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詞目】遇變【拼音】yù biàn
【釋義】謂遇到突然發生的事故。
【示例】
《荀子·臣道》:“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應卒遇變,齊給如響;推類接譽,以待無方,曲成制象,是聖臣者也。”
唐 韓愈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遇變出奇,先事獨運,偃息談笑,危疑以平。”
《宋史·朱勝非傳》:“上既復辟,勝非曰:‘臣昔遇變,義當即死,偷生至此,欲圖今日之事耳。’”
明 洪應明《菜根譚》:“欲遇變而無倉忙,須向常時念念守得定;欲臨死而無貪戀,須向生時事事看得輕。”
明 鄭廉 《豫變紀略》卷八:“(史可法)為人廉謹無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變則信國、疊山儔耳。其於駕馭籠絡,應機濟變,非其所長。”
明 王守仁 《傳習錄》:“聖人只是知幾遇變而通耳。良知無前後,只知得見在的幾,便是一了百了。”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五回:“再說齊世子法章,聞齊王遇變,急更衣為窮漢,自稱臨淄人王立,逃難無歸,投太史敫家為傭工。與之灌園,力作辛苦,無人知其貴為介者。”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奮其武毅,張我皇威。遇變出奇,先事獨運。”
《清史稿·循吏傳》:“一至家,倘遇變,必不能即出。吾弟生死關,忍不問耶?”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四:“又有把總石琳,自汀州被檄至台灣,遇變被圍,死之。”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三:“上遇變修省,訓誡臣工,頒御製文七篇,示內廷諸臣,命各抒所見,書以進御。”
有關“遇變”的詩
《濰縣》 顧炎武(明末清初)人臣遇變時,亡或逾於死。
夏祚方中徵,靡奔一人爾。
二斟有遺蹟,當日兵所起。
世人不達權,但拜孤山祀。
我行適東方,將尋孔北海。
此地有遺風,其人已千載。
夢者動劉備,一為卻管亥。
後此復何人,崎嶇見荒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