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漢為於陵縣邑,南北朝劉宋孝武帝於古於陵縣地置武強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 改武強縣為長山縣。1956年長山縣併入鄒平縣後,相繼為區、公社。1984年設長山鎮。2001年3月鄉鎮歸併,苑城鎮併入長山鎮。
地理位置
長山鎮位於鄒平市東部,西距城區12.5公里。東靠桓台縣,南鄰周村區,西連鄒平高新街道辦事處,北接焦橋鎮。
自然狀況
該鎮地處平原地帶,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土壤類型為褐土及部分黑土,呈中性微鹼性。
全鎮地勢南高北低,東西最大距離1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6.1公里。全鎮總面積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347公頃。主要河流有孝婦河、泔溝河、米溝河、老塢河等。適合種植的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穀子等;經濟作物有山藥、苜蓿、棉花、白菜、花生、土豆等。
歷史沿革
原屬長山縣,從南北朝至1956年一直是長山縣縣治所在地。1943年改耀南縣,1950年復屬長山縣。1956年併入鄒平縣,改設長山區。1958年建長山公社、苑城公社,1961年設長山區、苑城區,1968年復設長山公社、苑城公社,1984年改長山鎮、苑城鄉。1995年苑城撤鄉改鎮。1997年,長山鎮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西街、東街、南街、大齊、高王莊、後尉、前尉、東尉、郭農、三里、柳寺、馬家窪、張旺、小井、小祁、小位、大由、小馬、小牛、石官、裴家、楊家莊、焦家、甘後、甘中、甘前、南王家、後槐、前槐、大尹家、後窪、西店、北史、東店、前店、西鮑、後鮑、東鮑、溝盈、田家莊、西江、長韓永池、菜園、北後、北中、北前、前窪、增盛、邵家、官莊、後石、前石、大閆、茶棚、明禮、鮑家莊、南關、河南、南壇、東關、朱家莊、後芽、前芽、尚旺、後栗、前栗67個行政村;苑城鎮面積40.7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苑城西北、苑城西南、苑城東北、苑城東南、東繩、後王、中後、中前、西宰、北夏、南夏、東夏、買湖、前王、西丁、任馬、大丁、梁郭、公孫、積格、陳度、付家、西莊、王世、小張、董家、黃王、演馬、柏林、丁公、石羊、大省、小李、杏村、大鞏、閆家、小韓、小鞏、彌勒、後麻寨、毛張、前麻寨42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苑城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長山鎮。
行政區劃
[郵編]256206 [2006年代碼]371626101(110村):~200高旺村 ~201郭家村 ~202小牛村 ~203小馬村 ~204大由村 ~205柳寺村 ~206前尉村 ~207石官村 ~208三里村 ~209東尉村 ~210後尉村 ~211前店村 ~212張旺村 ~213東店村 ~214大齊村 ~215西店村 ~216小井村 ~217大尹家村 ~218小位村 ~219小祁村 ~220田家村 ~221大閆村 ~222西鮑村 ~223西江村 ~224後栗村 ~225長韓村 ~226溝盈村 ~227前栗村 ~228東鮑村 ~229後鮑村 ~230明禮村 ~231後芽村 ~232朱家村 ~233鮑家村 ~234南街村 ~235南坦村 ~236南關村 ~237前芽村 ~238茶棚村 ~239西街村 ~240後石村 ~241官莊村 ~242東關村 ~243前石村 ~244北史村 ~245後窪村 ~246尚旺村 ~247增聖村 ~248東街村 ~249前窪村 ~250菜園村 ~251北前村 ~252邵家村 ~253北後村 ~254北中村 ~255永池村 ~256後槐村 ~257楊家村 ~258南王家村 ~259甘中村 ~260前槐村 ~261甘前村 ~262馬家窪村 ~263裴家村 ~264焦家村 ~265甘後村 ~266范公村 ~267大演馬村 ~268積格村 ~269梁郭村 ~270小演馬村 ~271柏林村 ~272公孫村 ~273黃王村 ~274陳度村 ~275西宰村 ~276中後村 ~277大丁村 ~278東夏村 ~279後王村 ~280西丁村 ~281中前村 ~282東繩村 ~283北夏村 ~284前王村 ~285彌勒村 ~286後麻村 ~287杏村 ~288小鞏村 ~289小韓村 ~290前麻村 ~291大鞏村 ~292小張村 ~293閆家村 ~294李富村 ~295東南村 ~296董城村 ~297西南村 ~298東北村 ~299王世村 ~300任馬村 ~301買湖村 ~302付家村 ~303西北村 ~304石羊村 ~305丁公村 ~306大省村 ~307毛張村 ~308南夏村 ~309西莊村
榮譽
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山東省百新工程示範鎮、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鄉鎮、山東省土地管理先進單位、濱州市“六好黨委”、濱州市發展鄉鎮企業明星鄉鎮、濱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
經濟發展
建國初期,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0萬元,1978年為1546萬元,2000年26.68億元。
2012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4.4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2.18億元
魯威集團是國家化工部民爆器材定點生產企業,榮獲“全國鄉鎮企業先進企業”“全國化工百強企業”稱號。金鵬銅業、傳洋軋鋼、三A、魯苑、齊苑公司均為省市級明星企業。化工配件、化工、化肥、造紙、家具、廢舊金屬回收串換、有色金屬、機械製造、建築安裝等構成全鎮工業八大支柱產業。上述產業帶動了長山鎮農業、商業、交通運輸、飲食服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第一產業
1947年, 長山鎮糧食畝產35公斤,總產340萬公斤。1948年實行土地改革後,糧食生產穩教岣摺?978年全鎮糧食畝產447公斤,總產達到3510.6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力的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提倡科學種田,大規模進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1992年,糧田面積6477公頃,總產9261萬公斤,在濱州地區第一個建成噸糧鎮,畝產達到1020公斤。
