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鄧邦鎮先生的夫人盧波是國家一級美術師,是湖南省平江人,也是他的
同學,曾被《自立快報》 稱為“紐西蘭 最傑出的雕塑家”。她的大型室外雕塑《路易·艾黎和他的中國學生們》屹立在紐西蘭南島路易·艾黎的出生地春田市(SPRINGFIELD)。她以民族風格的雕塑和陶藝聞名畫壇。鑒於他們的藝術水平和貢獻,紐西蘭特許他們永久在紐西蘭居住。1991年以後,他們常往返於中國、紐西蘭之間,亦為奧克蘭畫家協會會員。到了紐西蘭的鄧邦鎮先生學會了駕車,他成了夫人的腿,而他夫人卻是他的嘴,因為她有口非常流利的英語,還相當擅長給西方人打交道。他的小兒子和小兒媳繼承了他 們的事業,都同為畫家。
塗鴉生涯
出生背景
鄧邦鎮5歲時,和家裡的兄弟姐妹同時患了一場大病。那時,他的爺爺鄧典謨和他的
生身母親已經離世。家裡突然多了幾個病人,父親鄧隆渭顯得有點力不從心。為了隔離和給小邦鎮養病,父親把他送到了六七里外的周家灣的老表楊富時那裡去帶養。
外出求學
楊家非常富有,據說鄧中夏當年外出求學的資費就基本是他出的。楊、鄧兩家走動比較頻繁。小邦鎮被送到周家灣,楊家大姑娘楊友懷接下了照顧小邦鎮的任務。後來,楊友懷還成了他的繼母。當時,小邦鎮叫她為姑姑。
鄧家灣與鐵路中間有座山擋著,天天都能聽得到隆隆的火車聲的小邦鎮卻看不到那火車,他不明白那火車到底是什麼模樣。到了周家灣,他過足了看火車的癮。這裡離鐵路只有三四十米,姑姑天天都帶著小邦鎮去看火車,他興奮得連夢裡也跑火車。有天吃過晚飯他照例描紅練字。描完以後,感覺那書頁上還有很多空白,這時的他想到了自己那位喜歡畫畫的先生。為了培養學童的生活常識,他的先生在牆壁上掛滿了自己畫的如洗手、洗臉、漱口一類的畫片,這些畫片在他眼裡特別生動,每當看過這些畫片,小邦鎮就有畫畫的衝動。這時的他又想起了那嗚嗚直叫的火車,心潮澎湃的他一鼓作氣就在
描紅紙上畫上了小火車。待姑姑來“驗收”,發現小火車已經趴滿了他的描紅紙。頓時就幾分不高興姑姑說:“看明天先生打你的手心。”第二天,非交作業又沒有其它作業可交的小邦鎮無奈何地交上了那幾張畫滿了火車的描紅。先生一看就樂了,他沒想到這個從來沒有摸過畫筆的五歲學童居然能夠把火車畫出立體感、透視感和速度感。先生轉身拿出一疊白紙摸著小邦鎮的頭說:“喏,這些紙全部給你去畫畫。”原本是一雙忐忑的小手高興地接過先生遞過來的白紙,他感到特別奇怪,天底下怎么還會有這么白的紙。自此,小邦鎮愛上了畫畫。他的先生也不會相信,就這么一個不經意的小小鼓勵,這鄧家幾十年後就會出一個大畫家。
初見外國人
鄧邦鎮
1950年,中央組織部和中央軍委決定把部分烈士遺屬集中在北京進行照顧,小邦鎮的繼母楊友懷帶著邦鎮兄妹離開了鄧家灣。北京住著一位著名的國際友人,他就是來自紐西蘭、無私支持中
國人民抗日和解放事業的路易·艾黎。全國解放以後,以中國人民的建設事業為重的他拒絕了周恩來總理勸他結婚的好意,相反還了收十幾個難民和烈士的子女作義子,以減輕中國政府的負擔,鄧邦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做了這位國際友人的義子。
親密的父子
他們之間的第一次見面可嚇壞了小邦鎮。初到北京、只有10歲的小邦鎮第一次見到一個似山一樣高大又有個大高鼻樑、皮膚相當白嫩、大手上長著長毛的外國人,緊張得一雙小手也好象沒有地方放。具有一顆童心的艾黎主動打破這種僵局:他為小邦鎮買來不少水果、糖粒子、小人書,還主動趴下來讓小邦鎮騎在自己背上做騎馬遊戲,和早就收留下的幾個義子一起玩老鷹抓小雞。路易·艾黎和小邦鎮很快就打成了一對親蜜的父子。此後,讀住宿制學校的小邦鎮每到星期天和寒暑假就要回到義父身邊。每天,那位慈祥的義父都要為十幾個義子輪番洗澡。
