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地圖

軍用地圖

為軍隊作戰、訓練需要而測制的各種地圖的統稱。通常指地形圖,也包括海圖、航空圖和其他專題地圖。它能為指揮員分析利用地形、組織指揮作戰提供可靠的地形情況,為研究軍事地理和兵要地誌提供資料和數據。

基本信息

基本結構

比例尺

軍用地圖軍用地圖
地圖比例尺是指圖上某線段的長與相應的實地水平距離之比。即:地圖比例尺=圖上長/相應實地水平距離。比如,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5萬,那么圖上兩點間為1厘米,實地該兩點的距離應為50000厘米。
根據用圖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地圖比例尺也有大小之分。通常按比值的大小來徇。比值的大小可按比例尺的分母確定,分母小則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則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圖幅大小與相同的地圖,比例尺越大,圖幅所包含的實地面積就越小,但顯示的地形就詳細,精度也就越高。因此,大比例尺地圖比較適合於初級指揮員使用,小比例尺地圖則適合於中、高級指揮員使用。

測量方法

地圖比例尺常以圖形結合文字、數字表示,一般繪注在圖廊的下方中央。其中以數字表示的為數字比例尺,它是用比例式或分數式表示的。以圖形表示的為直線比例尺。比如1:5萬直線比例尺,從“0”向右為尺身,圖上1厘米代表0.5公里;從“0”向左為尺頭,圖上一小格代表50米。
根據地圖比例尺,可以從地圖上量取實地相應的距離。如果是量取兩點間的長度,然後把量得的長度移到直線比例尺上去比,從而得出實地兩點間的距離。
另一種是根據數字比例尺換算。先用直尺在圖上量取兩點之間的距離,然後用公式換算。換算的公式是:實地距離=圖上長度×比例尺公母。如果要量取兩點間的曲線距離,則要使用專用的里程表。
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圖上量取計算的距離實際上只是水平距離。如果實地的坡度較大時,還應按比例加上適當的坡度和彎曲改正數。

符號注釋

地形符號

地面上的地物,在地圖上是按照《地形圖形式》規定的符號和註記表示的,這些符號稱作地物符號。地物符號由圖形和顏色組成。
(一)地物符號的分類
地物符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這類符號是按地物的實際輪廓按比例尺縮繪的,主要用於表示面積較大的地物,如城鎮、森林、江河等;第二類是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主要用於表示一些細長的地物,這類符號的長度是按比例尺結合實際繪的,但寬度沒有按比例尺縮繪,如道路、溝渠電線等;第三類是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號,這類符號因地物面積太小,無法按比例尺縮繪,只能用規定的符號表示,如突出樹、亭、紀念碑等。常用的不依比例尺的地物符號及其定位點。
(二)地物的顏色
我國出版的地圖均為四色。具體規定如下:黑色:人工物體——居民地、獨立地物、管線、桓柵、道路、境界及其名稱與數量註記等綠色:植被要素——森林、果園等的普染;1978年後出版圖的植被符號及註記等棕色:地貌要素——森林、果園等的普染;1978提後出版圖的植被符號及註記等藍色:水系要素——河岸線、單線河及其註記和普染、雪山地貌等。

等高線

​(一)顯示原理
地貌的形態在地圖上主要是用等高線顯示的,其原理是:把一個山地模型從底到頂按相等的高度,一層一層地水平切開,在山的表面便出現一條條大小不等的截口線,然後把些線垂直投影到平面圖紙上,便出現一圈套一圈的曲線圖形。由於同一條曲線上的各點的高度都相等,所以把它叫做等高線。
(二)顯示特點
等高線顯示地貌有很多的特點:同一條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並各自閉合;等高線多,山就高,等高線少,山就低;等高線稀,坡度就緩,等高線密,坡度就陡;圖上等高線的彎曲開頭與相應的現地地貌開頭相似。
(三)等高距
相領兩條等高線間的實地垂直距離叫等高距。同一地形等高距大,等高線就稀,地貌顯示就越簡略;等高距小,等高線就密,地貌顯示就越詳細。通常,大比例尺地圖表示地貌相對詳細,小比例尺地圖表示地貌相對簡略。我國常用比例尺地圖的等高距規定:比例尺為1:2.5萬,等高距為5米;比例尺為1:5萬,等高距為10米;比例尺為1:10萬,等高距為20米;比例尺為1:20萬,等高距為40米。
(四)種類
等高線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為四種:首曲線,用細實線表示,用以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計曲線,用加粗實線表示,從高程起算面起,每隔4條首曲線繪粗實線;間曲線,按等高距的1/2繪製的長虛線,用以顯示首曲線不能顯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線,按等高距的1/4繪製的短虛線,用以顯示間曲線還不能顯示的局部地貌。
(五)高程註記
高程註記在地圖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高程點的註記,用黑色,字頭朝向地圖的北方(上方);一種是等高線註記,用棕色,字頭朝向上坡方向。

