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長山縣是由歷史上的武強縣改來,隋開皇十八年改武強縣為長山,隸屬淄州。大業三年,再隸屬齊郡。唐武德元年,又隸鄒州。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鄒州,長山縣隸屬淄州。元中統五年,淄州升格為淄州路,長山縣隸屬淄州路。至元二十四年,長山縣改隸屬般陽路。明洪武九年,長山縣隸般陽府,同年般陽府降為淄川州。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淄川州廢,長山縣又改屬濟南府。民國初年廢府存道,長山縣先隸屬岱北道,後隸屬濟南道。1927年廢道,長山縣直屬山東省。1943年9月為紀念抗日烈士馬耀南將軍,遂改長山縣為耀南縣。1950年4月,耀南縣復名長山縣,隸屬淄博專區。1953年6月再劃歸惠民專區。1956年3月,長山縣大部分併入鄒平縣。
當年長山縣的地域並非全部併入鄒平縣,另外有近一半的地域併入了淄博市的張店區和周村區,另有極少的地域併入了高青縣和桓台縣,所以言併入鄒平者,大概是因為長山縣的縣城今在鄒平境內。其實古代長山縣最有名的村鎮應該是縣南部周村鎮,周村比長山的名氣大得多,周村鎮是古代清河流域棉花和土布集散的貿易前哨,是古代清河流域的明珠,當年周村的經貿繁榮在山東省首屈一指。
名人
長山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1991年在原該縣境內發現的丁公遺址居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戰國時代,是齊都臨淄的後花園;從南北朝開始到1956年區劃變更之前,一千四百多年間這裡一直是長山縣縣治所在地。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四歲隨母親遷徙到長山,在這裡學習生活了二十年,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鑄就了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光輝思想,終成一代名家。始建於1914年的長山中學久負盛名,1937年,當時的校長、抗日英雄馬耀南領導長山中學師生髮動了打響山東武裝抗日第一槍的“黑鐵山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