90年代以來,積極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努力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山藥、苜蓿及大棚蔬菜的生產都有較大發展。2000年全鎮山藥種植面積達到200公頃, 建成全省最大的優質山藥生產基地,註冊了無公害山藥商標。苜蓿面積133公頃, 冬暖式蔬菜大棚發展到350個,小拱棚133公頃,主要種植黃瓜、韭菜、土豆、西紅柿等10個品種,每年向市場供應蔬菜4.7萬噸,年產值4500萬元。
長山鎮林業生產堅持造林綠化和提高經濟效益並重。全鎮現有林網面積1667公頃,四旁植樹38萬株,農業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以植桑養蠶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經濟林,桑園面積發展到200公頃,葡萄、銀杏等也都有較大發展。
畜牧業是長山鎮的優勢產業, 2000年全鎮禽蛋總產量950萬公斤,肉類總產量420萬公斤,畜牧業總收入1.9億元。鎮內豬、牛、雞和特種養殖發展迅速,建成全省最大的生豬交易中心和三元雜交豬育種基地,年底全鎮生豬存欄5萬頭,雞230萬隻,大牲畜1500頭。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7467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6200公頃,經濟作物面積1933公頃,糧經作物產值比為1∶1.1。
建國初期, 全鎮農業總產值82萬元,1978年974萬元。1996年農業總產值1.9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2000年,全鎮農業總產值4.75億元,其中種植業3.04億元,林果業0.11億元,畜牧業1.43億元。
第二產業
工業: 19世紀初,長山即有少量手工業,但工藝落後,產品粗糙。1949年,全鎮從業人員218人,年收入23萬元,年利稅4.5萬元。
建國後,黨和政府大力扶持發展工副業生產。1954年春,建起大由鐵木廠,產品“馬鋼”被當時惠民地區評為優質產品。此後,小位織布廠、黃王綜合皮木廠、仁馬木器廠等相繼建成。1958年長山建材廠由原鐵木業合作社和部分個體戶組建而成,設有洪爐、翻砂、維修、木工等車間,年產值6萬多元,利潤3萬元。1976年,成立工業辦公室,長山工業有了較快發展。至1978年,全鎮共有各類工業企業23家,從業人員1568人,年產值274萬元,創利稅95.3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鄉鎮企業發展速度加快,鎮、村、聯戶和個體等多種經濟形式的工業協調發展。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全鎮上下以“三個有利於”為指導,外引內聯,最佳化產業結構,走調整之路、聯合之路、科技之路、外向之路,一批高起點、市場前景好的基建基改項目相繼建成,湧現出長星機器廠、 苑城八四工廠、宏偉集團、三A集團、魯苑集團、凱遠公司、傳洋軋鋼廠、鎮東工業公司、幸福家具公司、鄒平公路工程公司、齊苑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支柱企業。群星紙業公司、魯威集團、東方實業、恆昌麵粉、裝飾裝潢、匯苑化工、廣告印刷、苑科精鑄、和順紡織等一批新的企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正在興起。外向型經濟實現了新的突破,凱遠集團與加拿大環亞集團合資3000萬美元成立山東金鵬銅業有限公司,魯苑化工公司與中國石化集團合資1674萬元新上橡膠硫化促進劑RS、RD項目。
個體私營經濟成為最具生機和活力的新的增長點,其中長星集團生產的真空伏輥、真空壓榨輥等系列產品占據了國內市場的70%,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鄒平八四工廠作為國家化工部民爆器材定點生產企業,所生產的2#岩石銨銻藥系列產品被評為山東省優質名牌產品。200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53家,從業人員1.6萬人,產品品種62個,主要名牌產品有:真空伏輥、真空吸移輥、不鏽鋼真空輥、2#岩石銨銻炸藥、乳化油炸藥、“三A啤酒”、無氧銅桿、通信電纜、草酸二甲酯、二乙脂、氧化鋅等。
建築業:
建國初,鎮內沒有固定的建築企業和施工隊伍。1951年,後麻村成立了十幾人的小型建築隊, 年總收入4萬元,純利潤3000元。此後,各村相繼成立了建築施工隊, 至1978年,全鎮共有各類建築施工隊23個,年總收入272萬元。1985年,經縣經委批准,成立長山建築公司,下設財務、技術、供銷、施工等科室和木工修理、材料預製等。隨著個體經濟的發展,農村個體施工隊伍日趨活躍,分工更加細緻,湧現出建材、預製、建築施工、裝飾裝潢等多家專業公司。至2000年底,全鎮共有專業建築公司11個,農村專業建築隊125家,固定資產達到1.8億元,年末總收入2.65億元,創利稅5300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境內長山、苑城、大閆、甘埠等幾個有集市的大村地處主要交通要道,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典當業等比較多。建國初,縣政府發動民眾入股辦起供銷合作社, 隨後相繼設立了苑城、大閆、甘埠、南關、陳度、彌勒等門市部。1953年, 國家對私營企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納入合作社軌道。1978年後, 個體私營商業日漸繁榮,全鎮第三產業從業人員達到1328人,年創產值676萬元, 利稅185萬元。隨著黨在農村一系列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個體私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國家、集體商業網點大多實行集體或私人承包。近年來,鎮政府出台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長山鎮鋼材市場、交通市場、家具市場、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等專業市場應運而生。鎮駐地建成4條商業街,有18個村建起了定期集市,農村商業網點達到873處。 至2000年底, 全鎮共有各類服務網點2214家, 從業人員7500人。
旅遊資源
長山鎮旅遊資源豐富, 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 另有各類名勝古蹟30處。1990年以來,鎮政府先後投資50多萬元對丁公遺址博物館、范公祠等進行修葺,配套完善保護設施,使鎮內歷史文化旅遊線列入全縣三條重點開發的旅遊專線之一。 至2000年,全鎮各旅遊景點共接待外賓156人,接待國內專家、 學者312人,接待各地遊客28萬人。長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
特色產業
