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任訪秋(1909~2000),原名維焜,字仿樵,筆名訪秋,河南南召縣人。1923年夏,任訪秋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師範。1929年秋,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訪秋在北師大三年級時,還考取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1933年,任訪秋在北師大畢業後,回到河南,任洛陽師範國文教師。
學術專著
1935年春,任訪秋在洛師接北大研究院的通知,被確認為北大研究院的學生,開始攻讀研究生。1936年秋,任訪秋在北大研究院畢業後重返洛陽師範任教。從抗日戰爭爆發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任訪秋在授課之餘先後發表《民族主義思想家王船山》、《整理國故運動與樸學》等學術論文。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子產傳》、《中國文學史散論》等學術專著。?
學術論文
建國之後,任訪秋一直在河南大學工作到2000年去世。授課之餘,他先後發表《談談五四革命文學運動在思想上的領導問題》、《從歷史發展到現實基礎上學習毛主席文藝講話》、《魯迅先生在創作上怎樣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統一起來的》、《對〈中國新文藝史教學大綱〉的商榷》、《對於王瑤先生〈晚清詩人黃遵憲〉一文的意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司馬遷》、《聊齋的思想和藝術》、《略論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典型”與“幽默”並駁胡適對“典型”的抹煞與歪曲》、《胡適論》、《胡適〈五十年來的中國之文學〉批判》、《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一生》、《魯迅先生最得力的戰鬥武器——雜文》、《論韓愈和柳宗元的散文》、《章太炎的學術思想與革命精神》、《酈道元和他的〈水經注〉》、《吳沃堯和他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從〈茶花女〉談起》、《談深入淺出》、《龔定庵文學觀略論》等學術論文。先後出版《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中國近代作家論》、《中國古典文學論文集》、《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聊齋志異選講》、《魯迅散論》、《袁中郎研究》、《中國新文學淵源》、《子產評傳》、《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續集》等。還主編了《中國近代文學史》和《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的“散文卷”部分。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學術研究方面成就卓著。
建國之初
建國之初,通過政治學習,任訪秋認真鑽研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以此為標準,對自己過去學術觀點中失之片面和一些缺點錯誤,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無限感慨地引用魯迅對李霽野講過的話對照自己:在學術問題上,“許多以前認為糾纏不清的問題,用馬克思主義觀點一看,就明白了”,並比喻自己的思想“洗了一個澡。”任訪秋從此形成了研究中國文學史的新觀點。這就是:一是整理研究中國文學遺產,必須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去分析研究;二是研究文學遺產,一定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繼承精神;三是研究作家和作品,必須進行全面的分析、考察,歷史地看待作者和作品,實事求是地作出結論;四是研究文學遺產,要重史才、史學、史識這“三史”,其中“識”更為重要,解剖分析史料要能說明其然,並能說明其所以然。?
改革開放新時期
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任訪秋的學術成果達到鼎盛時期,相繼出版了受讀者歡迎的多部專著。其中《中國近代文學史》填補了我國近代文學研究著述的空白。任訪秋先生較為滿意的力作是《中國新文學淵源》,這是他多年鑽研近現代文學繼承和發展關係的結晶,於1986年9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在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史過程中深切認識到,晚明以李贄為代表的“左派王學”具有的反封建意義的進步思想、公安派之袁中郎所倡導的晚明文學革新運動、清代樸學家的反理學思想、晚清的排荀批孔運動及文學革新運動等,在思想傳統上都有所繼承和發展;加之由於西方經濟變改中的先進的哲學思想、政治及文學革新的觀點逐漸傳入我國,使一部分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從中吸取了有益的營養,從而合併形成了中國新文學的思想淵源。任訪秋對這些問題和近現代的典著都曾作過悉心研究,並有專論論及,對中國新文學之淵源了如指掌,撰為專著便得心應手。讀者閱讀此書,會對從晚明到“五四”近300年的中國進步文學思潮的發展途徑得到系統的理解,並能受到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益。
對現代中國文學史的研究成果
任訪秋是國內研究近現代中國文學史的著名學者之一。他在讀大學時就已發表過4萬多字《古文家的文論》的基礎上,1982年以來結合講授中文系本科高年級和研究生《中國近代文學史》課,又對龔自珍、魏源、黃遵憲、嚴復、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章炳麟、劉師培、蘇曼殊、林紓、王國維、吳沃堯、曾樸、李伯元、劉鶚、錢玄同、胡適等人進行了研究並寫有論文。這些論文於198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以《中國近代文學作家論》的書名出版。他考慮到我國尚無一部近代文學史教材,在1984年出席在杭州召開的全國近代文學學術研討會上,邀約兄弟院校有關教師商議編寫此書事宜,公推任訪秋任主編,負責全書的編寫指導工作,1987年定稿,1988年11月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41萬多字。這是一部填補我國近代文學史空白的著作,反映了我國近代文學研究的最新成果。?
任訪秋精於對袁中郎、魯迅作品的研究。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時的畢業論文《袁中郎研究》,是時又用新的觀點和方法進行修改,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上篇”、“下篇”兩大部分,上篇著重於對袁中郎的論述,下篇是袁中郎的年譜,敘述其生平、家世、著作及為人等。此書一出版,受到學者們的好評,認為該書功力甚精。?
魯迅的影響
任訪秋在開封第一師範讀書時就愛讀魯迅的作品。後來魯迅的《熱風》和《華蓋集》對他影響較大,從而對依附北洋軍閥的文人非常鄙視。1936年魯迅逝世,任訪秋寫了《中國傳統思想的叛逆者——嵇康、李贄與魯迅》以為紀念,後在1940年魯迅忌日由南陽《前鋒報》刊載。解放後任訪秋主講《中國現代文學史》,對魯迅的作品更有比較系統而深入的探討,在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了許多專論,並將這些論文匯為《魯迅散論》一書,該書獲1983年河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