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羽正

鍾羽正,明代文學家,有《崇雅堂集》十五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明](公元一五五四年至一六三七年)字叔濂,號龍淵,青州益都人,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卒於明思宗崇禎十年,壽八十三。萬曆八年(公元一五八零年)進士,除滑縣令。時年甫弱冠,多惠政。升任禮科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因爭國本言立太子事,削職為民。林居三十年。天啟年間起復,累官工部尚書,會群奄用事,以“冬衣案”遂自劾歸。鏇奪官。崇禎初,復官,久之卒。贈太子太保。羽正詩多感激時事之作,有《崇雅堂集》十五卷行於世,著錄於《四庫總目》。

人物生平

鍾羽正(1554—1637),字淑濂,號龍淵,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鍾家莊人。自幼勤奮好學,1580年(萬曆八年),進士及第。官至工部尚書。

社會評價

他26歲出任滑縣知縣;此縣“素稱繁劇”。他廣到任,即著手處理積案,“斷決如流,三日而畢”。接著又清丈農田,整頓賦稅。魏南有600餘頃農田經常被淹,而賦稅照收,他親臨現場查清上報,請求免稅,獲免十分之七。當時,全國勘實田畝,地方官多以“增地為功”。滑縣多丈出土地100餘頃,但他卻不以此請功邀賞,而是用多出土地的稅額來抵補荒年所欠賦稅。兩河地區有一疑案,“牽累甚重,十年不決”。兩河官員呈請轉託羽正處理,審訊時,“觀者如堵”,他“談笑摘發”,不多時結案,眾皆貼服。

成就及榮譽

他的才華受到朝廷的重視,奉調進京,升禮科給事中。當時,萬曆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對大臣奏章,有的置而不覽,有的覽而不用。且不聽公議,對有罪的內監張鯨,赦免留用。他便上疏:“朝講不宜輟,張鯨不宜赦”,力陳皇帝按時臨朝聽政的重要,建議皇帝“先出視朝,次出聽講,章奏留中者,次第發出。斥逐張鯨,以明元惡之罰”。
在擔任工科給事中,出視宣府邊務時,他不畏權勢,嚴懲貪官。兵部左侍郎許守謙撫宜府;受賄,被他劾去。侵盜軍資的副總兵張充實等人,亦被他劾罷。他視察上谷時,有貲郎隱屯糧、侵軍餉,懼怕羽正,便托人送禮,他查實罪行後,立即嚴懲。
回京後,任吏科都給事中。禮部侍郎韓世能、薊遼總督蹇達、大理寺少卿楊四知、洪聲遠玩忽職守,都受到他的禪劾。他還奏請嚴禁內外大臣互饋贈禮物。他說,為臣的罪過莫大於貪,假如使內臣貪而外臣不應,外臣貪而,內臣不受,則會互相顧畏,不敢放肆。如今內以外為府藏,外以內為窟穴,交通賂遺,比周為奸,要想使吏治清明,社會安定,是不可能的。皇帝認為他的話很有道理,便敕命閣部大臣,一切公事均在朝房計議,不準在私人宅邸接待賓客。又命外官不得與京官私通,有事照章辦理,辦完即日出城,不得擅自逗留。
吏部推薦孟一脈為應天府丞,蔡時鼎為江西提學,此二人因常進諫,引起皇帝不滿,不被任用。他便向皇帝進言:陛下不用一脈、時鼎,則會使人們認為敢於爭諫之臣,不止因言辭不合帝意而一時見斥,而且再無進取之路。這樣會“銷忠直之氣,結諫爭之舌”,對國家不利。結果鍾羽正因此獲忤旨罪受降俸處分。

