療後緩解。若長期反覆發作可使氣道(包括膠原纖維、平滑肌)重建,導致氣道增厚與狹窄,成為阻塞性肺氣腫。
‍‍臨床表現
無論何種哮喘 ,輕症可以逐漸自行緩解,緩解期無任何症狀或異常體徵。發作時,則出現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 ,每分鐘呼吸常在28次以上,脈搏110次以上。有時嚴重發作可持續一二天之久,稱為“ 重症哮喘 ”。危重病人呼吸肌嚴重疲勞 ,呈腹式呼吸(矛盾呼吸),出現奇脈。病人不能活動 ,一口氣不能說完一句話, 胸部呼吸音消失,呼吸和脈搏都更快, 血壓下降 ,大汗淋離,嚴重脫水 ,神志焦躁或模糊, 急需正確處理。
疾病病理
以往認為氣道平滑肌收縮引起氣道狹窄是引起哮喘的唯一原因,因而治療主旨在於解除支氣管痙攣。現在認識到PAF等遞質引起氣道黏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腺體分泌增中、粘液纖毛清除功能障礙,加上管腔內粘液栓阻塞也是哮喘發作的重要機制。因此,治療時除強調解痙外,還要兼顧針對非特異性的AAI用藥。這對於LAR尤為重要。肺泡高度膨脹,屍檢時打開胸腔肺不萎陷。切開後可見大多數氣管分支至終末支氣管內有大量膠樣栓充填。組織學檢查見支氣管平滑肌肥厚、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增生、黏膜水腫、上皮脫落、基膜顯著增厚,支氣管有嗜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
易發人群
全球約有1億6千萬患者,各地患病率約1%-5%不等,我國患病率接近1%,半數在12歲以前發病,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約20%的患者有家族史。
診斷鑑別
診斷根據有反覆發作的哮喘史,發作時有帶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自行緩解或支氣管解痙劑得以緩解等特徵,以及典型的急性發作症狀和體徵聘,除外可造成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他疾病,一般診斷並不困難,但過敏原常不明確。對不典型或輕症哮喘可用激發試驗證實氣道高反應性的存在。通常用組胺或乙醯甲膽鹼作霧化吸入,測定吸入前後通氣功能的改變。FEV1在吸入10min時下降>20%所需的組胺吸入量(<7.8umol為組胺激發陽性)。90%以上哮喘患者激發試驗為陽性。但氣道反應性增高,並非都是哮喘,必須排除其他呼吸道炎症。
實驗室診斷一、血液常規檢查:發作時可有嗜酸粒細胞增高。如並發感染可有白細胞總數增高,分類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檢查:塗片在顯微鏡下可見較多的嗜酸粒細胞,尖棱結晶(Charcort-Leyden結晶體),粘液栓(Curschmann螺旋體)和透明的哮喘珠(laennec珠)。如合併呼吸道細菌感染,痰塗片革蘭染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有助於病原菌診斷及指導治療。
三、呼吸功能檢查:在哮喘發作時有關呼氣流速的全部指標均顯著下降,一秒鐘用力呼氣量(FEV1)、一秒鐘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FR)、25%與50%肺活量時的最大呼氣流量(MEF25%與MEF50%)以及呼氣流速峰值(PEFR)均減少。緩解期可逐漸恢復。有效的支氣管舒張劑可使上述指標好轉。可有肺活量減少、殘氣容積增加、功能殘氣量和肺總量增加,殘氣占肺總量百分比增高。
四、血氣分析:哮喘發作時如有缺氧,可有PaO2降低,由於過度通氣可使PaCO2下降,pH值上升,表現呼吸性鹼中毒。如重症哮喘,氣道阻塞加重,可使CO2瀦留,PaCO2上升,表現呼吸性酸中毒。如缺氧明顯,可合併代謝性酸中毒。
治療
(一)適當套用舒張支氣管藥物,如氨茶鹼,β2受體興奮劑。如有過敏因素存在,可適當選用皮質激素。 (二)根據病原菌或經驗套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黴素、慶大黴素、環丙沙星、頭孢菌素等。
(三)呼吸功能鍛鍊作腹式呼吸,縮唇深慢呼氣,以加強呼吸肌的活動。增加膈的活動能力。
(四)家庭氧療,每天12-15h的給氧能延長壽命,若能達到每天24h的持續氧療,效果更好。
(五)物理治療,視病情制定方案,例如氣功、太極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練習。
(六)預防。首先是戒菸。注意保暖,避免受涼,預防感冒。改善環境衛生,做好個人勞動保護,消除及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
治療用藥
麻黃素 ; 腎上腺素 ; 異丙腎上腺素 ; 沙丁胺醇 ; 特布他林 ; 氯丙那林 ; 奧西那林 ; 丙卡特羅 ; 茶鹼 ; 阿托品 ;東莨菪鹼;654-2; 異丙托溴銨 ; 地爾硫草 ; 維拉帕米 ; 硝苯吡啶 ;腎上腺 糖皮質激素 ; 色甘酸二鈉 ; 酮替芬 ; 溴已新 ; 氯化銨 合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