長山鎮有“中國山藥之鄉”的美譽。據有關資料記載,山藥種植已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早在1950年代,茶棚村的山藥乾製品已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地。長山鎮氣候適宜,土質條件優越,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特別適宜山藥生長。長山鎮生產的“長苑”牌細毛山藥,表皮黃色,毛細,直徑3-4厘米,長度60-80厘米,單株塊莖重750-1000克。全鎮山藥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年生產山藥1.6萬噸,且屬“無公害農產品”,品質上乘,享譽國內外市場,成為長山鎮富民戰略的重要途徑。
山藥主要成分有糖類、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16種胺基酸及多種無機鹽。《神農本草經》記載,山藥補虛嬴,防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滋陰壯陽;久服可耳聰目明,輕身延年。醫聖李時珍將山藥功能概括為“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手”。用山藥烹調的美味佳肴,如“拔絲山藥、蜜汁山藥、糖醋山藥、羅漢排骨、白鴿山藥湯”等,味美可口,是中老年人保健型食療食品。
長山鎮土質肥沃,其優越的地理、氣候、土質等條件為發展優質山藥創造了條件。長山山藥色澤美觀,口感純正,營養豐富,具有藥理保健功效,享譽海內外。90年代初即出口日本、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2000年,全鎮計有山藥面積3000畝,建成全省最大的山藥生產基地,年產優質山藥6000噸,創利潤3600萬元。
長山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三元雜交豬”繁育基地,建有兩處大型良種場和省內最大的生豬交易中心,實行集中繁育,分散飼養。2000年底,全鎮生豬存欄5萬頭。
長山鎮特色工業優勢明顯。長星機器廠生產的造紙機械輥體占據了國內市場份額70%;其投資8000萬元的高檔裝飾板材生產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長山是山東省最大的廢舊金屬集散地和電解銅生產基地,其龍頭企業金鵬銅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無氧銅桿系列產品為省優產品, 位於省道壽濟路沿線的長山鎮有色金屬市場計有各類網點12家。 長山化工久負盛名。全鎮現有化工企業22家,化肥企業有包括耕耘肥業等企業5家,從業人員3500人,產品計有13個系列22個品種,主要出口日本、義大利、韓國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其中,鄒平八四工廠是國家化工部定點生產企業。1996年,跨入“全國鄉鎮企業500強”。
社會事業
文教科技 建國前, 長山鎮只有少數私塾和義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只有3%。1932年推行義務教育, 長山鎮普通國小達到45處,在校生2675人;短期國小25處,學生750人; 高級國小1處,學生28人。1948年長山最後獲得解放後,積極發展教育事業。全鎮高級國小發展到2處,在校生428人;初級國小73處,在校生344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42%。1953年,在“整頓、鞏固、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方針指引下,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至1958年,全鎮已發展到高級國小5處, 初級國小84處,學生540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80%。1982年調整學校布局,進行合班並校,同時,各級按照“高標準、六配套”的要求加大教育投入,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各級共投入資金563萬元用於校舍改造。全鎮初級中學達到11處,學生4100人;國小95處,學生8570人。共有校舍2519間,操場15.6萬平方米。90年代初,鎮政府先後投資2100萬元建成兩座高標準中學,各辦事處相繼辦起了中心國小,形成了鎮辦中學、辦事處辦中心國小、村辦定點國小的辦學體制,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為100%。1994年通過省級“兩基”驗收。 1996年,鎮成人教育中心被命名為山東省成人教育示範學校。1998年鎮投資200萬元建成省級規範化幼稚園。至2000年底,全鎮國小13所,在校生5200人;中學5所,在校生3500人。先後為國家輸送大中專畢業生1760名,其中本科265人,大專718人。
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650人,其中鎮科普協會會員52人。自1978年以來,共取得各類發明獎22項, 其中獲國家級發明獎2項,獲省級發明獎5項,市級發明獎14項。有6個產品獲得國家專利。長星機器廠自行研製開發的真空伏輥、真空壓榨輥系列產品填補了兩項國內空白,被國家科委授予科技進步先進單位。鄒平機械廠廠長張傑自行研製的自動選料沖床獲國家專利(21962425551) ,鎮農技站進行的化學除草技術開發課題研究項目獲濱州科學發明“星火獎”。
長山鎮歷史悠久,人民民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建國後, 民眾文化更加活躍和繁榮。1965年長山建立文化中心站,1972年成立電影隊,1984年成立農民書法協會。 至80年代,全鎮共有21個村建立了圖書室、閱覽室。1988年10月,《長山鎮志》正式出版。全書60萬字,詳細記述了長山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著重介紹了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山社會面貌的巨大變化。1994年12月, 邵家村80歲的宋勉之在省美術館舉辦了默祥老人書法展覽,在全省影響很大。1998年,長山鎮黨委、政府組織承辦了“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 省地縣領導參加了啟動儀式。全鎮計有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1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4人,省書法協會會員2人,鎮書法協會會員60多人。
