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過剩經濟](/img/7/b99/nBnauM3XxETOyATOyM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zY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過剩經濟](/img/0/d4b/nBnauM3XzQTN0kTMwM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zY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凱恩斯是逆瓦爾拉斯均衡潮流而動的第一位西方經濟學者,他所構建的巨觀經濟理論認為,市場經濟體制不存在自動保持均衡的機制。阿羅、帕廷金、格魯斯曼、貝納西等經濟學家也從不同角度批評了瓦爾拉斯均衡,並逐漸形成一系列非瓦爾拉斯均衡思想:第一,由於現實市場不存在“拍賣人”,價格就不可能是導致市場出清即市場均衡的唯一因素,市場出清是價格調整和數量調整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市場的購買和銷售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是兩對不同的經濟範疇,前者作為交易的結果,彼此保持數量上的恆等,而後者則為“每個行為人在交易發生前傳遞給市場的一個信號”,彼此不存在必然相等的條件;第三,由於價格具有一定的剛性,決定了供需缺口不可能通過價格瞬時變化來加以調節,即使一部分產品價格具有伸縮性,也不可能保證所有市場同時出清。特別要注意的是,非均衡學派的非均衡是非瓦爾拉斯均衡的縮寫。就定義而言,它是指市場不完善和價格無法對供需進行自行調節的情況下,各經濟力量將會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被調整到彼此適應的位置上,並在這個位置上達到均衡。由此可見,非均衡不是一種不均衡狀態,而是一種均衡狀態。只不過它不是瓦爾拉斯理想狀態即供需數量對等條件下的均衡,而是在現實生活經常出現的供需在一定幅度內相互偏離條件下的均衡。
![過剩經濟](/img/f/012/nBnauM3X4AjMwUTN0M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zY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並不是所有的社會總供給超過社會總需求的狀態都是過剩經濟,只有社會總供給超過社會總需求的幅度達到一定程度,超出國民經濟承受範圍的失衡狀態才是過剩經濟。根據前面的論述,過剩經濟並不是國民經濟的非均衡狀態,而是國民經濟的失衡狀態。之所以這樣界定過剩經濟的內涵,理由是:既然供需絕對相等的瓦爾拉斯理想狀態不存在,不難理解現實經濟運行只要供需相互偏離在一定幅度內就被看作是正常的或健康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不對巨觀上的供求關係加以調節,因而也就不存在過剩經濟一說。
基本特徵
![過剩經濟](/img/0/b21/nBnauM3X1gjNwUTO1M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zY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經常性的商品過剩後果如何?微觀上分析,任何一種商品過剩都是一種資金、資源、勞動的浪費,好像這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弊端,深入分析,結論剛好相反。第一,這種過剩充分滿足了社會需求,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產品;第二,過剩造成的浪費是資金追逐利潤的成本,屬於社會生產的平均成本的組成部分。從整體而言,市場經濟不是提高了社會生產成本而是降低了生產成本。從巨觀而言,經濟在過剩中發展,通過短缺一過剩的反覆循環,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數量和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生活滾滾向前。
主要特點
![過剩經濟](/img/f/6bd/nBnauM3X3YjN5YDN3M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zY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商品的非價值膨脹。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非常有趣的現象。簡單地說,就是對附加於商品之中的種種非物質成分,比如品牌、廣告、包裝運輸等滿足了消費者方方面面的使用價值需求。從而掩蓋了它的真實商品價值的經濟生活現象。比如你到商店裡購買一種保健營養品,就算蜂王漿之類吧。你看到它的廣告鋪天蓋地,宣傳它的種種效果,成為市場中的真正名牌;到了商店,取出商品,你看那包裝,美輪美奐,是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爽心悅目;購回家中,慢慢打將開來,一層又一層,精緻十分;表面一層是包裝盒,然後是泡沫圈,接下來是橡膠軟墊,然後是說明書,最後才是小包裝盒裡面的兩瓶蜂王漿,淨重一市斤,價格150元。這種商品的散裝價只有10元,可是你不買,你花150元買享受,買放心。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商品的價值膨脹,現在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我們幾乎無時無處不見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包含的深層經濟意義,將在後續中分析。此處要表述的只是這樣一種觀點,即它是社會經濟進步和發展的一個標誌,一種反映。標誌著我們的時代已經開始進入不是初級消費的時代,而是享受消費的時代。果真如此,真要感謝帶給我們享受的這個發展的社會。
