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錫提亞迷城位於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城東11千米的洛克鄉人民政府駐地西北1千米的錫提亞溝附近,其分布為長1千米、寬1.5-2千米的地勢略為隆起地帶,面積大約超過2000畝。
錫提亞謎城消失至今沒有留下任何歷史記載資料,考古專家實地多次考察,都沒有得出結果,因此,該古城遺址被當地人稱為“謎城”。
2012年8月錫提亞古城考古專家根據古城的殘痕,用生土復原成型成為當地的重點保護景區。
歷史
“錫提亞”譯成漢語是“不滅的懸崖”,據《魅力葉城》叢書介紹,始建於11世紀末,有人認為是喀喇汗王朝時期的可汗城,1218年在成吉思汗西征時被毀。
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疑此城在11世界末為喀喇汗王朝時所建立,城中阿拉伯文無孔錢即當時所遺”,並因而“知此地在北宋時頗為興盛”。
進而據《文正西遊錄》“大軍發于闐至可汗城,屠其城,使人詔諭鴉爾堪城王來降,至是隸版圖,以封諸王阿魯忽”的記載和“于闐西距葉爾羌之間的葉城為最大最富,而舊城遺址以此規模最大”的推斷“疑此城為成吉思汗1218年西征屈曲律由於闐進兵時所屠之可汗城”。
1958年,“大躍進”中大部分古城遺址被開墾,建為公社園藝場,僅留下較高處約20畝左右的一片。
1984年7月,普查地名的工作人員曾前往考察。
目前只能推測錫提亞古城遺址為唐宋時期,確切的年代所屬有待考證,所以現在稱為迷城。
考古發現
1900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來到了這塊神秘的地方,他以考古探險的名義,沿途一路肆意掠奪中國的文明:古錢幣、古文卷、古佛像……發現了並挖掘了樓蘭、尼雅等文明古城的遺址,他把中國西域大地的寶藏私帶回自己的國家,把中國西域文明的發源史的研究據為己有 。
1929年7月14日,著名的考古學家黃文弼來此考察時,“街市遺址、尚可辨識,死人骨骸遍地橫陳”,“時見火藥,木炭遺渣”,“旁有一塔,為現鄂人李君修建以埋葬枯骨者”,他還在此收集到喀喇汗王朝鑄造的有阿拉伯文字的無孔青銅錢幣“提英”和北宋制錢“鹹平通寶”(998-1003年)、“天禧通寶”(1017-1021年)、“元豐通寶”(1102-1106年)、“元符通寶”以及“崇寧通寶”
近年在遺址周邊,當地農民在墾荒勞作中時能挖掘出各種大小不一的陶罐、錢幣、銅製品和古飾品。
現該縣仍有一件高約18公分的銅尊,造型精美,頗具研究價值。
復原
為了能夠復原古城遺址當年輝煌燦爛的文明跡象。文物專家尋找大量的資料,用生土復原古城遺址。
新疆葉城縣文物局經過兩年多艱辛細緻的工作,在古城原來殘留的基礎上邀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計院專家進行了古城復原。2011年9月26日該遺址復原工程正式開工,2012年8月底竣工 。
目前復原後的遺址分為遊覽景區和保護區兩部分。其中規劃建設中設有古道遺址遊覽、古墓觀瞻、許願祭祀、探秘尋寶、特色餐飲、實景演出等活動項目,是集絲路文化、崑崙文化、西域古國文化為一體的地域性古城景觀,也是新疆首座復原的生土建築藝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