其它信息

1592年(萬曆二十年),皇長子年已11歲,但冊立太子一事,皇帝仍遲疑不決。正月十九日,羽正偕同禮科都給事中李獻可等,疏請皇長子出閣豫教,皇帝大怒,當即把李獻可降為雜職。他認為此事原是自己與李同議上奏,理應同罰,便向皇帝說明,“獻可之誤,皆臣誤之”,請求與獻可一同降調。此時,孟養浩、陳尚象亦相繼上疏議論,皇帝怒不可遏,欲廷杖羽正等。幸虧大臣們求情,才只杖孟一人,羽正得免,但被削職為民。他被罷官後,即日便身著村裝野服,騎著毛驢,踏上了返歸故里的道路。
回鄉後,他閉門讀書,士大夫爭相拜訪,一概不見。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青州發生大饑荒,他傾資賑濟,救活1500餘人。使者核實上奏,朝廷賜“代天育物”門匾。同年,吏部尚書鄭特上疏薦舉當年因諫言被廢棄的大臣,請求起用羽正。次年升他為光祿寺少卿,但他一直沒有到任,在故鄉閒居了30年。
光宗繼位,起用他為太僕少卿,繼而升太僕正卿。1622年(天啟二年),將用為左副都御史,他謙辭不受,乃任僉都御史。一上任便連劾方從哲、沈淮,引起對立派不滿。1623年(天啟三年)春,拜工部尚書。不久,敵對者便唆使太監發難,原定太監冬衣隔年一供給,這年六月,千餘名太監要求提前供應冬衣,他們蜂擁入署,砸毀他的公座,毆打他的下屬官員,肆意謾罵而去。事後他上疏說這樣大傷國體,要求解任。皇帝下詔命司禮太監“杖謫群閹”,命他照常出班視事。他去心巳定,復上言:“臣奉職不稱,義當罷黜。”他連奏三本,乞求引退。皇帝見他決心已定,就批准他馳驛回籍。
1624年(天啟四年),逆黨霍維華追理“梃擊”等三案。已引退的鐘羽正,又以“委身門戶”之罪被削,職奪官。直到崇禎初年,才又給他平反覆官。
1637年(崇禎十年)冬,83歲的鐘羽正在故鄉青州去世,遺命“勿請祭葬,勿請謚”。贈太子太保。
著有《厚德錄》十卷、《管見》一 冊、《詩》一編,以遺丁耀亢(丁野鶴)編纂。“膠西高司空硜齊者(高宏圖),久服膺先生,借書觀。時高以病起授南都,慨然任梓。亢(丁耀亢)幸剞劂得人,且江南流傳易廣,逐以稿付。安知甲申國變,高君與書俱歿。”諸書雖不傳。順治年間,丁耀亢與鍾伯敬編遺文為《崇雅堂集》。另纂有《青州府志》諸書。
鍾羽正,明(約公元一五六一年至一六三六年前後)字叔濂,益都人,約生於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卒於穆宗崇禎中,年約七十餘歲。萬曆八年(公元一五八o年)進士,除滑縣令。時年甫弱冠,多惠政。累官工部尚書,會群奄用事,遂自劾歸。鏇奪官。崇禎初,復官,久之卒。羽正詩多感激時事之作,有《崇雅堂集》十五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他26歲出任滑縣知縣;此縣“素稱繁劇”。他廣到任,即著手處理積案,“斷決如流,三日而畢”。接著又清丈農田,整頓賦稅。魏南有600餘頃農田經常被淹,而賦稅照收,他親臨現場查清上報,請求免稅,獲免十分之七。當時,全國勘實田畝,地方官多以“增地為功”。滑縣多丈出土地100餘頃,但他卻不以此請功邀賞,而是用多出土地的稅額來抵補荒年所欠賦稅。兩河地區有一疑案,“牽累甚重,十年不決”。兩河官員呈請轉託羽正處理,審訊時,“觀者如堵”,他“談笑摘發”,不多時結案,眾皆貼服。
他的才華受到朝廷的重視,奉調進京,升禮科給事中。當時,萬曆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對大臣奏章,有的置而不覽,有的覽而不用。且不聽公議,對有罪的內監張鯨,赦免留用。他便上疏:“朝講不宜輟,張鯨不宜赦”,力陳皇帝按時臨朝聽政的重要,建議皇帝“先出視朝,次出聽講,章奏留中者,次第發出。斥逐張鯨,以明元惡之罰”。
