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莒溪鎮位於縣城西30公里,東鄰騰鄉和橋墩鎮,西南接址泰順縣,西北緊靠平陽縣和文成縣,是一個革命老區鎮,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英、粟裕曾經在該鎮留下戰鬥的足跡。總面積50.5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人口1.76萬,其中畲族5038人,占總人口29.3%,長毛兔飼養是當地居民的一項主要家庭副業,曾被溫州市人民政府授為“毛兔之鄉”。
境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世界A級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三分之一多(12.90萬畝)面積在該境內山片。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林地面積49萬畝,其中毛竹林面積16萬畝,位於全市第二。有豐富的農業資源:耕地面積2.4萬畝,其中內山片1萬畝是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 是全縣面積最大產量最高質量最好的烤菸生產基地;果樹面積2.1萬畝全縣最大;瘦肉型豬、福建黃兔專業大戶規模養殖全縣最多。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可建500千瓦以上電站40多座,其中市重點項目大灌梯級電站去年已開工建設,中小型電站已建成20餘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全省最多的膨潤土礦及加工企業;有大型儲量的20多種礦產有待開發。其中華東地區最大的太平山銅鉬礦已開始勘探開發。有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木、竹、礦、林產化工等各類鄉鎮企業30餘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
特色產業
毛竹資源豐富,現有毛竹基地2萬多畝。莒溪富民竹木工藝廠是一家生產竹地板條、竹窗簾等日用工藝品的鄉鎮企業,產品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等地。肉兔飼養歷史悠久,莒溪免子乾具有肉嫩、味鮮、口感佳等特色,在浙南閩東地區享有盛名。近年來,該鎮中藥材種植業發展迅速,現有懷山基地600畝,並在周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一方名勝
莒溪為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區五大景區之一,境內大石景區素有浙南九寨溝之美稱,景區內有龍潭三折瀑、角溪瀑布等一級瀑布群,溪谷幽靜,景色奇秀。人文景點有建於明弘治七年的劉基廟和建於清乾隆年間的蔚文橋,均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峴村內有紅軍洞、紅軍寮、紅軍操練場等革命紀念場所,是青少年革命歷史教育基地。有少數民族村5個,仍保留著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是一條別具風情的旅遊風景線。
經濟

農業
擴大了懷山基地的種植規模,在王立、大坪、上村等村發展了懷山基地620畝。加大了毛竹基地改造和開發力度,在天井、坳下、大俄等村改造毛竹基地830畝;進一步擴大富民竹木工藝廠的生產規模,拉長產業鏈,提高工廠效益。在省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根據山區實際,在大山、王立、西廳等村發展優質早熟梨基地200多畝,同時進一步加快無公害農業的發展。
工 業
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宣傳工作,形成招商引資良好氛圍,提供招商引資全程服務,吸引投資商來該鎮投資辦企業,變山區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創辦了一家打火機裝配廠;結合山區資源開發,加快了黃畲電站建設進度,該電站總投資300萬元,裝機容量2000kw,同時天井和坳下直坑兩個水電站正在引資洽談中;加快山泉水資源開發,建成了天井純淨水廠,月產量達6000桶。
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

在“生態立鎮”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加大了旅遊資源開發,成立了藍天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大石景區的游步道建設工程,景區棧道工程正在實施建設中,投入150萬元完成了公園山建設一期工程,來莒溪遊客日益增多,有效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並已成為山區農民增收的一個新增長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做好蒼南母親河源頭水源的保護工作,保持莒溪溪清潔透明,啟動實施了莒溪溪宮外段小流域治理一期工程。嚴格集鎮垃圾管理,做到集中堆放,改善集鎮環境,積極推進生態鎮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
開通了坳下至天井17.3公里機耕路,完成了莒溪至大坪8公里通村公路建設的前期工作,橋莒公路碗——莒段公路拓寬已進行堪測等前期工作。完成了橋墩至天井28公里的高壓線路架設工程;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掃尾工作,全面推行城鄉用電一同價。在抗旱期間,修築了小水庫和堰壩6座,修補三面光渠道650米,增強了抗旱能力。完善了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共有7個村衛生室達到甲級標準,初步建立了農村疾病預防網路。
社會各項事業

投入210萬元新建了莒溪中心國小綜合教學樓,建築面積2043平方米,於2003年11月初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學校危房問題;做好了莒溪中學師生宿舍、食堂建設工程的前期工程。加快校網布局調整,完成了上村村小的撤併工作,最佳化了學校資源;進一步加強計畫生育的依法管理。全鎮計生符合率達92.31%,完成四項手術140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村、鎮兩級對全鎮人均收入低於1200元的貧困戶進行全面調查,推進應保盡保,擴大了低保面,增加低保對象168戶679名,全鎮低保對象達到422戶967人。繼續做好五保戶供養工作,投入2萬元對鎮敬老院進行全面修繕,添置了電視機、影碟機等設備,改善了五保老人的居住條件,豐富了五保老人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質量,全鎮共有五保戶75人,其中集中供養8人,分散供養67人。
沿革
宋屬汀州漢源下里,明清為河源里,民國為莒溪鄉,1958年設莒溪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莒市、莒連、壁洲、小莒、墩坑、牆裡、後埔、吳坑、隔口、溪源、樂地、詹坑、廈莊、池家山、羅地、陳地、廈地、高地、太平硋、池家山、坪坑、梅村頭2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