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墓竹簡

郭店楚墓竹簡

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郭店一號楚墓M1發掘出竹簡,共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總計13000多個漢字,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兩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所記載的文獻大多為首次發現,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九九三年秋,荊門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在沙洋縣紀山鎮搶救性清理髮掘了郭店一號楚墓,該墓雖小,發掘前又曾兩次被盜,但隨葬器物仍很豐富,有禮器、樂器、車馬器、生活用器、喪葬器、竹簡等,根據墓中陪葬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戰國中晚期,其身份為上士。 郭店楚墓隨葬物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人百餘枚竹簡,一經公布於世,即在海內外學術界掀起了研究簡牘熱潮,許多專家學者為之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郭店楚簡經過專家們長達五年的艱辛整理,確定為十六篇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道家典籍兩篇,分別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長》;儒家典籍十四篇,分別為《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一》、《語叢二》、《語叢三》、《語叢四》。這批典籍除《老子》、《緇衣》見諸傳世本,《五行》見於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外,其餘皆為兩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郭店楚墓竹簡郭店楚墓竹簡

詳細信息

郭店楚簡於一九九三年冬出土於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慕,雖數經盜擾,仍倖存有八百餘枚。其中有一少部分無字簡;有字簡據整理後的數字統計,共存七三O枚,大部分完整,未拚合的小碎片數量不多。郭店一號楚墓位於紀山楚墓群中。歷年的考古資料證明,這裹是一處東周時期楚國的貴族墓地,其南面約九公里便是東周時期楚國的都城--紀南城。郭店一號墓是一座土坑豎穴木槨墓,其中遺存的銅鈹、龍形玉帶鉤、七弦琴飛漆耳杯、漆奩等文物的形狀及紋樣都具有十分明顯的戰國時期楚文化的風格。發掘者推斷該墓年代為戰國中期偏晚(參見《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一九九七年七期)。郭店楚筒的年代下限應略早於墓葬年代。

郭店楚簡的形制不盡一致。就長度而論,可以分作三類:一類長度在三二·五厘米左右;另一類長二六·五-三O·六厘米;第三類長一五-一七·五厘米。竹簡的形狀也有兩類。一類竹簡的兩頭平齊,另一類的兩頭修削成梯形。竹簡上都有用以容納編縵的契口。前兩類長度的竹簡每簡有兩個契口,上下各一個。最短的一類竹簡則有三個契口,上、中飛下各一個。抄寫同一篇古書所用竹簡的長度和形狀是一致的,而且上下契口的間距也是相同的。郭店楚簡的長度比荊門包山楚簡要短許多,前者是傳抄的古書,後者是公文、文書`卜筮祭禱記錄和遣策。它們的不同應是楚國簡冊制度的反映。

郭店楚簡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點,而且字型典雅、秀麗,是當時的書法精品。這批古書不同於一般的公文和文書,是由專門的人抄寫的。這次發現的分上下兩欄抄寫的格式和校正補抄文字的插入方式都是在以往楚簡中所未見的。

郭店楚簡出土時業已散亂、殘損,雖然依據竹簡形制、抄手的書體和簡文文意進行了分篇飛系聯,但已無法完全恢復簡冊原狀。各篇原來皆無篇題,現在的篇題是由整理者擬加的。這批楚簡包含多種古籍,其中兩種是道家學派的著作,其餘多為儒家學派的著作。

簡本《老子》甲、乙飛丙是迄今為止所見年代最早的《老子》傳抄本。它的絕大部分文句與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經和道經,而且章次與今本也不相對應。簡本《老子》分見於今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內容有的相當於今本全章,有的只相當於該章的一部或大部。簡本現存二O四六字,約為今本的五分之二。由於墓葬數次被盜,竹簡有缺失,簡本《老子》亦不例外。故無法精確估計簡本原有的數量。

《太一生水》是一篇佚文。文中的「太一」就是先秦時期所稱的「道」。該文主要論述「太一」與天、地、四時、陰陽等的關係,是一篇十分重要的道家著作。

《緇衣》的內容與今本《禮記·緇衣》大體相合,但兩者的分章及章次卻差別較大,文字亦有差別。兩相校勘,可以發現今本的若干錯誤。《五行》曾見於馬王堆漢墓帛書,簡本文字與之有一些相異之處。以前有學者論證,《緇衣》的作者是子思。馬王堆帛書整理者指出,《五行》屬於思孟學派。此次兩篇著作同出於一墓之中,或許暗示當時思孟學派在楚地流傳甚廣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