建國前,長山鎮內醫療條件差,只有藥鋪16家,醫生20人。1951年成立長山衛生工作者協會,全鎮成立8個聯合診所。1958年長山公社醫院成立,下設田家、大由等9處衛生所。1971年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1976年,經縣衛生局批准, 成立鄒平縣人民醫院長山分院。該院占地1.3公頃,有職工45人,病床45張。 1990年,鎮投資42萬元新建門診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投資30萬元購置X光機、 B超等大型醫療設備,改善了醫療條件。1991年,全鎮初級衛生保健工作通過省級驗收。1994年創建地級衛生鄉鎮。至2000年底,鎮內有醫院1處,衛生院1處,村級衛生室161處, 鎮醫院服務點8處,達到甲級衛生室標準的141處,共有鄉村醫生173人。
鎮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體育賽事形成制度。鎮、中心村、學校、企業都有體育場所和設施。 2000年底,全鎮共有大型體育場所22個,俱樂部3個,業餘體育隊伍68支,隊員783人。
人民生活
建國前,廣大農民無地或少地,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30元左右,年人均糧食只有90公斤。1948年,長山解放,人民民眾翻身當了國家主人。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農民生活不斷提高,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放搞活的富民政策使農民很快富裕起來。 1978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8元,年人均占有糧食380公斤。 進入90年代,農村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2000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45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2500元。
飲食方面,建國前人民生活無以為繼。70年代,農民以玉米、地瓜為主食。80年代,農民以小麥、麵粉為主食。進入90年代,農民的膳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雞鴨魚肉端上了家庭飯桌。
穿著方面,建國前,農民生活窘困,衣不蔽體,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民民眾的衣著逐漸從單調的青、藍、白變得豐富多彩,並日益高檔化。
住房方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農民住房緊張、簡陋。1984年除拆舊翻新外,新建住房2300多間, 建築面積27600平方米。如今,已有9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寬暢明亮的磚瓦房, 村村建立了樓區, 鎮駐地建成了11處居民小區, 全鎮小康樓達到1650多座。人均住房面積28平方米。
出行方面, 建國前全鎮僅有腳踏車42輛。1984年已有腳踏車13300輛,機車120輛。 至2000年,機車已成為人們的主要代步工具,私人汽車也越來越多,全鎮有機車2.2萬輛,汽車230輛。
1984年全鎮縫紉機達到6200台, 電風扇320台,電視機750台,收錄機200台。至2000年,全鎮電視機入戶率達到93%以上,70%的農戶看上了有線電視,電話裝機總量達到8700部,行動電話1300部,農村家庭已基本實現了電器化。鎮敬老院條件優越,大齊等村也辦起了養老院,共有150多位老人入院安度晚年。
村鎮建設
建國前,農民大多住在低矮狹小的土坯房內,農民人均住房面積10平方米左右。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莊規劃不斷完善,農民的住房結構、住房條件大為改觀。1998年農民人均住房面積18平方米。1986年,長山鎮加強村莊規劃管理,編制了長山鎮總體發展規劃並通過省評審,村鎮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規化道路。至1992年底, 農村新建住房磚瓦結構的占100%。1993年開始,居民住房向高標準、高檔次發展。 西店、大齊、李富等村30多戶農民率先住上了小康樓,戶均居住面積120~180平方米。 至1997年,90%的戶和85%以上的村住房條件達到了小康標準,20%以上的農戶住上了樓房。
長山地理位置優越, 省道壽濟公路穿境6.5公里,周焦公路穿境14.6公里,南距濟青高速公路僅1公里。 1950年周焦公路通車,為縣內最早的客運線路。1999年壽濟路長山段改造,為雙向六車道。2000年長苑路改造,為雙向四車道。與此同時,農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至1992年,新修柏油公路133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
1995年,長山鎮被列入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此後,鎮駐地實行了新一輪總體規劃,並以此輻射帶動中心村。1996年,開展了小城鎮建設“百件實事”活動,新建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商業、辦公、衛生、娛樂設施,至1998年,先後開通了范公路、耀南路,建成了居民小區,完善了自來水供水配套工程。1999年以來,鎮黨委、鎮政府進一步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城區形成了“四縱六橫”的道路框架,居民小區發展到3處, 建起了教師公寓。鎮駐地初步建成了文化、飲食、產業、旅遊、工貿等專業區域和居民生活區。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28年2月,中共山東省委派馬馥塘來長山發展黨員2名,長山開始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1937年,中共山東省委派林一山、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等先後到長山中學,以教員身份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由姚、廖、趙組成長山第一個黨小組。 1938年,地方工作人員在三支隊協助下發展中共黨員100多名。1940年,中共南鄒長區第一區(長山區) 委員會建立,全區共有黨員287名。1949年底,共有黨員352名, 建黨支部51個。“文化大革命”期間,黨的生活暫停。1971年恢復了黨的組織。 1976年,全公社共有黨員1780人,農村黨支部110個。1999年,長山鎮黨委被中共濱州地委授予“六好黨委”榮譽稱號。1998年長山鎮黨校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2000年,全鎮共有黨員3100名,基層黨支部156個。
