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娃•索貝爾

達娃·索貝爾,是美國久負盛名的科普作家,曾是《紐約時報》科學新聞線的得獎記者,目前仍為多種雜誌撰稿。她擁有一個科學家庭,從小就對科學及科學家的生活很感興趣。她撰寫的科普著作《經度》(Longitude)一度風靡全球,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1996年度好書”、“英國年度出版大獎”等多項殊榮。索貝爾長期致力於增進民眾對科學的理解,榮獲美國“個人公眾服務獎”、波士頓科學博物館頒發的布拉德福德·沃什波恩獎。為了表彰她在天文寫作方面的成就,有一顆小行星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其代表作包括《經度》、《伽利略的女兒》和《一星一世界》等。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達娃·索貝爾  達娃·索貝爾

達娃·索貝爾美國久負盛名的暢銷書作家,曾是《紐約時報》科學新聞線的得獎記者,多次為《奧杜邦》(Audubon)、《發現》、《生活》和《紐約客》等雜誌撰稿,並擔任過《哈佛雜誌》和《全知》(Omni)的特約編輯。索貝爾女士長期致力於增進民眾對科學的理解,因此榮獲了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享有崇高聲譽的 "個人公眾服務獎"、波士頓科學博物館頒發的布拉德福德·沃什波恩獎(Bradford Washburn Award)以及鐘錶商名家公會授予的哈里森獎章。為了表彰她在天文寫作方面的成就,小行星30935就是以她命名的。

興趣愛好

達娃·索貝爾達娃·索貝爾

達娃·索貝爾,是一個酷愛讀書的人,無法容忍質量低劣的圖書,也很認同吉爾伯特·海特的觀點:“一本寫得很糟的書,只不過是一宗大錯;而一本好書的拙劣翻譯,則堪稱犯罪。”
達娃·索貝爾是一位超級天文迷,常常不遠千萬里去觀看日全食宇宙飛船的發射。 《一星一世界》主要是“為那些對天文學知之甚少乃至一無所知的人寫作的”。在這本書中,作者“將科學、太空探索、天文史和個人經歷,以一種令人愉快的方式糅合在一起”,不斷變換筆法和視角,逐一講述太陽系大家庭中的每位主要成員,因而讀起來感覺異彩紛呈、趣味盎然,卻又在不知不覺中深受教益。

寫作經歷

達娃·索貝爾達娃·索貝爾

索貝爾女士曾擔任《紐約時報》科學專欄的記者。在三十多年的科學新聞記者生涯中,長期為《紐約客》等多家雜誌撰稿,還當過《哈佛雜誌》和《全知》的特約編輯,文學根底極為深厚,具有將複雜的科學概念編入精彩故事中的稀世才華。她後來又出版了《伽利略的女兒》和《一星一世界》等暢銷全球的科普著作,並接二連三地獲了大獎。她說她不喜歡重複自己,每個故事都有最合適的表述方式,因此她的每部作品都風格各異,素材也極少重複使用,總能讓人耳目一新。在《伽利略的女兒》中,作者講述了一段與《經度》同樣引人入勝卻又迥然不同的歷史。她通過親手翻譯的檔案檔案,證明了伽利略和他女兒的關係,糾正了人們長久以來對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誤解,並頗具權威性地描繪出了那個時代的大圖景。

獲得榮譽

一位書評家說:“如果出更多這樣的書,科學一定會成為我們生活中更受人歡迎的一部分。”為了表彰她長期致力於增進民眾對科學的理解,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在2001年授予她享有崇高聲譽的“個人公眾服務獎”。她還榮獲了波士頓科學博物館頒發的布拉德福德·沃什波恩獎,以及鐘錶商名家公會頒發的哈里森獎章。為了表彰她在天文寫作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天文界以她的名字為小行星30935命了名。她還是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定義委員會七名委員中唯一的非科學家委員,參與了冥王星“大行星”地位決議草案的討論和起草工作。

主要作品

《經度》《經度》

《經度》
一個孤獨的天才解決他所處時代最大難題的真實故事
[美]達娃•索貝爾著 肖明波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內容簡介
美國久負盛名的暢銷書作家和科普作家達娃•索貝爾,其成名代表作品《經度》(Longitude),一度風靡全球,過去十年中被翻譯成了包括希伯來語、冰島語和土耳其語在內的三十種外國文字。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1996年度好書”、“英國年度出版大獎”等多項殊榮。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為本書撰寫了新序言。
“經度問題”是18世紀最棘手的科學難題。在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裡,科學家們費盡心機,想找到一種解決方案。當時,整個歐洲的科學界——從伽利略到牛頓——都試圖通過繪製天體圖,從天空中找到解決方案。
而鐘錶匠約翰•哈里森卻獨樹一幟,大膽地提出了用機械方法(即使用一種能在海上提供精確時間的鐘表)來解決該問題。他四十年如一日地潛心製作了後來被稱作“精密時計”的完美計時器。
這是一段關於科學探索的傳奇歷史。整個故事中,隨處可見英雄壯舉與陰謀並存,智慧靈光與荒謬同在,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簡明天文史、航海史和鐘錶製作史。

