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民間畫

長治民間畫

長治堆錦又稱堆花,是山西省的傳統民間畫類工藝品,是長治地區的特產。其創製時間尚未考證,但從現存資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名聞遐邇了。 古城長治豐厚的物產資源、悠久的文化傳統、樸實的民風民俗、聰慧的能工巧匠,賦予了長治堆錦粗獷的藝術風格和精美的工藝技巧。使這一藝術以其獨特的風采呈現於中國民間工藝品的百花園中。

特色

長治民間畫 長治民間畫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長治堆錦以絲綢織物為主要面料,草板紙、棉花為骨架,經剪裁、貼飛邊、壓紙捻、續棉花、撥硬折、捏軟褶、渲染描繪等十餘道工序製成。其單體造型小巧精緻。以人物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間。因製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邊緣貼上的紙捻粗細各異,再加上撥摺疊壓時的順序變化,使畫面產生一定的立體感。對人物的頭、手、佩飾、道具的製作要求十分精細,直徑僅兩毫米的手指必須內填棉花,外包綢緞。頭飾、道具要用金銀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圖案,一些地方還要彩繪。

早期的長治堆錦以製作禮品為主。有置放在條几上的座屏,有數達十餘平方米的中堂、條屏等等。其內容多為反映歲時俗尚、人生禮儀的吉祥圖案。

技藝能人

長治堆錦影響較大的藝人是爐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時忠(1890-1967年)父子。他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苦心鑽研、不斷創新,是集繪畫與製作技巧於一身的全能藝人,為長治堆錦的形成和發展做出過可貴的貢獻。1910年前後,他們曾應邀前往晉中、太原一帶作藝。在將近3年時間為馮玉祥、吳佩孚、閻錫山等軍政要人和地方權貴製作了一批堆錦作品,因此而備受青睞,名聲大振。1915年,他們製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條屏,榮獲巴拿馬賽會銀質獎。遺憾的是當時的獎章、證書和其它實物已失於戰亂。

傳承

長治堆錦從其誕生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合作化前一直採用"傳媳婦不傳閨女"的家族式傳藝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後,長治堆錦的生產逐漸萎縮,技藝退化,李家藝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時忠之後,再沒有出現過全能藝人。

發展演化

長治襄垣炕圍畫

長治民間畫 長治民間畫

是主要流布於襄垣縣及相鄰縣區(沁縣、沁源、武鄉、屯留、長子、黎城、長治、潞城、壺關、平順以至晉城、晉中等地)的一種實用性的民間美術形式,尤以在古上黨及周邊地區的影響為大,以襄垣為中心的古韓州是核心區,其宋代已有雛形。金元兩代,壁畫藝術在山西境內的盛行,對它的形成與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遲至元代前後,在襄垣地區炕圍畫這種藝術形式就已出現,至明清時已逐步走向成熟,影響及套用日益廣泛。

襄垣炕圍畫是一種有別於其它地域炕圍畫形式的、本地獨有的、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全套型”組合式炕圍畫。其種類形式多樣,具有色調明快艷麗,主題突出的特點。在繪畫內容上一般選擇農村民眾喜聞樂見的選擇題材與內容,形式上仿壁畫繪法,風格上具有建築彩繪畫風。炕圍畫大致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多用於青年人結婚嫁娶,製作高檔,做工精細,一般叫夔龍架,也稱硬架炕圍,其中又有“單層樓”與“樓上樓”之分。中等適宜中老年人用,稱漢紋景架,也叫軟架炕圍。下等是普通的,叫“三欄邊”,圖案簡潔大方。這種全套型炕圍畫分中心炕圍(邊道、花邊、池子、內心)、*背、條屏和地圍四個大部分。它的內容題材豐富,聚人物、風景、花鳥、瑞獸、書法、圖案於一身,整體上採用象徵隱喻手法,多取福瑞喜慶、如意吉祥紋樣,反映驅邪納祥、喜慶歡愉、道德教化等願望,滲透了民間普通百姓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觀。

襄垣炕圍畫是百姓日常生活實用需要和精神生活審美需求的綜合產物,當地勞動人民為防止因炕圍牆面脫落損壞,蹭髒衣服被褥,適應生存環境而創造的一種藝術裝飾,它既保護了牆面,使人們免遭髒衣污物之累,又美化了居室。