基層政權建設 1938年6月,長山(一區) 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39年底,長山一區區委建立。1956年6月長山縣撤銷,設立官莊區。1958年1月為長山鄉,建立鄉人民政府。1958年8月成立長山人民公社,稱管理委員會。1968年9月建立長山公社革命委員會。1984年6月建立長山鎮人民政。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眾組織:抗日戰爭時期,1945年成立農救會,代行村裡的行政工作,鎮村成立婦救會,村村建立了兒童團。1949年成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農村婦女聯合會改為婦代會,中國少年兒童隊改為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人、教師各建立了工會, 工商業者建立了聯合會。 1965年,各村相繼成立了“貧下中農”協會。1984年10月,長山鎮科普協會成立。1985年成立長山鎮書法協會。之後相繼成立了長山鎮個體勞動者協會、長山鎮山藥協會及養雞協會等。1996年成立了長山鎮計畫生育協會。這些組織的建立,為長山鎮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歷史人物
陳仲子
陳仲子(?~?) 字子終,戰國時齊人。學識淵博,品德高尚,深受時人崇敬。因厭惡官場的虛偽和腐敗而隱居於於陵(今長山)。楚王敬仰其為人,以重金相請,陳堅辭不受。後來他與夫人以種田為生。長山城裡有他的墓和祠。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諡文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蘇州吳縣人,4歲隨繼父遷居長山河南村,改名朱說。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范仲淹到鄒平醴泉寺借讀,刻苦自律,備受磨難,每日“劃粥斷?”,篤學不輟。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初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始還姓更名。歷任大理寺丞、?閣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諫、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 剛正不阿, 力主改革,屢遭誣謗,數度被貶。終年64歲。工於詩詞散文。有《范文正公集》傳世。《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傳誦千古。
馬耀南
馬耀南(1902~1939) 原名馬方晟,長山縣三區北旺(今周村區北旺村人)。17歲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受“五四”運動影響,參加鄧恩銘發起的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開展愛國運動。1924年加入國民黨。1930年以天津國民黨代表身份赴南京參加國民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怒斥蔣介石誤國,憤然離會。1933年夏出任長山中學校長,推行“學校即社會, 教育即生活”的教育主張,積極宣傳愛國思想。1937年8月中共山東省委派林一山與之聯繫,馬耀南對中共抗日主張深表贊同。之後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到長山,在他們的幫助下,馬耀南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學校中開展抗日救國宣傳。 1937年12月26日,廖容標率長山中學100多師生奔赴黑鐵山舉行武裝起義,匯合其他抗日武裝建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第五軍,馬耀南任參謀長。
1938年5月, 馬耀南在鄒平主持成立鄒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五軍改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7月,因叛徒告密部隊遭日軍包圍。突圍中馬耀南不幸中彈犧牲。為紀念馬耀南烈士,三支隊政治部抗戰劇團改名為耀南劇團,中共清河區的青年幹部中學命名為耀南中學,長山縣改為耀南縣。
李魯航
李魯航(1895~1984) 字可良,長山鎮北關村人。自幼喜讀好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1912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參加護法軍。“五四”運動爆發後,代表南京學生加入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全國各界聯合會,參加請願、遊行等反帝反封建活動。1920年金陵大學畢業,曾被選送日本實習。先後在山東、山西、安徽等地農業學校任教。1924年加入國民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對國民黨由失望轉為不滿,遂閉門潛心學術研究。1930年後任山東模範林場場長(駐崮山)。抗日戰爭爆發後,寓居重慶,考察了黔、桂、湘等省的林業。抗戰勝利後,任國民政府農林部視察。南京解放前夕,曾協助南京中共地下黨組織保護農林部的財產和書籍資料。1950年初,被任命為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林業局工程師兼調整設計科科長。1955年調中國科學院農業生物研究所任三級技正, 兼農林牧組組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7 9年平反。平反改正後,以80高齡寫出了《對當前開展林業工作的建議》,獲得國家林業領導部門嘉許。
李魯航一生勤奮,撰寫並發表了很多有關林業研究的著述,翻譯了英文版《森林的影響》 一書。他喜好詩文,遺作有《園丁之什》《綠軒詞》及散文數篇。1984年3月22日病逝於南京,終年90歲。
朱舒臣
朱舒臣(1908~1985) 長山鎮朱家村人。幼年入私塾,後畢業於南關國民學校。1931年去周村任教,積極參加反日愛國宣傳活動。1938年2月參加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任司令部宣傳教員,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歷任教導員、大隊政委、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等職。 1944年3月,曾任專員公署秘書主任,繼為鄒平縣代理縣長、長山縣縣長。
建國後,先後任山東省清河專區合作推進社社長、淄博專區合作總社主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計畫局副處長。 1961年3月任吉林省林業廳副廳長,後任吉林省林業學校校長等職,為培養林業建設人才嘔心瀝血。1981年離休,1985年9月病逝。
宋勉之
宋勉之 1912年生,號默祥,亦號默僧,長山鎮邵家村人。現為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
