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別名:熱府穴。位置: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附註:足少陽、陽維之會。風池穴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義: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取穴方法
人體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人體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風。刺灸法
針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風府穴;可灸。名詞解釋
(1)風池。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風池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並化為陽熱風氣輸散於頭頸各部,故名風池。(2)熱府。熱,指本穴氣血性熱溫高。府,府宅也。熱府名意指本穴氣血的變化為受熱膨脹。理同風池名解。
(3)足少陽陽維之會。本穴吸熱脹散的陽熱風氣不光傳輸膽經,同時亦輸向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受熱脹散的陽熱風氣。運行規律
循膽經輸向頭之各部及外走陽維脈。功能作用
壯陽益氣。Tip: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風池穴,聯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窩承漿穴按壓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圓形小骨前方凹陷處神門穴,能夠放鬆頸部肌肉、緩解頭痛和緊張。
2、以兩手指羅紋面,緊按風池穴部位,用力鏇轉按揉幾下,隨後按揉腦後,做30次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此法能對安神催眠較為有效。
偷懶小辦法”——梳頭
人體頭部穴位較多,可以用木梳,或者是手指腹每天從前發跡向頭頂輕輕梳理,這樣能同時對頭部穴位按摩,有助於全身放鬆。對於男士而言更應常梳頭,因為額部有前列腺的全息穴區,同時頭部的許多穴位有調神舒肝的功效。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針出氣。針灸穴位大全
現代科技高度發達,治金技術日益提高,出現了由不鏽鋼製成的針具,由於這種毫針具有許多有點,現廣泛套用與臨床。如好輕鬆針灸針、電針、光針、磁針等,套用於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