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芒毒麥

長芒毒麥

長芒毒麥,英文名稱:Lolium temulentum L. var. longiaristatum Parnell ,有毒雜草。部分地區田塊發生數量大。中國小麥種植區時有發生和危害,其子實皮與糊粉層之間有真菌寄生,產生毒麥鹼,人畜和家禽食之,均會發生中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一或二年生草本。冬季或次年春季出苗,花果期4-6月。多混雜於麥類收穫物中傳播。成株 本變種與毒麥相似,不同處是每小穗常含9-11小花,以9為多,內,外穗先端鈍,外穗頂端的芒長達2厘米。子實 同毒麥。幼苗 第1片真葉帶狀,長7.7厘米,寬2.5毫米,腹面有7條圓錐狀隆起的直出平行脈,並被有單毛和星狀毛,葉頸明顯,葉舌膜質,2裂。第二片真葉有脈9條,葉舌環狀。

分布範圍

我國青海安徽江蘇江西貴州雲南有發生。歐洲美洲大洋洲有分布。

發生規律

 一般混生於麥田中,田邊、路旁及荒地也有。為有毒雜草,穎果內種皮與澱粉層之間寄生有毒麥菌的菌絲,它含有一種毒麥鹼(C7H12N2O),人、畜食後都能中毒,輕者引起頭暈、昏迷、嘔吐、痙攣等症,重者則會使中樞神經系統麻痹以致死亡。毒麥未成熟時或多雨潮濕季節收穫的種子毒力最強。另外毒麥生於麥田中,影響麥的產量和質量。

症狀識別

幼苗 綠色,基部紫紅色,胚芽鞘長1.5—1.8厘米。第l片真葉帶狀,長7.7厘米,寬2.5毫米,腹面有7條圓錐狀隆起的直出平行脈,並被有單毛和星狀毛,葉頸明顯,葉舌膜質,2裂。第二片真葉有脈9條,葉舌環狀。
成株 高20一120厘米。
莖 稈成疏叢,直立,無毛。
葉 葉鞘較疏鬆,長於節間;葉舌長約2.7毫米膜質截平,葉耳狹窄,葉片長6—40厘米,寬3—13毫米,質地較薄,無毛或微粗糙。
花 穗狀花序長5—40厘米,寬1—1.5厘米,有12—14個小穗;穗軸節間長5~7(一10)毫米;小穗長8—9毫米,有9—11小花,以9為多,小穗軸節間長1—1.5毫米,光滑無毛;穎質地較硬,具5—9脈,具狹膜質邊緣,長8—10毫米,外稃質地較薄,基盤微小,具5脈,頂端鈍,膜質透明,第一外稃長6毫米,芒長可達2厘米,自近外稃頂端處伸出,內稃長約等於外稃,脊上具有微小纖毛,頂端鈍。
果 穎果,長橢圓形,長4—6毫米,寬約2毫米,褐黃色至棕色,堅硬,無光澤,腹溝較寬。
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冬季或翌年春季出苗,花果期4—6月。種子繁殖。

為害特點

有毒雜草。部分地區田塊發生數量大。我國小麥種植區時有發生和危害,其子實皮與糊粉層之間有真菌寄生,產生毒麥鹼,人畜和家禽食之,均會發生中毒。

防治方法

毒麥是我國規定的進出口檢疫對象,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檢疫規定,防止毒麥進口及在國內蔓延擴散。一旦發現應通過選種、換種、輪作倒茬、耕作防除等方法消除毒麥。對飼養人員傳授識別毒麥的知識,不用混雜毒麥的飼料飼餵家畜。一旦發生中毒立即停餵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