勉之老人自幼酷愛書法,半個多世紀筆耕不輟,並著意書法史之研究。其作品典雅厚重,又不失瀟灑,以其人書俱佳而名聞遐邇。1994年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1995年獲“書聖杯”國際書畫大賽特別銀獎;1996年獲“仲淹杯”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1997年獲山東省文化廳農民書畫攝影金獎。其作品被山東省百老書會定為文物入檔收藏。
言桂芳
言桂芳 1932年生,女,毛張村人,讀過4年國小。下學後務農,自互助合作化後,積極為黨為人民工作,任勞任怨,艱苦奮鬥,帶領民眾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曾當選為省婦女聯合會委員。1975年出席了省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大會,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村婦代會主任、黨支部委員等職。1986年退休。
李興讓
李興讓 1937年生,長山鎮增聖村人。1953年入伍,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他吃苦耐勞,作風頑強,好學上進,歷任班長、排長直至團長。1986年轉業至青海省稅務部門工作,歷任青海省稅務局副局長、青海省稅務幹部學院院長。
劉示範
劉示範 1938年生,長山鎮陳度村人。1961年考入山東師範大學,1965年畢業留校,196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劉示範多年從事教育事業,致力於科學研究和培養專業人才,卓有成就,歷任山東師範大學講師、助教、副教授、教授。1986年起先後擔任山東師範大學副書記、山東輕工業學院副書記,山東經濟學院副書記、副院長。1996年起任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長。
李準
李準 1940年生,長山鎮北前村人,我國當代著名的文藝評論家。196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曾任《光明日報》文藝編輯、總編輯、中宣部文藝局副局長等職,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著有《毛澤東文藝思想初探》《百家爭鳴也是政治方針》等論著。
劉大鈞
劉大鈞 1942年生,長山鎮菜園村人,山東大學教授。1961年畢業於濟南三中,自學周易, 歷經坎坷, 仍堅持不輟。1978年開始發表論文,著有《讀‘師’卦》《讀‘豫’卦》《讀易管見》等《易》學專論。現為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學科科研基地易學與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主編。主要著作有《周易概論》。
張立志
張立志 1942年生,長山鎮西村人,1958年參加工作,1960年入伍,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政委、上海市警備司令部政委等職,少將軍銜。
張立志自幼酷愛學習,入伍後苦練軍事本領,他善於鑽研,精益求精,多次入陸軍大連軍官學校、國防大學深造。他重視部隊黨的建設,深入開展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各級幹部的政治化、正規化、現代化水平,多次受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嘉獎。
劉在玉
劉在玉 1945年生,長山鎮陳度村人,1967年5月參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劉在玉在長山鎮第二中學工作30多年,對業務精益求精,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他創立的“低起點、多層次”的教育方法和“發展上游,促進中游,鼓勵下游”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在全縣教育界推廣。他連續20年為畢業生上課,教學成績一直居全縣前列。自1985年以來,他先後被省、地、縣授予優秀教師、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被縣人民政府記特等功一次。1989年被國家人事局、國家教委、教育工會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李坤
李坤 1951年生, 1973年1月參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鄒平縣西董鎮東峪村人。
在計畫生育工作中, 他結合農村實際,貼近育齡人群,創造性的開展工作。自1994年以來, 他先後在全市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創造性地開展了“三結合”幫扶,建立村級“計畫生育宣傳街”,為育齡婦女開展生殖健康保健,實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2000年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到3.7‰,連續8年穩定低生育水平。他先後受到省市表彰五次,2000年9月被授予“全國鄉鎮優秀計畫生育工作者”稱號。
趙洪林
趙洪林 1952年生, 東尉村人,中共黨員,政協山東省第九屆委員會委員。自1993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 致力於發展農村經濟,公而忘私,無私奉獻。他拿出個人全部積蓄,通過多方努力,把一個固定資產僅有2800元的瀕臨破產的村辦小廠發展成總資產650萬元的工業設備廠。 他帶領兩委一班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使東尉村由一個欠債75萬元的窮村發展成為擁有集體積累1000萬元的富村。他一心想著民眾,關心民眾疾苦,贏得了全體村民的信任和尊敬。1996年東尉村在全區率先實現“小康村”。1998年趙洪林被濱州地區行署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馬方興
馬方興 1954年生,大丁村人。1984年參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鄒平八四工廠經營廠長、廠長、山東魯威集團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黨總支書記。
馬方興思維敏捷,善於經營管理。在他任職期間,八四工廠由一個個體手工作坊起步,迅速發展壯大,並跨入全國鄉鎮企業系統先進企業、全國化工百強企業,受到國家農業部、 化工部的表彰獎勵。2000年企業產值3000萬元,利稅560萬元,被評為山東省管理示範企業、濱州地區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馬方興先後被評為濱州地區十佳農民企業家、勞動模範。該廠生產的2#岩石銨銻炸藥被評為山東省優質名牌產品。
