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亭藏碑
鏡亭藏碑位於安徽,明末清初時期,是唐模經濟和文化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文風鼎盛。加上宋元以來有匯刻集帖的風氣,唐模檀乾園藏碑便在這種背景下修建匯集而成。
它始建於清初,是當時和後來文人雅士、社會名流鑑賞文會的地方。
藏碑種類
藏碑大小共18方,鐫刻書法傳神。中間部分小的98*57公分,6方,為書法朱熹、蘇軾、倪元璐、趙孟頫、文徵明、查士標的書法真跡,都是草書。旁邊12塊較大,為米芾、蔡襄、黃庭堅、董其昌、祝枝山、羅洪先、羅牧、程京萼、陳奕僖、八大山人的行書;陸一岳的篆書和鄭簠的分書。它們連線豎立,鑲嵌在“鏡亭”的四壁。置身其中,見這長幅巨軸,筆走龍蛇,鐵畫銀鉤,就像置身於書法海洋,盡情賞讀。
根據現代書法家翁罔運考證,這裡原來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的一塊碑刻,字型是後來的書法家臨摹的《蘭亭序》黃絹本。但後來這塊碑為什麼就沒有了呢?據考證,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蘭亭序》及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的書法真跡,唐太宗死後全作陪葬品放入靈柩中去了,所以世上根本就沒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這是中國書法史和書法界公認的。徽州人一向治學嚴謹,以遵守寧缺勿濫的原則,將這塊碑刻剔除出碑刻群了。明末清初時期,是唐模經濟和文化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文風鼎盛。加上宋元以來有匯刻集帖的風氣,唐模檀乾園藏碑便在這種背景下修建匯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