3、世界經濟一體化。這是一個並不新鮮的話題,但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經濟上的一個鮮明的特點,不得不簡單一提。如果說30年前,世界經濟的獨立性特徵還相對突出,那時,獨立的計畫經濟還在苦苦支撐,閉關自守還是不少國家的經濟路線,經濟發達與落後的衝突因為政治上的閉關鎖國還不能激起波浪的話,那么到了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夠不受世界經濟變化的衝擊。經濟發展的颶風,那是海妖的歌聲。改革開放成為計畫經濟國家的潮流,發展成為落後國家的期望。宗教信仰不同也罷,政治制度相異也罷,文化背景衝突也罷,都無礙於經濟的交往。可以說,經濟活動撞開了所有國家的大門,在發展的總目標下,加快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
相關類型
![過剩經濟](/img/a/bd1/nBnauM3X0QTMxcjM5M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zY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發散型過剩經濟。即過剩程度隨時間的延伸而不斷加深的過剩經濟,如圖l中的cD所示。
(2)平穩型過剩經濟。即過剩程度隨時間的延伸既不加深也不緩解的過剩經濟,如圖l中的EF所示。
(3)收斂型過剩經濟。即過剩程度隨時間的延伸而不斷緩解的過剩經濟,如圖l中的AB所示。
2、成因分類法
從供求關係上看,過剩經濟的過剩是由於存在大量的無效供給。由於市場上價值不能得以實現的無效供給,其無效的成因有別,所以過剩經濟過剩的成因也不同。這就為從成因上對過剩經濟進行分類研究提供了一個前提。一般而言,現實經濟中的總無效供給往往是由相對無效型和絕對無效型兩種無效供給共同組成的,因此是一種混合型的無效供給。由於造成無效供給的成因有三種,因此可以對因無效供給造成的過剩經濟的分類也有如下三種:
(1)相對無效供給型過剩經濟(也可以稱之為有效需求不足型過剩經濟)。走出這種過剩經濟的根本對策是想方設法擴張有效需求。
(2)絕對無效供給型過剩經濟。走出這種過剩經濟的根本對策是千方百計最佳化供給。
(3)混合型過剩經濟。走出這種過剩經濟的辦法自然是雙管齊下,擴張有效需求與最佳化供給相結合。
衡量標準
![過剩經濟](/img/1/114/nBnauM3X1YTNxEDOwQ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0Y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客觀存在
![過剩經濟](/img/2/065/nBnauM3XzgDN5ADNyQ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0Y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大量商品存在嚴重供大於求的現象。近幾年來,我國商品供大於求的比例呈逐年提高之勢,目前近90%的商品均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根據國家商業信息中心對國內600多種主要商品供求情況的分析,2002年上半年供過於求的商品比重已由2001年下半年的裙%提高到86.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2)企業之間低價傾銷、惡性競爭愈演愈烈,一些廠商為了達到惡意擴張市場份額的目的,即便將產品銷售定價低於平均成本也毫不顧惜,以至於國家經貿委不得不出面干預,以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
(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持續上升,19962002年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0.9%,增長幅度大大高於經濟成長速度,而工業貸款需求下降,銀行惜貸並且連續多次降息已明確無誤地傳遞出貨幣資本閒置過剩的信號;就業形勢嚴峻,勞動力資源過剩嚴重。此外,中國生產能力過剩也相當嚴重。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供求的短缺關係已經逆轉為普遍性的供大於求的運行態勢,符合馬克思對過剩經濟特徵的描述,因此有充分理由認為我國已經存在過剩經濟。
觀點質疑