特色

襄垣炕圍畫直接展示出普通民眾的居室裝飾文化,而它本身又與窯洞、廳房建築構成完美的實用藝術組合;同時也間接地折射出民眾的審美文化情趣、思想價值觀念、精神生活風貌。此外,它與百姓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凡遇結婚嫁娶、舊房翻新、以至祝生祝壽、節日慶典等風土民情,炕圍畫常被用來作為慶娛烘托手段。可以說,它是百姓整個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生活實用價值、審美藝術價值、德育教化功能和學術研究價值。

襄垣炕圍畫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是勞動人民審美意識、價值觀念的反映,集中體現了民間藝人藝術創作的手法,具有樸素、生動的藝術風格與造型特徵。這一深受壁畫、年畫、建築彩繪等姊妹藝術影響的獨特的“鄉土之花”已被被評為“山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潞繡

長治民間畫 長治民間畫

長治古稱潞州,其地所產繡品常被人統稱為潞繡,歷史上主要靠民間個體手工製做。刺繡俗稱扎花,在我市各縣(區、市)都相當普遍,過去是衡量婦女巧拙的主要標誌。解放前,青年婦女和兒童的鞋、男青年的兜肚以及枕頭頂上,都要繡花。式樣有鳳戲牡丹、鴛鴦臥蓮、龍戲蜘蛛、鯉魚跳龍門、松鼠吃葡萄,蟈蟈吃白菜、劉海戲蟾、蜜蜂採花、喜鵲登梅、魚拱蓮和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海棠、石榴等。小民經濟意識使潞繡千年來只在民間悄悄地傳承著。

長雷工藝繡品有限公司繼承和發揚了潞繡的傳統風格,在工藝上融湘繡、蘇繡、潞繡為一體,是繪畫與刺繡工藝相結合的產品。主要生產手工刺繡、手工編織、機器刺繡等產品,是觀賞類的工藝美術品,主要銷往歐美國家,在國外是一種消遣品和室內裝飾的藝術品。其中手工刺繡包括十字、編織、大陸、拉毛、蓋印、貼布、絲帶7個品種數十種針法;手工編織包括勾、打、編、織系列毛線織品;機繡品則是把國外花邊抽紗繡中的彩平繡、包繡、拉絲、挖空和刺繡中的挑花、長針繡、亂針繡等工藝融匯於技藝中。

刺繡是一門傳統工藝,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和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對手工繡品的需要量不斷增大,套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新的工藝和新的品種不斷出現,品種門類也不斷翻新並逐步向規格化、系列化方向發展。刺繡不僅在國內擁有廣闊的市場,而且也是我國出口外銷的大宗商品。刺繡製品的生產,機繡技藝的開發與創新,呈現著廣闊的發展前途。

榮譽

1953年,李時忠、李時傑、陳玉珍、李松等堆錦藝人參加了長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藝美術廠前身),成立了長治堆錦的第一個生產小組。這個時期生產的堆錦不以盈利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學”、“張騫尋源”、“木葉照書”、“刻舟求劍”等傳統題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現實題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來訪的朝鮮和蘇聯友好代表團。1964年秋季廣交會後,長治堆錦開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長治工藝美術廠共生產了套裝“八仙人”和“巾幗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樂的童年”等4000套條屏、單幅畫及盒裝產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產出口了一批套裝堆錦禮品盒和摺疊式堆錦紙簍。這期間,技藝人員還在保持以綢緞為主要面料的情況下,借鑑了其它新興工藝畫的一些經驗,擴大了用料範圍,增加了製作手段。製作了一批主題鮮明,構圖巧妙、物象準確、透視合理、色彩明快、裝潢新穎的創新堆錦,成為長治堆錦的換代產品。創新後的長治堆錦,曾參加1978年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和多次省級展覽,“拜月”、“聽琴”等作品還獲得了79年省工藝美術創新獎。

民間畫特色相關知識

民間畫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它所蘊藏的文化遠遠超出它的畫面內容,作為民間藝術的一部分,它維繫著整個民間傳統藝術的根基。民間畫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審美等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