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號戰列艦

鎮遠號戰列艦

鎮遠號鐵甲艦是中國清朝海軍於德國的伏爾鏗造船廠訂購及建造的炮塔鐵甲艦。清末北洋水師主力艦之一。屬定遠級鐵甲艦。當時有東洋第一堅艦之稱。1880年(光緒六年) 訂購於德國伏爾鏗船廠,排水量7340噸,馬力6000匹,航速14.5節,造價為110.3萬庫平銀。1885年由劉步蟾等帶回國。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軍,被授為左翼總兵的林泰曾兼管帶;定員331人。甲午戰爭期間被日本海軍虜獲,戰後以戰列艦的身份編入日本海軍。

基本信息

性能特點

鎮遠號鐵甲艦在西方又被稱為“薩克森”改進型軍艦,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相當今天的航空母艦,二艦當時堪稱“亞洲第一巨艦”。二艦長94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動力為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功率6200匹馬力,航速14.5節(“鎮遠”為7200匹馬力,航速15.4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配有照度為8千支燭光與2萬支燭光的探照燈各一具,由3台發電機(“鎮遠”為2台發電機)提供70千瓦的電力。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55.6mm)、水線下裝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裝甲厚305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煤櫃載煤量700噸、最大載煤量1000噸、編制329-363人,管帶為總兵銜。

主要武器

主炮

主炮為克虜伯305mm後膛主炮 4門(分左右2座雙聯裝炮塔,水壓動力,每門炮重31.5噸,25倍口徑)。

副炮

克虜伯150mm後膛副炮 2門(首尾各一門,每門炮重4.75噸,35倍口徑)、75mm克虜伯炮4門、37mm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 8門、57mm、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 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兩舷各一具、艦尾一具,備有21枚魚雷)。

艦載魚雷艇

此外兩艦各裝備艦載魚雷艇2艘(一說3艘),分名為“定一”“定二”、“鎮一”“鎮二”,排水量16噸,艇長19.5米,110匹馬力,航速15節,裝備1門37mm哈乞開斯炮、2具14吋魚雷發射管(艇艏左右各一),4艇在威海衛保衛戰後期都隨同“左一”逃跑,“定一”在威海西海岸擱淺,被日艇拖出後,在陰山附近海面被風浪擊沉;“定二”、“鎮一”逃至煙臺附近擱淺,後自毀;“鎮二”被擊中在劉公島鐵碼頭附近沉沒,後被日軍撈起編入日本艦隊,改名為“第二十八號”。

艦史

相關背景

鎮遠號戰列艦 鎮遠號戰列艦

1880年(清光緒六年),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李鳳苞向德國坦特伯雷度的伏爾鏗造船廠訂造, 並派劉步蟾、魏瀚、陳兆翱、鄭清廉等駐廠監造,該級艦設計時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艦——英國“英弗來息白”號和德國“薩克森”號二艦的優點,為“遍地球第一等之鐵甲艦”,北洋大臣李鴻章親自為二艦命名,“定”、“鎮”二艦和“濟遠”艦為同批建造,本應於1884交付中國,但當時正值中法開戰,德國因中立而延緩交艦,直到1885年中法議和後方將交付中國,三艦懸掛德國商船旗由德國水兵駕駛護送於1885年10月底抵達天津大沽口交付中國,其中“定遠”艦成為北洋水師旗艦。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在停泊日本長崎補給、維護時(據推測是為鐵甲艦例行上油,以防鏽蝕,當時因中國尚無可以容納鐵甲艦的船塢,所以只得前往日本),“定”、“鎮”二艦的堅甲巨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恐慌。13日、15日中國上岸休假的水兵因嫖妓和購物與日本人發生爭鬥,造成多人死傷,後在中國的外交、軍事壓力和西方列強的調停下,以互賠損失告終,史稱“崎案”。自此之後日本便下定決心以“定”、“鎮”二艦為假想敵,製造了裝備一門320毫米口徑大炮的松島、嚴島、橋立三艦,此三艦並稱為三景艦。