在擔任工科給事中,出視宣府邊務時,他不畏權勢,嚴懲貪官。兵部左侍郎許守謙撫宜府;受賄,被他劾去。侵盜軍資的副總兵張充實等人,亦被他劾罷。他視察上谷時,有貲郎隱屯糧、侵軍餉,懼怕羽正,便托人送禮,他查實罪行後,立即嚴懲。
回京後,任吏科都給事中。禮部侍郎韓世能、薊遼總督蹇達、大理寺少卿楊四知、洪聲遠玩忽職守,都受到他的禪劾。他還奏請嚴禁內外大臣互饋贈禮物。他說,為臣的罪過莫大於貪,假如使內臣貪而外臣不應,外臣貪而,內臣不受,則會互相顧畏,不敢放肆。如今內以外為府藏,外以內為窟穴,交通賂遺,比周為奸,要想使吏治清明,社會安定,是不可能的。皇帝認為他的話很有道理,便敕命閣部大臣,一切公事均在朝房計議,不準在私人宅邸接待賓客。又命外官不得與京官私通,有事照章辦理,辦完即日出城,不得擅自逗留。
吏部推薦孟一脈為應天府丞,蔡時鼎為江西提學,此二人因常進諫,引起皇帝不滿,不被任用。他便向皇帝進言:陛下不用一脈、時鼎,則會使人們認為敢於爭諫之臣,不止因言辭不合帝意而一時見斥,而且再無進取之路。這樣會“銷忠直之氣,結諫爭之舌”,對國家不利。結果鍾羽正因此獲忤旨罪受降俸處分。
1592年(萬曆二十年),皇長子年已11歲,但冊立太子一事,皇帝仍遲疑不決。正月十九日,羽正偕同禮科都給事中李獻可等,疏請皇長子出閣豫教,皇帝大怒,當即把李獻可降為雜職。他認為此事原是自己與李同議上奏,理應同罰,便向皇帝說明,“獻可之誤,皆臣誤之”,請求與獻可一同降調。此時,孟養浩、陳尚象亦相繼上疏議論,皇帝怒不可遏,欲廷杖羽正等。幸虧大臣們求情,才只杖孟一人,羽正得免,但被削職為民。他被罷官後,即日便身著村裝野服,騎著毛驢,踏上了返歸故里的道路。
回鄉後,他閉門讀書,士大夫爭相拜訪,一概不見。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青州發生大饑荒,他傾資賑濟,救活1500餘人。使者核實上奏,朝廷賜“代天育物”門匾。同年,吏部尚書鄭特上疏薦舉當年因諫言被廢棄的大臣,請求起用羽正。次年升他為光祿寺少卿,但他一直沒有到任,在故鄉閒居了30年。
光宗繼位,起用他為太僕少卿,繼而升太僕正卿。1622年(天啟二年),將用為左副都御史,他謙辭不受,乃任僉都御史。一上任便連劾方從哲、沈淮,引起對立派不滿。1623;年(天啟三年)春,拜工部尚書。不久,敵對者便唆使太監發難,原定太監冬衣隔年一供給,這年六月,千餘名太監要求提前供應冬衣,他們蜂擁入署,砸毀他的公座,毆打他的下屬官員,肆意謾罵而去。事後他上疏說這樣大傷國體,要求解任。皇帝下詔命司禮太監“杖謫群閹”,命他照常出班視事。他去心巳定,復上言:“臣奉職不稱,義當罷黜。”他連奏三本,乞求引退。皇帝見他決心已定,就批准他馳驛回籍。
1624年(天啟四年),逆黨霍維華追理“梃擊”等三案。已引退的鐘羽正,又以“委身門戶”之罪被削,職奪官。直到崇禎初年,才又給他平反覆官。
1637年(崇禎十年)冬,83歲的鐘羽正在故鄉去世,賜太子太保。著有《崇雅堂集》、《青州府志》諸書。
智勇雙全鍾羽正
鍾羽正(1554—1637),字淑濂,號龍淵,明末大臣,益都<今青州)鍾家莊人。自幼勤奮好學,1580年(萬曆八年),進士及第。官至工部尚書。死後賜封太子太保。 >
1神童巧對應知府
鍾家是青州的大戶,擁有千畝良田。鍾羽正在八九歲的時候,不但書讀得好,而且賬目算得也很好。持家理財頭頭是道。
一天天還沒亮,鍾父就安排鍾羽正去找短工。鍾羽正來到陽河灘的短工市,發現還一個人沒有。正疑惑著,過來一群到青州府考秀才的學子,有一位老學究領著。老先生也發現來早了,就對學生們說:“咱到了青州府了,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先出個對子,你們對一對:
黑乎通來黑乎通。”
學生們交頭接耳,嗡嗡嗡對不出來。老先生長得又矮又胖,穿了件月白的棉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活像一隻布口袋。
鍾羽正就在旁邊笑,忍不住對道:
"一根面布袋跟著些銅蒼蠅。”
老先生不幹了:“你個小娃娃怎么如此沒教養,怎么罵人呢?”
鍾羽正笑道:“你們這個水平也甭去考秀才了,趕緊回家吧。”
老先生更生氣了:“小小娃娃竟敢口出狂言,看我怎么教訓你。”……
正在吵吵嚷嚷呢,青州知府來接主考官也到了陽河灘。聽到吵鬧聲,就走了過來。問道:“何事在此喧譁?”
老先生道:“這小娃好沒教養,我在教學生們對對子,他竟然開口罵人。”
知府問:“你出的什麼上聯啊?”
老先生道:“我看到河灘尚黑遂出上聯:黑乎通來黑乎通。”
知府又問鍾羽正:“你是如何應對啊?”
鍾羽正道:“我對的是:
不見青山影,
只聞溪流聲。”
知府言道:“對的妙啊。把個俗不可耐的上句,引申到一個優雅的境界。”
老先生忙言道:“他不是這么對的,他對的是:一根面布袋跟著些銅蒼蠅。”
知府看了看老先生和他的學生們,忍不住撲哧笑了:“這個娃娃說得對,你們不用考了,趕緊回家吧。讓我對就給你對:一隻大飯桶跟著些銅蒼蠅。”
知府一想:這小娃倒是有文采,我出個上聯逗逗他:
齒白唇紅誰家子?
鍾羽正遂即對道:
蟒袍玉帶哪家官?
知府一想有意思,對:
大明朱氏應天下。
鍾羽正即對:
鍾氏崇雅是我家。【崇雅是鍾羽正的書齋名】
2 一舉兩得雙登科
明萬曆八年,鍾羽正進京趕考。走到河北地界,有一大戶人家招親。小姐長的貌美如花,而且才情過人,不愛金銀財寶,只愛有才公子。
小姐姓李,招親方式也特別:對聯招親。
鍾羽正一想,對對子是咱的強項啊。先去看看。
到地方一看,李小姐出的上聯是:
走馬燈,馬燈走,燈停馬止步。
李小姐站在繡樓之上,果然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只看得鍾秀才痴痴呆呆邁不動步,李小姐也鍾情於鍾羽正的一表人才。然則原則性問題不能改,只盼情郎能儘快對出下聯。
在這時鐘羽正卻關鍵時候掉鏈子了,冥思苦想,怎么也對不出來。怎奈考期不等人,只好邊走邊想了。
一路上,鍾羽正不停地想啊想,就是想不出來。
考試結束,鍾羽正一舉中舉。
殿試之上,萬曆皇帝出上聯:
飛虎旗,旗飛虎,人隱馬藏身。
鍾羽正豁然開朗,猶如撥雲見日,壓在身上的石頭一下子就掀翻了。朗聲對出:
走馬燈,馬燈走,燈停馬止步。
殿試下來,馬不停蹄趕到李員外府上,又將殿試的對子對上。
李員外打開府門,將貴賓迎入,成就了一對佳緣。
民間有入洞房為小登科之說。報祿官遂將禧字改為囍,報到青州鍾家莊。
3 高聳入雲聽月樓
鍾羽正中舉後,首先出任的是河南滑縣縣令。僅僅半年時間,他除惡霸,量田地,將滑縣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
一天,鍾羽正正在縣城閒逛,順便體察民情,就發現一個老頭悶悶不樂,忍不住上前問詢。
老人一看是鍾羽正,急忙跪倒行禮:“鍾大人,小老兒是山東桓台人,看大人審過案,故而識得大人。”
鍾羽正急忙扶起老人:“都是老鄉,就不必客氣了。看老人家愁眉苦臉,不知是何緣故啊?”
老人說:“小老兒姓張,在城東王員外家做教書先生。前幾日,王員外在後花園建得一座高樓,以作中秋賞月之用,取名望月樓。又花去紋銀二百兩從蘇州定的一塊牌匾,因為無人書寫,小老兒禁不住別人攛掇,一時技癢,就給寫上了。”
鍾羽正說:“這是好事啊,說明老人家的字還是被認可的。”
張老頭說:“怪就怪我一時糊塗,筆下誤竟給寫錯了。我一月只不過二三兩散碎銀子,如何賠得起二百兩的匾錢啊。”