朱玉國
朱玉國 1955年生, 1976年參加工作,198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山鎮范公村人。現任鄒平長星機器廠廠長、董事長。
朱玉國憑藉一股刻苦鑽研、紮實務實的精神,帶領全廠職工,瞄準市場找路子,研製成功了6130Q型機油冷卻器,填補了省內空白。開發了“真空伏輥、真空壓榨輥、真空吸移輥、不鏽鋼真空輥”等八大產品,並以其高、精、尖的三大技術優勢占據了全國同行業市場70%的份額。真空壓榨輥在北京造紙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優質產品。1999年他通過大量市場調研, 多方籌資擴大規模,新上年產6萬噸的高檔裝飾板材項目,企業年產值4億元,利稅7000萬元。2001年7月,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大事記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 ,范仲淹隨繼父朱文翰由平江(今江蘇吳縣)遷居長山,改名為朱說。
北宋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赴青州任,途經長山,長山父老迎拜於城西禮參坡(今禮參村東)。仲淹禮參甚恭,並贈《留別鄉人》詩一首。
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邑人知縣韓澤,在長山河南村(今范公村)始建范公祠,並植槐3棵以作紀念。
1801年,知縣倪企望倡修《長山縣誌》。
1937年,中共山東省委先後派林一山、姚仲明、寥容標等到長山中學任教,爭取校長馬耀南,組織抗日武裝。
是年,由姚仲明、寥容標、趙明新等組織長山第一個黨小組。
1937年12月26日,馬耀南、姚仲明、寥容標等率領部分長山中學師生,匯合當地其他抗日民眾,在黑鐵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
1938年5月8日,日軍“掃蕩”長山城,在前窪村殺害民眾58人,燒毀房屋30間。
1948年3月12日,長山解放。
1953年8月,長山烈士陵園在南神壇村建成。
1964年7月,長山暴雨3天,秋糧顆粒無收,房屋倒塌70%以上,小張村被沖光。
1976年春,老塢河疏浚,開挖河道11.2公里,完成土方2.06萬立方米,老塢河改名為創業河。
1977年12月,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鮑家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8月,長山石油化工配件廠改產彎頭法蘭,打往國際市場,銷往孟加拉國。
1983年3月, 長山文化中心站參加山東省農村文化工作“雙先”大會,被命名為“省級文化先進單位”。
1985年,長山公社被授予“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稱號。
1988年,鄒平縣丁公遺址陳列館在長山鎮東南村建成,累計投資30萬元,建築面積522平方米。該館被山東大學確定為考古工作站。
1989年4月,山東省副省長王樂泉到長山鎮視察工作。
1991年2月,丁公龍山文化遺址被《中國文物報》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92年,長山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立為“十、百、千”活動新型鄉鎮。
是年1月, 丁公村民董建華發現丁公遺址刻字陶片。這一發現將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800年。
是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將丁公遺址、西南遺址列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10月,山東省副省長陳建國到長山鎮大齊村凱遠有色金屬實業公司視察。
1995年,長山鎮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1996年2月,德國籍學者、香港大學博士院研究生江宏德到長山鎮對冶金、化工、建築行業進行考察。
是年6月,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副省長邵桂芳等一行到長山鎮東尉村視察工作。
1997年12月,長山鎮農民書畫展在山東省美術院隆重舉行。
1997年,長山鎮被濱州地委、行署授予全區第一個“小康鎮”稱號。
1998年1月, 山東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在長山鎮舉行,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董鳳基等參加了啟動儀式。
是年8月22日,長山鎮農民書畫協會組織舉辦賑災書畫義賣活動,所得1萬多元現金全部匯往民政部捐助災區。
是年10月1日,副省長陳延明到長山視察。
1999年3月, 省道壽濟路長山鎮境內段長6.5公里的公路改造工程竣工,總投資3000萬元。
是年6月,日本蔬菜專家吉武哲夫到長山鎮蔬菜基地進行考察。
是年6月,山東省委副書記陳建國到長山視察。
2000年1月,長山鎮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命名為中心鎮。
是年3月,長山鎮中心幼稚園被山東省教委授予“省級示範幼稚園”稱號。
是年9月,長山鎮農村稅收征管社會化的經驗在全省推廣。
是年11月, 長山鎮長星機器廠改制成功。此後,長星機器廠與國內6家造紙企業聯合,投資8000萬元新上高檔裝飾板材項目,以造紙機械、高檔裝飾板材、飲食服務為一體的長星集團隨即建成。
是年11月,長山鎮2001-2020年駐地發展總體規劃由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
2001年3月,苑城鎮併入長山鎮。
景點
丁公遺址
丁公遺址位於長山鎮丁公村東,遺址總面積近24萬平方米,時代跨度為距今5500-2000年間。 以龍山文化時期遺存最為豐富。遺址內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址,城牆寬25米左右。城牆以內部分東西約310米,南北約350米,面積10.5萬平方米。城外有寬30-40米的壕溝,最深處低於城內地面3米以上。城內發現房屋基址近百座,既有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大型房屋,也有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發掘墓葬60多處,發現陶窯、水井等重要遺蹟。發掘出各類遺物5000餘件。其中有蚌器、石鏟、石斧、骨簇、骨針、蛋殼陶片等。尤為珍貴的文物有黑陶鬼臉式鼎腿、豬嘴鼎腿和刻有11個“文字”的陶片。經考證,為典型的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遺存,對研究古文化發展和中國文明起源有重要意義。1984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定為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鄒平工作站。1988年,山東大學投資建立了1850平方米的考古樓,陳列文物1000多件。1991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范公祠
