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銅溪鎮](/img/e/326/nBnauM3XwEDMzkzN1ATNxQD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wU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水資源得天獨厚,境內有涪江、小安溪環抱,總長28.5公里,有小二型水庫9座,塘堰331口,電灌站21處,有效灌溉面積1.8萬畝,基本能夠滿足全鎮農業生產和人畜飲水的需要。農業盛產水稻、玉米、小麥、油料等,蠶桑、粉葛生產發達,並且特產使君子、棕片。鎮屬工業主要是加工工業,有糧油加工、釀造、屠宰、絲織、葛根面、家具、鑄造、蠶種場等。境內氣候溫和,地貌淺丘,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旅遊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是我區重要的蔬菜和特色產品基地。銅溪鎮立足地理環境優越,但又屬農業大鎮,工業基礎薄弱的實際,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建設和諧銅溪為目標,確立了“鞏固農業、壯大工業、靚麗場鎮、活躍商貿、提升教育、完善保障、安全穩定”的發展思路,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在合川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銅溪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截止2006年底,全鎮實現GDP15236萬元,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25萬元,年均增長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57萬元,年均增長2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元,年均增長12.5%;鄉鎮企業增加值2691萬元,年均增長15.2%;農業總產值7402萬元,年均增長6%;工業總產值7880萬元,年均增長10.5%。
城鎮發展
![銅溪鎮](/img/3/913/nBnauM3X0AjMzUzMxkTNxQD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5U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銅溪鎮東南與本市的南辦處、合辦處及張橋鎮接壤,北與渭沱鎮、油橋鎮隔江相望,西與銅梁縣的安居鎮、牡羊鎮、水口鎮毗鄰。行政區劃設19個村,1個居委會,164個農業合作社,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43624人,耕地面積41442畝。鎮政府駐地距市區17公里,出界3公里就到渝合高速公路入口;省道臨祈公路上接國道319線通往四川省遂寧、成都等地,下連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穿境而過;涪江及小安溪在轄區內有28.5公里水路運程,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渭沱水力發電廠建在境內;遂渝快速鐵路和渝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鐵路、水運三管齊下,水陸交通方便;信息快捷(寬頻信息網已經開通,有線電視用戶3000餘戶),通訊暢通(建有移動、聯通通訊站,3000餘門數字程控電話);就醫、就學環境優美(轄區內有中心醫院1家,門診5個;有環境優雅、依山傍水、靚麗芳香、獨具特色的中學1所,有樹茂花繁、堪稱一流的示範完小6所、聯村完小5所),區域地貌為淺丘,質地肥沃,適種性廣,農業盛產水稻、玉米、小麥、油料等,蠶桑、粉葛生產發達,並且特產使君子、棕片,是聞名遐邇的使君子、白山羊之鎮。鎮屬工業主要是加工工業,有糧油加工、釀造、屠宰、絲織、葛根、家具、鑄造、蠶種場等。
銅溪鎮,合川版圖中的一顆璀璨的珍珠,它哺育著43000多勤勞、淳樸、聰穎、善良、奮發向上的銅溪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能工巧匠、英雄名流,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勞,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實踐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不平凡壯舉,給銅溪創造並留下了光輝的業績。銅溪人民在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揮灑豪情、創造輝煌,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實幹,狠抓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城鎮建設,各行各業持續健康發展,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躍升,一個欣欣向榮而又昭示無限前景的嶄新銅溪開始呈現在世人面前。至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234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5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實現388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46萬元,年末城鄉儲蓄餘額達21500萬元,財政總收入實現375萬元。
經濟建設
![銅溪鎮](/img/d/27b/nBnauM3X0gDN5ATM4ATNxQD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wU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一是圍繞“生態觀光、休閒垂釣、娛樂農家”的工作思路,發展休閒觀光農業。2008年,平安山蓮藕種植和錘釣觀光業已初具規模;鞍子盆景生態園正在建設中,3—5年後,盆景將達到10萬盆,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基地,並對外開放;馬子塘休閒垂釣農家樂也已啟動建設,不久後將竣工營業。
二是發展特色農業。重點發展美蛙、特種兔、名優特水產等養殖業,培植蠶桑、無公害蔬菜等種植業。2008年,全鎮有江河網箱養殖專業戶14戶,養殖面積達840餘平方米;有規範化的養雞場四個,養鴨場一個;平安山蓮藕、蔬菜、養漁、觀光農業種養基地示範片發展達到800畝;漕壩村和檀木村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達到5000畝。
全鎮有工業企業11家,企業從業人員達548人。到2008年為止,已初步形成以金山絲綢廠和偉達絲綢有限公司為支柱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絲綢業發展模式;形成以涪宇機械加工廠為重點,臨祈路為依託的鑄造產業帶發展雛形;形成以繼雲綠色食品廠為龍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食品業發展基礎。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7880萬元,年均增長10.5%,企業增加值2691萬元,年均增長15.2%。企業發展狀況良好,特別是涪宇機械加工廠,2006年全年實現總產值2120萬元,上交稅金62萬元。2007年,爭取把涪宇機械加工廠培植成為合川優勢企業,吸收本地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0人以上。2008年,有幾家企業正與銅溪鎮積極聯繫,協商落戶事宜,銅溪鎮將抓住這一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2011年,爭取新辦企業5家,使全鎮企業總數達到1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翻一番,達到1.5億元。
相關措施
![銅溪鎮](/img/6/36e/nBnauM3XycDNzETM3kTNxQDNyITMwITO4AjMwADMwAzMxAzL5U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為加大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工作力度,銅溪鎮成立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工作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業服務中心、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國土所等部門的相關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由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兼任,具體負責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相關工作。
二、深入調研,摸清當前土地經營情況
(一)是農戶與農戶之間的轉包。由於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土地的流轉多是私下轉讓給親戚、朋友或者鄰居耕種,流轉較為零星、規模小、期限無定數,在補償標準上差別也較大,多數是無償的。全鎮自發進行土地流轉的土地有5145畝,占實有耕地的17.17%。確定土地流轉的關係也主要是採用口頭協定,可種可不種情況較為普遍,經調查統計全鎮現荒蕪土地3006畝,占實有耕地面積的10.03%。
(二)是政府引導介入土地流轉。銅溪鎮有聖燈、彎橋、鞍子等九個村,政府作為第三者介入土地流轉,引進的企業或業主均具有一定的實力,流轉的土地大多連片、規模較大,流轉期限較長,且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戶與企業或土地承包大戶簽定規範的流轉契約,有效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在政府的介入引導下,全鎮土地流轉面積達到了4153畝,占實有耕地面積的13.86%。
三、增添措施,紮實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農村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尤其是銅溪鎮地處山地和丘陵,大部分村是深丘地形,土質差,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積少,只有0.76畝,而且是土多田少,土地顯得格外珍貴。但由於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全鎮外出勞動力15879人,占農業人口的40.54%,使得本來人多地少的問題變成了人少地多的局面,由於留守農村的人員多數為老幼人員,因此,在各村都普遍存在相當數量的田地荒蕪和土地無序流轉的狀況,針對這一狀況,鎮政府千方百計採取措施,堅持搞好“六個結合”,不斷提高管理力度。
重慶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