鍾羽正問道:“不知是如何寫錯啊?”
張老頭說:“錯把‘望月樓’寫成了‘聽月樓’。”
鍾羽正說:“你先回去,造出輿論,就說鍾羽正是你的學生,改日我去給你破解。”
張老頭說:“那怎么敢,可不折煞小老兒了。”
鍾羽正說:“看老先生仙風道骨,也似滿腹經綸,並屈不了羽正,就不用客氣了。”
張老頭回到王家,就給王家兩個兒子加了課量,原先每天只需背誦一篇課文,現在必須背過三篇,背不過就打板子。一邊打還一邊說:“三篇尚且背不過,如何成才?我教鍾羽正的時候,他一天背十篇。”
兩小孩苦不堪言,回家就對王員外說。王員外半信半疑:他教過鍾大人,以前怎么沒聽說過?
又過幾日,下人來報:鍾大人求見恩師。
張老頭坐在客廳,派頭做足:“不見,到滑縣已半年有餘,才想起為師,我不見。”
王員外苦勸:“這如何使得?快快迎進。”
鍾羽正進來,行師生大禮。王員外又安排兩個兒子拜見學兄,端茶倒水伺候著。
坐了片刻,張老頭瞅機會走了。鍾羽正要到後花園走走。
進得園來,首先見到假山之上新修的高樓。登上樓來,極目遠眺,四周景物盡收眼底,確是極有氣魄。
看到牆角扔著的牌匾,鍾羽正言道:“一看就是家師所書,依舊遒勁道骨,猶如刀削斧劈般有力。”這倒不是鍾羽正故意這么說,張老頭寫得字的確不錯。
王員外嘆氣:“只可惜,寫錯了。本來取名是‘望月樓’。”
鍾羽正言道:“此言差矣,聽月樓更有氣勢。也只有家師的奇思能夠想出啊!尚有詩為證啊,詩云:
聽月樓高接九重,
依樓聽月最分明。
織女穿梭聲唧唧,
吳剛攀桂斧錚錚。
顆顆流星眼前過,
聲聲焦雷耳下鳴。
王員外大喜,即令人將牌匾高掛,同時令人將鍾大人的詩刻出同掛。
自此“聽月樓”聲名大振,人人爭睹為快。張老先生也因此出名,求學者絡繹不絕。
4 二賢苦勸救秀才
鍾羽正因為在滑縣政績卓著,不久即升為京官禮科給事中。後因“訓儲”之事,皇帝廷杖孟養浩。鍾羽正認為事是自己挑頭,遂自己請罪,萬曆皇帝讓其帶俸還鄉避避風頭。
誰知一呆就是三十年。
當時同時賦閒在家的還有諸城人邱月林。邱曾官居二品,是有名的清官,與海瑞齊名,有南海北邱之稱。
二人閒來無事,整日飲酒做賦,遊山玩水。
一天二人正在閒聊,有城東冀姓人家來找。冀姓本是城東大戶,家財萬貫,只恨兒孫不喜讀書,苦無功名。為振家風,冀老太爺找了個趙姓秀才替考。誰知那監考官清正廉明,被一下識破,帶走了趙秀才。冀老太爺也是有名的善人,自己沒功名不要緊,別害了人家趙秀才啊。遂來苦苦相求二位大人幫忙。
鍾羽正早就聽聞那趙秀才詩書一絕,只是家道貧寒,有心相助苦無機會,哪有不救之理?
遂於驛道接官廳設宴等著。不一刻,主考官孫大人來到。見到二位大人,孫考官急忙下轎行禮。
二人將其讓進亭來,先閒話一些京城舊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孫考官已明白了二人之意,那孫考官本是翰林出身,學問了得。就道:“如此飲酒無趣,不如作詩助興?”
鍾羽正說:“好啊,不知以何為題啊?”
邱月林說:“前面有一牌匾:湘溪水清。不如以此為題吧?”
孫考官說:“下官無理,搶先了。
有水也念湘,
無水也念相 去水加雨變成霜。
勸君各掃門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邱月林一聽,這是知道我們的來意了。區區五品官,也太無理了,感情我們這二品大員不管事了。就說:“好了,我來。
有水也念溪,
無水也念奚,
去水加鳥變成雞【繁體】。
得時狸貓塞猛虎,
落翅鳳凰不如雞。”
鍾羽正想,咱這是求人,人家還要回去邀功呢。不能把話說絕了,就說:“該我了。
有水也念清,
無水也念青,
去水加心變成情。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風情看雨情。”