參加戰爭

“鎮遠”艦指揮艙陳設炮 “鎮遠”艦指揮艙陳設炮

兩艦均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海戰中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被“定遠”艦主炮命中,引發大火而喪失戰鬥力,被迫退出戰場。但由於北洋水師是突然遇敵,準備不足,“定遠”、“鎮遠”彈藥匱乏,在海戰中未能充分發揮戰鬥力。二艦又參加了其後的威海衛保衛戰,1894年11月14日“鎮遠”艦在進港時因不慎觸礁受傷,又由於旅順船塢被日軍攻占而無處修理,已不可能出海作戰,管帶林泰曾於次日夜引咎含恨自殺。“定遠”艦於1895年2月4日夜被突入港內的日軍“第九號”魚雷艇偷襲受傷,9日“定遠”被日軍由占領的炮台炮火擊中受重創,次日“定遠”艦被自爆,2月17日“鎮遠”艦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仍名“鎮遠”,成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鐵甲戰列艦,曾參加日俄戰爭及明治33年在神戶舉行的海上觀艦式大校閱,1898年被定為二等戰列艦,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艦,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靶艦,1912 年4月6日出售拆解,指揮艙中的陳設炮等交付日海軍部紀念館保存,所遺鐵錨、鐵鏈被日本政府陳列於東京上野公園,以此羞辱中國人。抗戰勝利後日海軍部精品陳設均被美軍繳獲,其中“鎮遠”艦指揮艙陳設炮及日本海軍部甲午海戰圖片文本等重要文物現收藏於美國亞洲文化學院歷史博物館,其餘受盡屈辱的“鎮遠”艦遺物於1947年由招商局“飛星”和“隆順”輪船分兩批接回祖國。

右圖為收藏於美國亞洲文化學院歷史博物館的“鎮遠”艦指揮艙陳設炮。

鎮遠號鐵甲艦參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黃海大戰,鎮遠號位於橫隊陣後翼,是艦隊中堅,它和其他艦船迎戰日本聯合艦隊。日本艦隊集中火力攻打北洋艦隊旗艦號“定遠”號,日軍的炮火越來越猛, “定遠”號不斷中彈起火。丁汝昌被打成重傷,還在艦橋上指揮戰鬥。“定遠”號鐵甲艦用其主炮命中日本艦隊旗艦“松島”號,迫使其重傷退出戰鬥。

黃海海面上激烈的海戰持續了5小時,北洋艦隊受到重創。10艘戰艦隻剩下“定遠”號, “鎮遠”號等4艘軍艦,由於鐵甲艦防護能力強,有效地抵禦日本艦隊炮火攻擊。當夕陽西下時,滿身傷痕的“定遠”號與“鎮遠”號鐵甲艦無奈地望著遠去的日本聯合艦隊,緩慢地駛離戰區。海戰史上裝甲艦隊的首次決戰就這樣悲壯地宣告結束。

艦歷

中國海軍

•1881年-在德國斯德丁(現波蘭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動工。開始建造。

•1882年11月28日- 入水。

•1885年- 竣工。編入中國北洋艦隊服役

•1886年8月 - 與姐妹艦定遠號戰艦、巡洋艦濟遠及炮艦威遠一道赴日本長崎港作親善訪問,卻因船員酩酊大醉引發騷動,史稱長崎事件。

•1894年9月17日- 黃海大東溝海戰,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死傷官兵600餘人。北洋艦隊退守威海衛。

12月24日- 鎮遠在威海衛海域觸礁座沉,管帶林泰曾引咎自盡

日本海軍

•1895年2月17日- 鎮遠艦於威海衛海域被日軍捕獲。

•1898年(明治31年)3月21日- 作為戰利艦被編入日本海軍,沿用鎮遠艦名,歸類為二等戰艦。

•1904年(明治37年) - 日俄戰爭。參加黃海海戰、旅順圍攻戰、對馬海戰。

•1905年(明治38年)12月11日- 類別變更為一等海防艦。

•1908年(明治41年)5月1日- 改為練習艦。

•1911年(明治44年)4月1日- 除籍。

11月24日- 作為鞍馬號裝甲巡洋艦實彈射擊靶艦被破壞。

•1912年(明治45年)4月6日- 出售後在橫濱被拆卸解體。

歷代艦長

中國海軍

•林泰曾總兵:1886年-1894年

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史』第9巻・第10巻の「將官履歴」および『官報』に基づく。

回航委員長

•有馬新一大佐:1895年6月5日-1895年7月25日

艤裝員長

•橫尾道昱 大佐:1895年9月10日-1895年12月27日

•有馬新一 大佐:1895年12月27日-1896年7月7日

艦長

•松永雄樹大佐:1896年8月13日-1897年12月27日

•沢良煥 大佐:1897年12月27日-1898年6月13日

•植村永孚大佐:1898年6月13日-1899年3月22日

•橋元正明大佐:1899年3月22日-6月17日

•早崎源吾 大佐:1899年6月17日-9月29日

•中山長明 大佐:1899年9月29日-11月20日

•早崎源吾 大佐:1899年11月20日-1900年5月20日

•梨羽時起大佐:1900年5月20日-12月6日

•鏑木誠大佐:1903年2月3日-1903年8月1日

•今井兼昌 大佐:1903年8月1日-1905年6月14日

•毛利一兵衛 大佐:1905年6月14日-12月12日

•長井群吉 大佐:1905年12月12日-1906年11月22日

•石田一郎 大佐:1906年11月22日-1907年12月27日

•小橋篤蔵 大佐:1907年12月27日-1908年4月7日

•高木助一 大佐:1908年4月7日-8月28日

•北野勝也 大佐:1908年8月28日-1909年3月4日

•秀島成忠 大佐:1909年3月4日-1910年12月1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