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特徵
全株被毛,莖和枝四稜柱形。葉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2.7cm,寬1~4cm,先端銳尖或鈍,基部闊楔形而有下延,上面平滑;葉柄長4~10mm,扁平;托葉膜質,被粗毛。花數朵叢生於托葉鞘內,無花梗;萼管圓筒形,被粗毛,檐4裂;花冠漏斗狀,淡紫色,頂端4裂。蒴果橢圓形,長約3mm,直徑2mm,被毛,種子近橢圓形,乾後淺褐色或黑褐色。
生物學特性
多年生披散草本,為喜光性雜草,常生於紅壤上,見於1000m以下廢墟、荒地、溝渠邊、山坡路旁或為田園雜草。花果期5~7月。種子繁殖。
原產地:南美洲熱帶地區;現泛熱帶分布。
中國分布現狀:廣東南部、海南、香港、台灣和福建南部。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1937年引進廣東等地作為軍馬飼料,70年代常作為地被植物栽培,現在已成為華南地區常見雜草,入侵茶園、桑園、果園、咖啡園、橡膠園以及花生、甘蔗、蔬菜等旱作物地,對花生的危害尤為嚴重。生長繁殖迅速。
控制方法:該種的莖葉稍多汁,不耐高溫、蔭蔽和脫水,應在開花結果前將其拔除,亦可配合伏耕和秋耕除草,降低其長勢和繁殖力。可利用草甘膦或四氟丙酸鈉等除草劑防治。
茜草亞科植物
茜草亞科植物的子房每室有1顆胚珠。 本亞科約有13族、146屬、6307種, 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尤以熱帶地區為多。中國約有11族、40屬、304種,全國均有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