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釋義
![閣詔](/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擱置詔書。謂不奉詔命。
相關條目
![閣詔](/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語出:《新唐書·循吏傳·何易於》:“ 易於 視詔書:‘ 益昌 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賦毒之乎?’命吏閣詔,吏曰:‘天子詔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竄邪?’”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
詳解 淵源 適用範圍 功用 歷代罪己詔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區的眾多少數民族部落經過相互兼併,最後形成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六個大的部落,稱為「六詔」。其中,蒙巂詔在今巍...
蒙巂詔 越析詔 浪穹詔 邆賧詔 施浪詔蒙舍詔,即蒙舍國,洱海南部的哀牢人小邦國。 唐朝初期,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比較大的小邦國,史稱“六詔”,分別是河蠻人的浪穹詔(今洱源)、鄧賧詔(今洱源鄧川...
歷史 附錄 王世系表“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
簡介 適用範圍 無奈性 悲喜劇 評價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六個大的部落,稱為「六詔,公元738年貞觀時期,唐王朝扶持蒙舍詔統一“六詔”,建立以洱海為基地的“南詔國”。
基本簡介《詔策》是《文心雕龍》的第十九篇,主要是論述帝王的詔令文告。這類文體的名目很多,後代統稱為詔令。魏晉以前,這種文體還多用古樸的散文,隋唐以後,就常用辭采...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詔策》是《文心雕龍》的第十九篇,主要是論述帝王的詔令文告。這類文體的名目很多,後代統稱為詔令。魏晉以前,這種文體還多用古樸的散文,隋唐以後,就常用辭采...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