范公祠座落在長山鎮南,孝婦河畔范公村。建築清新幽雅,肅穆巍然。據《長山縣誌》記載,祠堂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邑人知縣事韓澤建”。祠堂分主殿、後殿和東西廂房, 主殿五間,灰磚青瓦,斗拱飛檐,十分别致。主殿下有匾額四塊,分別為“先憂後樂”“高山仰止”“正誼明道”“山高水長”。四個檐角上各懸一小銅鐘,清風徐來,叮咚作響,別有情趣。殿內雕樑畫棟,氣勢磅礴。正中雕花木龕內端坐著手捧笏板的范仲淹塑像,莊嚴肅穆。兩側有書童伺立,左捧印,右捧書。殿前東西各有銀杏一株,高可數丈。主殿至山門甬道兩旁碑碣林立,松柏掩映。山門匾額為“范文正公祠”。後殿檐下匾額為“長白書院”,殿內橫匾為“菜根莖舍”。前後兩院內,茂林修竹,鬱鬱蔥蔥,清新幽雅,景色宜人。院內原有古槐三株,最大的主幹直徑有3米多,樹陰下可擺十幾桌筵席。最小的樹幹空心,乾中發出新樹,至今枝葉茂盛,當地人成為“懷中抱子”。1984年,范公祠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先後對大殿、大門、院牆、殿前甬道進行了修葺,范公村民捐資重建碑林。
政治
政府職能
落實國家政策,嚴格依法行政,發揮經濟管理職能,加強政策引導,制定發展規劃,服務市場主體和營造發展環境,搞好市場監管,大力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發展鎮村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把上級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實處、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加強和改進對農村工作的領導,通過發展經濟,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全面推進農村的各項建設,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2、執行本級黨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黨委及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命令。發布決定和命令。3、制定、執行本行政區域內的黨的建設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文化、科學、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抓好計畫生育等行政工作。4、保護社會性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民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和綜合管理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5、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6、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協調縣有關部門抓好城鎮的建設。7、負責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與本鎮有關的提案、意見、建議、批評等事項。8、承辦上級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機構
黨政辦公室:負責黨委、政府日常工作,做好上傳下達,協調好政府與各單位之間的關係。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承擔黨委、政府的檔案、文稿的起草、修改、校核、列印、分發管理工作;做好檔案的收發、傳閱、催辦等各項工作;做好機要保密、檔案歸檔、文電處理等工作。圍繞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收集信息,反映動態,綜合調查研究。負責黨委、政府各種會議事務工作和接待工作。負責黨務(組織、紀檢、監察、宣傳、統戰)工作。辦理黨委、人大、政府有關建議和議程,負責群團和婦聯等工作。負責政務公開和接待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做好各部門、各科室協調工作。負責印章的使用管理,認真執行印章管理制度。做好上級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嚴格執行和督促其他部門遵守國家保密法的有關規定。
經濟發展辦公室:做好政府參謀,負責全鎮經濟工作的調查研究,擬定各類經濟政策;負責工貿企業考核和獎懲工作;協助村、鎮屬企業開展引稅、項目開發等管理;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科教文衛辦公室:負責對全鎮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及體育等部門的聯繫,按照有關文書,制訂文化活動計畫,組織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建立好文化陣地,指導督促基層開展文化活動。
財政所:負責組織和管理財政收入,統籌安排各項資金,搞好綜合平衡和財務核算;加強財政監督、維護財經紀律;負責農業稅的徵收與管理等工作。
勞動和社會保障所:負責勞動者和企業勞動契約的簽訂,協調企業和勞動者的勞動爭議,企業職工養老保障金的交納及其工資福利;勞動用品待遇;企業用工檢查;辦理企業工人資格證書、辦理企業職工退休、招工等工作;負責優撫、社會救助、殘疾人保障等工作。
安監站:負責全鎮轄區內各類企業、非煤礦山的安全生產管理等工作。
林業站:負責編制本辦事處的林業近期和中長期規劃,調查本行政區域的林業問題,推廣林業先進技術,促進全辦事處林業發展,根據法律、法規受理林木採伐申請,林地占用,確保林木不受破壞,對林業病蟲害進行監測和及時防治,配合上級業務部門做好森林防火,按《檢疫法》的規定,做好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嚴禁病蟲害傳播,依法保護、管理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協縣林業局查處林業違法案件等工作。
計生辦:負責辦事處計畫生育政策、優生優育知識宣傳、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一)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