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鍾陵鄉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南面山嶺坡較多,屬丘陵地形。山嶺主要有棲賢山、大嶺、石牛石馬。最高點石牛石馬海拔72.3米。最低處三岸村委會北岸村東,海拔14.6米。有水面共2萬多畝,主要有軍山湖湖汊、潤溪湖湖汊、鍾陵水庫、藻港、鍾陵港等組成,盛產螃蟹和各種魚蝦。地下資源以煤為主,儲藏量為237萬噸,煤質極佳,適宜於煉焦與煉油。石灰

石資源豐富,已開採石場有石灰嶺採石場、羅盤石巷、鍾陵石巷(招商中)儲藏量極為豐富,石質優。
鍾陵鄉屬亞熱事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較短。年平均氣溫17.7℃,1月份平均氣溫5.0℃,7月份平均氣溫29.8℃,年降水量636.4毫米;無霜期自2月下旬起至11月下旬止約288天,霜期內間有冰雪天氣。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鍾陵鄉以種水稻為主,花生、芝麻、大豆、綠豆、紅薯、甘蔗、荸薺等。地下水資源,距離鍾陵街800米處有一地下暗河,可保障供水問題。鍾陵港與軍山湖相連。
特色產業

一是已探明儲量達1400萬噸,可露天開採的優質石灰石礦資源,適宜發展開採並就地生產水泥等項目;
二是擁有6宗閒置廠房及辦公用房,每宗400畝左右,可用於承接江浙一帶工業企業落戶,形成工業新區;
三是濱臨鄱陽湖邊有一座古名山——棲賢山,既有古文化遺址又有天然秀美的山水風光,可以對接江西省“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進賢縣“環軍山湖經濟圈”開發旅遊觀光項目。
黨政建設

鍾陵鄉的“四常”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指的是,常下“毛毛雨”,即教育黨員堅持經常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先進性教育讀本》等政治理論知識,帶頭講學習、講團結、講廉潔、體現先進性;常打“預防針”,即定期聽取職工民眾的意見和建議,促進黨員幹部改進作風,執政為民;常抹“清涼油”,即召開廉政學習專題會,通過具體案例,警示教育黨員幹部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常塗“防腐劑”,即不斷在實踐中尋找制度上的薄弱,分析研究管理上的漏洞,防止黨員幹部涉足“泥潭”。
災後自救

為了幫助民眾儘快恢復重建和正常有序的生產生活,鍾陵鄉成立了災後恢復重建領帶小組。駐村幹部與民眾開展了“結對子、一對一”備耕活動。並組織技術服務隊,幫助受災民眾解決各種問題,積極開展春耕備耕工作。鍾陵鄉共發出各種農業科技資料30000份。
鍾陵牌坊

新農村建設

一、開好一次會議。自縣召開動員大會後,鍾陵鄉立即行動起來,鄉領導深入各試點村進行調研,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2006年8月2日召開了全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鄉大會後,有試點任務自然村的村委會相繼召開村組幹部會,各試點村也召開了民眾大會。通過廣泛宣傳發動,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編制一份規劃。在確定了試點村後,鄉里及時請來了專業規劃設計人員,對試點村進行了規劃,在2006年8月初把全鄉8個試點村的規劃圖拿出來了,並讓民眾過目,使民眾增強了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心。
三、制訂一份預案。各試點村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制出2006年度的詳細預案。把每一項工程的工程量、資金預算和完工時間都具體編制出來。
四、籌好一份資金。針對建設新農村的資金缺口,各試點村都進行了資金預算,廣泛發動民眾,及早籌集新農村整治建設需要資金。
五、搞好一次行動。雙搶結束後,鄉里立即組織試點村的民眾進行衛生大清理,把清理垃圾和污垢作為新農村整治建設階段的前奏。各試點自然村認真搞好了這次清理,使村內的衛生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觀。
2006年,鄉、村幹部把新農村整治建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明確了分工,建立了責任制,落實了獎罰措施。2006年,各試點村的新農村整治建設正穩定推進。
旅遊資源

棲賢山中部為戴叔倫當年講學的明經堂,明朝萬曆年間進賢知縣黃汝亨重建,改為棲賢書院。明經堂以東是金剛寺、許真庫存及靈台的遺址,金剛寺就是當年戴叔倫的寓所。抗日戰爭時期,南昌九縣聯立洪都中學曾遷於此地。
棲賢山雖然夠不上雄偉挺拔,但因地處濱湖,風景也很別致。茂林修竹,蒼翠濃郁,雜花生樹,四時交替,村舍寺院,隱約其間。一泓清泉從山邊叮咚流淌,注入潤溪湖。遠處水碧天高,波平如鏡,白帆點點,倒映其中。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戴叔倫是位清廉自律、勤政愛民且很有才幹的官吏,也是中唐時代頗負盛名的詩人。他隱居此山中,躬耕壠畝,栽桑葚種茶,吟詩作對,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
戴叔倫死後,鄉里人為紀念他,把他生前和勞動過的地方列為棲賢山八景,迄今依稀可辨。“農郊晚唱”、“僧寺晨鐘”至今還引發人們的思古之幽情;“茶圃春雲”、“書台夜月”可令人窺見當時的“茶園”和“明經堂”的盛況;周圍群山起伏,面臨碧溪九曲,構成“筆峰聳翠”、“帶水疊青”的畫面;“寒沙拍雁”令人感到超凡脫俗,“暖谷鳴鶯”更是使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