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饅頭

速凍饅頭

速凍饅頭是將做好的饅頭經過速凍以達到冷藏,可以隨時食用的一種食物。饅頭,又稱之為饃、蒸饃,中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是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後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通常北方人選擇饅頭作為主食。

基本信息

歷史

速凍饅頭速凍饅頭
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吳語區有餡無餡統稱饅頭。宋·高承《事物紀原·酒醴飲食·饅頭》:“稗官小說云:諸葛武侯之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向之,為出兵也。’武侯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象人頭,以祠。神亦向焉,而為出兵。後人由此為饅頭。”元·柯丹丘《荊釵記·春科》:“三場文字不得中,六個饅頭落得吞。”楊朔《潼關之夜》:”他——年青的軍人——站起來,把座位讓給抱嬰兒的婦人,更從衣袋裡摸出一塊乾硬的饅頭交給她。”

提起饅頭可謂歷史悠久,它源於中國。據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安定後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麵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

做法

速凍饅頭速凍饅頭
饅頭是我國特有的面制發酵食品,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過去,饅頭製作多以家庭、作坊為主,生產發展很慢。近年來,隨著主食品加工社會化的需要,饅頭生產在機械化、冷凍保藏等方面已取得一定進步。原料

麵粉一般採用中筋粉,我國饅頭專用粉的主要指標如下:

精製級普通級濕麵筋(%)25.0~30.0粉質曲線穩定時間(分鐘)≥3.0降落數值(秒)≥250灰分(%)≤0.550.70

②發酵劑主要為面種、酒釀、即發乾酵母或鮮酵母。也可使用發酵粉,但風味較差。

③食用鹼即純鹼。

④水目前尚未考慮水質對麵團發酵的影響,一般用自來水即可。

⑤糖用於製作甜饅頭,加糖量約5%~10%。

乳化劑如硬脂醯乳酸鈉,目前使用者不多。

工藝流程與基本配方饅頭生產有面種發酵法、酒釀發酵法和純酵母發酵法(新發酵法),前者最具代表性,其工藝流程如下:

原料→和面→發酵→中和→成型→醒發→汽蒸→冷卻→成品

麵團基本配方如下:

麵粉100%面種10%鹼0.5%~0.8%水45%~50%

技術要點

①和面取70%左右的麵粉、大部分水和預先用少量溫水調成糊狀的面種,在單軸S型或曲拐式和面機中攪拌5~10分鐘,至麵團不粘手、有彈性、表面光滑時投入發酵缸,麵團溫度要求30℃。

②發酵發酵缸上蓋以濕布,在室溫26~28℃,相對濕度75%左右的發酵室內發酵約3小時,至麵團體積增長1倍、內部蜂窩組織均勻、有明顯酸味時完畢。

③中和即第二次和面。將已發酵的麵團投入和面機,逐漸加入溶解的鹼水,以中和發酵後產生的酸度。然後加入剩餘的乾麵粉和水,攪拌10~15分鐘至麵團成熟。加鹼量憑經驗掌握,加鹼合適,麵團有鹼香、口感好。加鹼不足,產品有酸味。加鹼過量,產品發黃、表面開裂、鹼味重。酒釀或純酵母發酵法的和面與發酵,可採用與麵包生產相同的直接法或中和法,由於麵團產酸少,不需加鹼中和。

④成型多採用雙輥螺旋成型機完成麵團的定量分割和搓圓,然後裝人蒸屜(籠)內去醒發。

⑤醒發溫度40℃,相對濕度80%左右,醒發時間15分鐘即可。若採取自然醒發,冬天約30分鐘,夏天約20分鐘。

⑥汽蒸傳統方法是鍋蒸,要求"開水上屜(籠)"。爐火旺,蒸30-35分鐘即熟。工廠化生產用鍋爐蒸汽,時間25分鐘。

⑦冷卻吹風冷卻5分鐘或自然冷卻後包裝冷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