![過剩經濟](/img/5/af7/nBnauM3X2MTNwYDN4Q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0Y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我們面臨的最多是買方市場,而不應概括為過剩經濟;
(2)我們即或面I臨過剩,也只是相對過剩;
(3)儘管市場過剩,但很多產品還依賴於進口,因此我們面臨的是結構性過剩。下面對上述幾種代表性的觀點提出質疑。對“我們面臨的最多是買方市場,而不應概括為過剩經濟”的質疑。首先,買方市場作為與賣方市場對應的一個概念,它們都是屬於個體經濟學的概念,而不是屬於總量經濟學的概念。買方市場作為微觀經濟學概念描述的是市場上產品供過於求的現象。如果出現總體產品供過於求現象,就不能用買方市場這個詞來概括,而應該用諸如總需求不足、生產過剩等總量經濟學概念來概括。對我國近幾年來總體產品供過於求的巨觀經濟現象,用個體經濟學中的學術名詞“買方市場”來概括,其錯誤之所在不言自明。其次,如果把我國供求嚴重失衡的現狀用買方市場來概括,再根據買方市場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必然得出供求嚴重失衡的現狀也將因我國走市場經濟道路而成為常態(即會長期存在下去),如果這樣,進而可以推論出政府根本沒有必要採取諸如調整經濟結構和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了。顯然這與我國的經濟現實恰恰相反,我國政府不斷出台政策措施對失衡的供求關係加以調節,1998年以來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少政策措施就是強有力的佐證。最後,在我國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人們看到的是假冒偽劣猖獗、誤導欺詐盛行,缺斤短兩已被人們無奈地認可,在地方保護主義或壟斷性行業左右下,甚至政府部門攤派下的強買強賣過程中,買方經常連保護自己的最後手段“不買”的權力都沒有,“買方市場”何在!
對“我們即或面臨過剩,也只是相對過剩”的質疑。顯然,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們心目中的過剩是相對於人的消費欲望而言的。人類的消貲欲望是無限的,而資源是稀缺的,因此相對於人類無窮的消費欲望,“絕對過剩經濟”是永遠不存在的。如果存在過剩也只是“相對過剩”。這種觀點事實上對否認過剩經濟的存在根本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我國一些經濟學者們說我國出現了過剩經濟,但他們從來沒有說中國出現的過剩經濟是絕對過剩經濟。因此特彆強調“相對”二字實屬沒有必要。不管是“過剩經濟”,還是“相對過剩經濟”,其實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其次,過剩經濟是與短缺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從學術概念的相互對應上看,也沒有在過剩經濟前面加“相對”二字的必要。科爾內提出的“短缺經濟”概念是特指計畫經濟體制國家經濟供不應求(包括消費品短缺、投資饑渴症等)的現象。既然中國已經告別了短缺經濟,經濟中供求關係也已呈現出與短缺經濟時期截然不同的態勢,為什麼不可以用“過剩經濟”而非得用“相對過剩經濟”一詞來概括呢?難道科爾內所描述的短缺經濟中就沒有產品供過於求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科爾內也並沒有因為計畫經濟體制的國家中因有產品供過於求而把其概括為相對短缺經濟,為什麼非得要用相對過剩經濟來概括與短缺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現象呢?最後,在經濟學理論中,“相對過剩”是有特定含義的,它專指工業化過程中積累的必要性造成勞動要素的收益增長速度不斷慢於擴大再生產速度、資本收益增長速度,從而導致“相對貧困化”和需求增長慢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產出增長的狀況。我國雖然正處於工業化過程中,但在過去20年中並未因積累、資本的集聚和集中、基礎工業發展而忽略消費。
社會成員總體的收入增長速度、消費能力增長速度過剩經濟”一詞來概括呢?難道科爾內所描述的短缺經濟中就沒有產品供過於求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科爾內也並沒有因為計畫經濟體制的國家中因有產品供過於求而把其概括為相對短缺經濟,為什麼非得要用相對過剩經濟來概括與短缺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現象呢?最後,在經濟學理論中,“相對過剩”是有特定含義的,它專指工業化過程中積累的必要性造成勞動要素的收益增長速度不斷慢於擴大再生產速度、資本收益增長速度,從而導致“相對貧困化”和需求增長慢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產出增長的狀況。我國雖然正處於工業化過程中,但在過去20年中並未因積累、資本的集聚和集中、基礎工業發展而忽略消費。社會成員總體的收入增長速度、消費能力增長速度幾乎始終高於國民經濟成長速度。
![過剩經濟](/img/d/fda/nBnauM3X1QTMxIDMzUjNzUDOxITMwgTM0gTMwADMwAzMxAzL1Y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