《伽利略的女兒》 《伽利略的女兒》

《伽利略的女兒》
[美]達娃•索貝爾著 謝延光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伽利略的女兒》以情感生活為線索追述了這位科學巨人的貢獻。在達娃•索貝爾的筆下,伽利略顯得真實可信、有血有肉。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作出那些影響深遠的偉大發現的,他如何不遺餘力地通過寫作、談話來傳播自己的思想,他如何有時不能忘情於名利,在將他的著作題獻給權貴時不免阿諛奉承之嫌的。
正如《紐約時報書評》評論的,作者“讓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復活了”。她力求再現那個時代,那個有文藝復興的輝煌,也有宗教法庭之殘酷的17世紀。
本書的美妙之處還在於伽利略女兒瑪麗亞•切萊斯特的一封封書信,這是關於伽利略生平的重要文獻,同時也具有完全獨立的價值其中體現出來的那種深摯的女兒對父親的依戀之情令人感動,這些信件也提示了17世紀義大利日常生活的情形,特別是修道院生活的狀況。 本書是一本科學、信仰和愛交織在一起的優秀人物傳記。

《一星一世界》 一星一世界

《一星一世界》
[美]達娃•索貝爾著 肖明波 張朵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內容簡介
《一星一世界》中,索貝爾又將自己的才智發揮到極致,瞄準了也許是她迄今最大氣的題材——太陽系的各大行星。不管是揭示隱藏在金星酸性雲層“繭殼”後面的景象,還是回憶自己遭遇月球塵埃的往事,一經作者如花妙筆的細膩敘述,都顯得魅力四射、美感十足、新奇萬分。《一星一世界》是一部具有達娃•索貝爾特色的優雅散文,是一支獻給太陽系的絕妙的原創性讚歌。它為我們認識自己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相關評價

《一星一世界》讓我們再次從頭開始愛上宇宙。——《紐約時報書評》
讓人產生神奇感。—— 《人物周刊》
全書充滿了我們所謂的“索貝爾筆觸”,將古怪的歷史巧合與美國航空航天局最近一分鐘的新數據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華盛頓郵報》
[索貝爾]輕鬆而令人浮想聯翩的散文……傳授給我們許多通過正常途徑很難獲取的知識。——《華爾街日報》
將科學、太空探索、天文史和個人經歷,以一種令人愉快的方式揉合在一起……如果我們有更多像[《一星一世界》]這樣的書,科學會成為我們生活中更受人歡迎的一部分。——《獵戶星座》(Orion)
一次升華之旅。[索貝爾的]筆調……像太陽一樣明亮,本書像繁星密布的宇宙一樣閃耀著思想的光芒。——《亞特蘭大日報/憲法報》
結合了高超的講故事本領和將必備科學事實解說得明晰迷人的能力。——《物理學世界》
獻給太陽系的一首富有魔力的小夜曲。——《娛樂周刊》
[索貝爾]超越了她讓讀者著迷的非凡才華……《經度》和《伽利略的女兒》夠讓人興奮的了,但是《一星一世界》又自有它的迷人之處……一本壯麗而迷人的書。——《舊金山時報》
好玩……有詩意……一次極富想像力的心靈之旅。我們在作者的指引下,得到娛樂的同時都快忘了已大受教益。——《新聞周刊》

重大事件

天上有一顆達娃·索貝爾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在天上有一顆小行星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名字是小行星30935,這個行星只有一座城市幾個街區那么大,把它放在上海也是完全可以的。一個小世界。
走上科普寫作的道路
在達娃·索貝爾成長過程中,當時達娃·索貝爾還沒有打算從事科普寫作。當達娃·索貝爾還在大學的時候,不斷地換專業和學校,後來達娃·索貝爾為一家報紙工作(《紐約時報》),在那個時候,她經歷了第一個世界地球日,開始寫一些和環保有關的文章,但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所從事的是科普寫作。那也許是達娃·索貝爾科普寫作的開始。達娃·索貝爾在《紐約時報》只工作了兩年,那是一段艱難的日子,工作煩瑣又壓力重重,根本就沒有自由時間去寫那些你真正想寫的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