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全縣寶頂山一帶,分布到福建。
形態特徵
小喬木,高4米,嫩枝無毛。葉革質,卵狀披針形,長4-6厘米,寬1.3-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乾後不發亮,中脈初時有毛,下面無毛,側脈5-6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5毫米。花單生於枝頂葉脈,白色,花柄長8毫米;苞片4,披針形,長4-5毫米;萼片披針形,長8毫米,基部2毫米連成杯狀,先端長尖,無毛;花瓣5片,倒卵狀或倒心形,長1.5-2厘米,基部略連生,無毛;雄蕊19枚,比花瓣短;子房3室,無毛,花柱先端3淺裂。 這是一個特徵十分明顯的種,具有長達8毫米而尖銳的萼片,模式標本鍾濟新81616曾被Sealy誤定為C. acutisepala Tsai et Feng,後者其實是C. forrestii Cohen Stuart的變型,萼長3-4毫米,先端略尖。模式標本鍾濟新81616的萼基部略有短管,但廣西農學院780018采自廣西的標本,萼片基部不連合,這現象在尖連蕊茶C. cuspidata Wright亦常見,因此C. lanceisepala Ling以歸入本種為宜。
生長習性
生於常綠林。
山茶科·山茶屬植物
山茶屬(Camellia),山茶科一屬。山茶科(Theaceae)在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單獨列出一個山茶目,2003年的APGII分類法將山茶科和厚皮香科共同列入杜鵑花目,厚皮香科和五列木科親緣更近。山茶屬(Camellia)為常綠灌木或喬木,約120種,產於東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