孫考官一看,鍾大人把話說到這兒了,二人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罷罷罷,就賣個人情吧。
被救下的趙秀才名秉忠,果不負眾望,第二年一舉奪得頭名狀元,以後與鍾大人同朝為官,成就一段佳話。更奇的是,其狀元殿試卷,四百年後被後人貢獻出來,成為價值連城的鎮館之寶。此是後話,此處不表。
5 二賢璧合連巧對
鍾邱二人閒來無事,游遍祖國大好河山。
一天走到一個村子裡,發現一家正在修大門。東家一直在訓斥工匠,閒把大門修大了。鍾羽正看著不憤,忍不住說:“
門大好發喪。”
這可不是在青州府,主人揪住他不放,非揍他不可。邱月林在旁邊接上:
“千年出一口,
萬年出一雙。”
主人轉怒為喜,還是這人會說話。前句雖然晦氣,可俺家千年萬年不死人不也是好事?
二人繼續往前走,發現一家人正在給一老太太祝壽。鍾羽正想逗逗邱月林,說:“咱也去湊湊熱鬧?”
進得門來,發現正在給老太太寫壽詞,一人一句,無非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
鍾羽正提筆寫了個:
這個老太不是人,
把筆遞給邱月林。老太太的孩子們不幹了,哪裡來的人,誰請來的,怎么罵人呢?正欲發作,邱月林提筆寫下:
九天仙女下凡塵。
鍾羽正又寫下:
兒女個個都是賊,
那家人剛剛松下的臉又繃緊了。邱月林卻端起茶杯喝起茶來,直看到鍾羽正要挨揍了,才又提筆寫下:
偷來蟠桃獻娘親。
6 羽正拜女慰老婦
一天,鍾羽正正在村外散步,發現過來一個哭著的老太太。最愛打抱不平的鐘羽正急忙上前詢問:“老人家,看你腳步匆匆,哭泣不斷,不知所為何事啊?”
老太太道:“白髮人送黑髮人,不由不悲傷啊。”
鍾羽正勸道:“生死由命,保重身體要緊,也不必太過悲傷。”
老太太說:“只不過悲我的女兒,十八歲嫁與城南孫家莊。夫家也算得殷實之家,家有良田百頃,牛羊成群。只因我家敗落,除我一個老娘外別無他人,女婿家欺我無人,遂一口薄木棺材盛了,也不停屍,今日就草草發喪。”
鍾羽正看老太太可憐,就說:“你也不必悲傷了,你且前去,中午發喪之前,他要問你有什麼要求,你就說,她乾爹可能還要來看看。他要問她乾爹是誰,你就說鍾家莊鍾羽正。”
老太太依言,到了女婿家只顧啼哭。發喪前,果然來問有什麼要求。
老太太就說:“她乾爹說要來看看,不知還來不來。”
女婿家就問:“她乾爹是誰啊?怎么沒聽說過?”
老太太說:“就是鍾家莊的鐘羽正。來了你就知道了。”
這還了得,女婿家立刻把一丈二的靈棚高打三丈六,多買紙人紙馬。臨時買不著好棺材,先把公婆的換上。又請來和尚超度,戲班唱戲。公事延期三天。
三天后女家來信:她乾爹不來了,埋了吧。
7 巧藉故事戲閹賊
萬曆四十八年,鍾羽正重新入朝為官。
當時上朝都比較早,去了,皇帝還不到,就先在旁廳休息。
朝官們有的打瞌睡,有的喝茶,有的閒聊,而鍾羽正精力旺盛,總是講故事。又因久居鄉野,新鮮事特別多,因此圍著他的官員也特別多。
有一次,大太監魏忠賢看著熱鬧也湊過來,就說:“鍾大人,你整日講故事,能不能也給我講一個?”
鍾羽正說:“行啊。你喜歡聽長的還是短的?”
魏忠賢問:“長的多長短的多短呢?”
鍾羽正說:“長的現在開講,年底就講完了。短的嗎,當然一會就講完了。”
魏忠賢說:“雜家還要伺候萬歲爺起居,哪有空聽長的。就來段短的吧。”
鍾羽正就說:“一個人。”
然後坐下來,端起茶杯喝茶。
魏忠賢一手舉宮燈,一手拿拂塵,張著嘴等下文。看鐘羽正老不講,忍不住了,就問:
“下面呢?”
“沒了。”鍾羽正說。
氣得魏忠賢一揚拂塵,走了。
有人笑起來。青州狀元趙秉忠就問:“怎么回事?就笑。”
別人給他重複:“一個人,下面,沒了。”
趙秉忠才笑起來。
可惜趙狀元整日憂國憂民,不懂迴旋,受魏忠賢迫害,五十三歲抑鬱而死。
而鍾羽正則苦中求樂,八十三歲滿壽而終。

