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資戰役

金資戰役是中國工農紅軍在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的一次戰役,發生於932年11月16日~1933年1月9日期間,是一次典型的運動戰。

事件背景

1932年11月16日,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紅二十二軍分別由黎川和邵武、光澤地區出發北進;紅五軍團以一部留駐泰寧維護建寧、邵武間交通,主力進至資溪村和西城橋地區對南豐、南城之敵警戒,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17日,紅一軍團擊潰國民黨軍第五師一部,占領資溪。19日,殲敵一部繼占資溪。
國民黨軍很快以第四師、第二十七師(樂安宜黃戰役後重建)分別由南城、撫州向金溪合擊,同時,調第二十三師由南豐向南城集結,以駐福建之一部進占邵武、光澤,進行策應。11月20日,第二十四師進至南城東北的禮西趙地區。21日,紅三軍團及紅三軍主力向禮西趙(即渭水橋)之敵發起進攻,殲其1個團。22日,國民黨軍第二十三師兩個團趕到禮西趙增援。第二十七師也由撫州進到滸灣。紅一軍團第四軍和第三軍一部及第二十二軍當即給以迎頭痛擊,迫該敵退守撫州。但是,由於紅軍在這一階段中的作戰中兵力分散,致使在禮西趙和滸灣地區的作戰,都未能取得預期的勝利。
不久,國民黨軍將駐在贛江流域吉安、吉水、永豐地區的陳誠所部3個師調至撫河流域,連同原駐在該地區的部隊共9個師,組成撫河方面“進剿”軍,尋求同紅軍主力決戰。1933年1月4日至5日,紅三軍團和第二十二軍乘國民黨軍調整部署之際,消滅駐守黃獅渡之敵第五師第十三旅,俘敵1000餘人。第三十一師擊潰敵人一部,占領金溪。國民黨軍迅速增調3個主力師進至滸灣,並於7日以其中2個師向金溪進攻,1個師向黃獅渡進攻。駐南城之國民黨軍也以1個師向東北出擊進行策應,企圖圍殲紅軍主力於滸灣東南地區。
紅一方面軍首長決定以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第二十二軍、第三十一師為右縱隊,以紅五軍團為左縱隊,分別迎擊由滸灣東進和南進之敵。8日,右縱隊在金溪以西楓山埠地區擊潰向金溪進攻之敵第二十七、第九十兩師,繼以第二十二軍沿撫河東岸追擊逃敵,直至撫州對岸;左縱隊將滸灣南進之敵第十四師阻於黃獅渡以西彭家渡、徐元一線,繼在紅三軍團及第三軍配合下,將敵擊潰。國民黨軍退南城。在此次戰鬥中,紅五軍團副總指揮趙博生不幸犧牲。此後,國民黨軍繼續加緊準備新的“圍剿”,紅軍則以戰備姿態在金溪、滸灣、黃獅渡地區徵集資材,繼續準備同撫河流域敵人主力決戰,金資戰役遂告結束。
1932年

事件意義

"金資戰役歷時2個月,紅軍先後擊潰國民黨軍6個師,其中殲滅1個多旅,給北線之敵特別是號稱“基幹軍”的第九十師以沉重打擊。但是,在敵人大舉進攻很快就要到來的情況下,集中紅軍主力尋戰於敵人重兵集團之間,企圖“先發制人”,根本打破敵人的“圍剿”,不僅未能達到目的,反而消耗和疲憊了自己,失去了反“圍剿”準備的寶貴時間。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