方位

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地圖南北廊上的磁南、磁北(即P、P’)兩點間的連線,為該圖的磁子午線,即地面上任一點磁針所指的南北方向線。
從某點的磁子午線起,依順時針方向到目標方向線(該點到某一目標的延長線)之間的水平夾角,叫該點的磁方位角。在航空、航海、炮兵射擊、軍隊行進等軍事活動中,磁方位角有著廣泛的用途。

使用方法

判定方位

判定方位就是在現地辨明站立點的東、西、南、北方向,明確站立點與周的位置關係。
指北針
判定方位時,將指北針平放,待磁針完全靜止後,磁針北端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如果測定方位的人面向北方,則他的背後是南,右邊是東,左邊是西。
太陽和手錶
一般情況下,時間在先點時,太陽在東方;12點時,太陽在正南方;18點時,太陽在西方。根據這一規律,可以概略地判定方位。口訣是:時數折半太陽(每天以24小時計算),12字頭指北方。如在下午14時40分,應以7時20分對準太陽,12字頭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為便於判定,還可在時數折半的位置處,垂豎一草棍或火柴棍,轉動錶盤,使其影子通過錶盤中心。
北京標準時間是以東經120度經線的時間為準,如在遠離120度經線的地方判定方位時,應將台北時間換算成當地時間。如果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以南地區的夏季,因太陽垂直照射,不宜採用此種方法。
北極星
北極星是在正北方天空的一顆較明亮的恆星,夜間找到北極星,就很容易找到北方。北極星位於小熊星座的尾端,因小熊星座比較暗(除北極星),故通常根據大熊星座,也就是北凌晨星(人稱勺子星),以及仙后星座(即女帝星座,人稱W星)來尋找
大熊星座由7顆明亮的星組成,開頭像一把勺子,將勺端甲、乙兩兩星的連線向勺2子口方向向延長,約在兩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比大熊星座略暗的星,它就是北極星。仙后星座是由5顆明亮的星組成,開頭很像英文字母W。在W字母的缺口方向為缺口寬度2倍處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找到北極星的,面向北極星,正前方就是北方。
自然特徵
有些地物因受陽光、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形成帶有方向性的特徵,因而可以用來概略地判定方位。
利用樹木判定方位。通常情況下,樹木析南面枝繁葉茂,樹皮光滑,而北面枝葉稀少,樹皮粗糙。獨立大樹砍伐後,樹上的年輪通常北面間隔小,南面間隔大。
利用突出地面的物體判定方位。通常土堆、土堤、建築物等突出物的南面乾燥,春草早生,冬雪早化;北面則潮濕,夏長青苔,冬存積雪。土坑、林中空地的特徵正好相反。
利用房屋正門判定方位。我國北方較大廟宇的正門、農村房屋的正門多朝南開。

地圖對照

地圖與現地對照,就是將地圖上的各種符號和等高線圖形與相應的實地地形對應起來。
(一)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就是使地圖與實地的方位一致,標定地圖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概略標定先在實地判明方位,方位確定後,將地圖的上方對向實地的北方,地圖即已標定好了。
2.用指北針標定
先用指北針的直尺切於地圖子磁子午線,並使準星的一端朝向北圖廓,然後水平轉動地圖,使磁針對正指標,即刻度盤的“0”分劃,地圖就標定好了。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直長地物是指開頭直長的線狀地物,如鐵路、公路、電線等。首先在圖上找到直長地物符號,對照兩側地形,使地圖與現地的關係位置概略相符,再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直長地物符號與現地的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好。
4.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
首先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再從遠方選定一個現地和圖上都有的明顯地形點,如山頂、獨立地物等,並用直心肝切於圖上的站立點和該地形點上,然後轉動地圖,使遠方地形符號在前,通過直尺,向遠方實地相應地形點瞄準,地圖即已標定。
5.利用北極星標定標定時面向北極星,並使地圖上方概略朝向北方,然後通過東(西)圖廓瞄準北極星,地圖方位就標定好了。
(二)確定站立點
確立站立點,就是把自己的實地位置在圖上找到。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明顯地形點確定
當站立點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從圖上找到該地形點的符號,即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當站立點在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先標定地圖,然後根據站立點與明顯地物的相互位置關係,判定出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2.利用截線法確定
當站立點位於道路、河渠等線狀物上時,先標定地圖,線上狀物的一側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然後將直尺邊切於圖上該地形點上,轉動直尺,瞄準現地地形點,並瞄畫方向線,方向線與線狀地物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3.利用後方交會法確定
首先標定地圖,在遠方選擇兩個圖上和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將直尺分別切於圖上兩個明顯地形點符號的定位點上,再依次瞄準現地的相應地形點,並向後畫出方向線,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4.利用磁方位角交會法確定
先攀上便於通視遠方的樹上,在遠方選定現地和圖上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分別測出到這兩個點的磁方位角。然後在樹下近旁標定地圖,交指北針直尺邊依次切於圖上的兩相應地形點的定位點上,轉動指北針,使磁針北端指向所測得的相應的磁方位分劃,並沿尺邊分別畫方向線,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三)現地對照地形
現地對照地形,一般是在標定地圖和確立了站立點的基礎上進行。其順序是:先主要方向,後次要方向;先對照大而明顯的地形,後對照一般的地形;由左至右(或相反),由近及遠;從圖上到現地,再從現地到圖上;以大帶小,由點到面,逐段分片進行對照。對照地形,主要根據站立點與目標點及其附近地形的相互關係位置,分析比較,反覆驗證。當地形重疊不便觀察時,應變換位置或登高觀察