繪畫的天賦
艾黎發現了小邦鎮繪畫的天賦。從邦鎮15歲起,他便為義父的著作畫插圖。每
次畫插圖之前,義父就要為他講故事,讓義子理解故事的真正內涵。每個星期天,義子要義父畫一幅插圖。艾黎還為邦鎮在銀行開了一個戶,把自己給他的稿酬替他一一存進了銀行。幾年以後,青年鄧邦鎮竟然有了一筆頗為豐厚的存款。
第一所國小
鄧邦鎮
鄧邦鎮的故鄉鄧家灣有所希望國小,這是宜章也是郴州的第一所希望學校,這所國小的立項和建設就傾注了邦鎮先生的一片心血。
1994年,是鄧邦鎮的伯父、革命先驅鄧中夏的誕辰百周年紀念年。為緬懷先烈、為中夏故鄉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宜章縣決定建一所希望學校,而當時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通過邦鎮先生去找相關的部門和領導。這年七月,時任團縣委書記的黃耕樵、鄧家灣村黨支部書記鄧昌縣和太平里鄉一名鄉領導結隊來到河南鄭州拜見邦鎮先生。本是非常繁忙的他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帶著這些來自家鄉的基層幹部徑直上了北京。他想找鄧小平的女兒鄧榕,不巧,鄧榕陪著父親去了北戴河;他去找王兆國的兒子,不巧,對方也不在北京。情急之下,他找到擔任外交部長多年、時任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的黃華。老餐長與艾黎有很深的交情。八十幾歲的老外長看完宜章替 上來的報告轉身就進了自己的書房,幾十分鐘以後,鄭重其事地把自己剛剛寫的一封親筆信交到了鄧邦鎮手中。接下來,邦鎮先生帶著黃耕樵一行來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不想在這裡被潑了一盆冷水:“你們湖南的老革命家太多了,誰都希望在自己家鄉建希望學校,不少老革命還親自往我們這裡跑。因此這樣的事情必須由你們湖南團省委簽字同意,否則我們基金會肯定不會立項。”
紀念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這事一時辦不了,關鍵人物一時也找不到,宜章去的同志不免有些氣餒。邦鎮先生安慰道:“不要緊,我們分頭去努力”。事後,回到鄭州的他再次給老外長寫信。接到他的來信後,老外長突然想到了曾任團中央書記、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錦濤同志,老外長連忙寫了封信,親自交到胡錦濤同志的秘書手中。不久,胡錦濤同志就在黃老先生的信函上作出批示,老外長如獲至寶,立即跑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很快宜章也是郴州的第一所希望學校——中夏希望國小的建設項目就被確立下來。2004年10月4日,為這所國小剪彩還成了中夏百周年紀念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回到了鄧家灣
今年11月,回國參加中新兩國建交活動的鄧邦鎮先生23——27日攜夫人抽空回到了鄧家灣,26日還為希望學校捐贈了兩台電腦和其他學習用品。在這裡,他不時地向夫人盧波講起自己兒時的鄧家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