明史記載

鍾羽正,字叔濂,益都人。萬曆八年進士。除滑縣知縣。甫弱冠,多惠政,征授禮科給事中。疏言朝講不宜輟,張鯨不宜赦,不報。
遷工科左給事中,出視宣府邊務。哈剌慎老把都諸部挾增市賞二十七萬有奇,羽正建議裁之。與參政王象乾讋以利害,莫敢動。兵部左侍郎許守謙先撫宣府,以賄聞,羽正劾去之。又劾罷副總兵張充實等,而悉置諸侵盜軍資者於理。
還為吏科都給事中。劾禮部侍郎韓世能,薊遼總督蹇達,大理少卿楊四知、洪聲遠不職,四知、聲遠坐貶謫。時當朝覲,請禁饋遺,言:“臣罪莫大於貪。然使內臣貪而外臣不應,外臣貪而內臣不援,則尚相顧畏莫敢肆。今內以外為府藏,外以內為窟穴,交通賂遺,比周為奸,欲仕路清、世運泰,不可得也。”帝善其言,敕所司禁之。且命閣部大臣公事議於朝房,毋私邸接賓客。吏部推孟一脈應天府丞,蔡時鼎江西提學,副以呂興周、馬猶龍。帝惡一脈、時鼎嘗建言,皆用副者。羽正率同列上言:“陛下不用一脈、時鼎,中外謂建白之臣,不惟一時見斥,而且復進無階,銷忠直之氣,結諫諍之舌,非國家福。”疏入,忤旨,奪俸有差。
二十年正月,偕同官李獻可等請皇長子出閣豫教。帝怒,謫獻可官。羽正以己實主議,請與同謫,竟斥為民。杜門讀書,士大夫往來其地,率辭不見。林居幾三十年。光宗立,起太僕少卿。未至,進本寺卿。
天啟二年,吏部將用為左副都御史,羽正辭曰:“馮公從吾僉院已久,吾後入先之,是長競也。西台何地,可以是風有位乎?”乃受僉都御史而讓從吾為副。甫入署,即言:“方從哲進藥議謚,封后移宮,無謀鮮斷,似佞似欺,宜免其官秩,使為法受過。沈紘結內援,招權賄,宜遄決其去。”群小多不悅。熊廷弼、王化貞之獄,眾議紛呶。羽正言:“向者開原、鐵嶺之罪不明,致失遼陽;遼陽之罪不明,致失廣寧。朝廷疆土,堪幾番敗壞!”由是二人皆坐大辟。會朱童蒙以講學擊鄒元標及從吾,羽正言書院之設,實為京師首善勸,不當議禁,因自劾乞休。頃之,代從吾為左副都御史,俄改戶部右侍郎,督倉場。
明年春,拜工部尚書。故事,奄人冬衣隔歲一給。是夏六月,群奄千餘人請預給,蜂擁入署,碎公座,毆掾吏,肆罵而去。蓋忌羽正者嗾奄使發難也。羽正疏聞,因求罷。詔司禮太監杖謫群奄,而諭羽正出視事。羽正求去益堅,因言:“今帑藏殫虛,九邊壯士日夜荷戈寢甲,弗獲一飽;慶陵工卒負重乘高,暴炎風赤日中,求佣錢不得;而獨內官請乞,朝至夕從。此輩聞之,其誰不含憤?臣奉職不稱,義當罷黜。”復三疏自引歸。
逾年,逆黨霍維華追理三案,言羽正委身門戶,遂削奪。崇禎初,復官。久之,卒。贈太子太保。

明朝東林黨成員(四)

東林黨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集團。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等講學其中,“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這種政治性講學活動,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