按圖行進

按圖行進,就是利用地圖選定行進路線,並在行進中不斷與現地對照,以保證沿選定的路線到達預定地點的行進方法。
行進前的準備
軍用地圖軍用地圖
在行進前必須要事先選準好行進路線。選擇路線時,應充分考慮和研究行進路線上可能對行進造成影響的地形因素,如地貌起伏,沿線居民地,橋樑等。部隊行進時,通常要選擇多條路線,以便分路行進。選擇線路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原則:一是有路不越野。儘可能利用道路行進,這樣不僅省力,耐用不易迷失方向;二是選近不選遠;三是提前繞行。在起伏大、樹林密集、多障礙的地段,應提前選擇繞行線路。
路線選定後,應將路線及沿線選定的較明顯的地物、地貌作為方位物,如轉彎點、橋樑、居民地等,並用彩筆在圖上作出標記,以便行進時快速查找。
路線和方位選定後,應按行進的順序,把每段的里程、時間,經過方位物的順序、數量、名稱、關係位置和地形特徵記熟,力求做到“心中有圖,未到先知”。
行進的方法步驟
行進途中,應邊走邊對照地形,預知前方要通過的方位物。在經過
每個岔口、轉彎點、居民地進出口等,應仔細對照地形,隨時了解自己在圖上的位置,做到“人在實地走,心在圖上移”。具體的行進方法步驟是:
靠記憶行進
按行進的順序,採取分段或連續或一次記憶的方法,記住路線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形點。通過記憶,使現地的情景能夠不斷地與記憶內容“迭影”、印證。通常情況下,對初學者,易採用分段行進法,即在最佳線路上能通視的地段,不對照地形,而選擇在輔助目標點上對照,這樣一段一段對照前進;對有一事實上基礎者可用連續行進法,即把各輔助目標點要做的工作提前。在將要到達一個輔助目標點之前,邊行進邊分析下段能通視地段的地形,在圖上找到下一個輔助目標點,然後不作停留,連續行進;對於經驗豐富者可用一次記憶行進法,即在出發點,把在地圖上選擇的從出發點到第一目標點的最佳線路一次性記住,不再選擇輔助目標點,在將要到達第一目標前,又一次性記住到下一個目標點的最佳線路,直至終點。
依點、線行進
當目標點位於高大、明顯的點和線狀地形或其附近時,在明確站立點後,可利用這些易於辨認的地形,作為行進的引導
按方位角行進
按方位角行進是按圖行進的輔助方法。在地形起伏不大,無道路,有定植被,觀察不便或夜間、濃霧、風雪等不良天候條件下的地區行進,可在圖上測出站立點到目標點的磁方位角,然後量出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並換算成復步數或時間(復步數=實地距離的米數/復步長,復步長一般為1.5米)。出發時,首先平持指北針,轉動身體,使磁會北端指向下一點的方位角密位數,這時沿照門至準星的方向就是前進的方向,然後按照方位物的方向,照直前進。行進中,隨時用指北針檢查前進方向,記清復步數或時間。到達目標點後,再按上述要領逐段前進,直到終點

糾錯方向

行進中,如果走錯路線,應立即對照地形,確立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回憶走過的路線,然後選擇迂迴路或原路返回,待回到正確的線路後,再繼續前進。如果條件允許,也可選擇新的行進路線,向預定目標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