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岩企鵝

跳岩企鵝

跳岩企鵝即鳳頭黃眉企鵝(學名:Eudyptes chrysocome)共有3個亞種,體長55-65厘米,因眼睛上有一簇長長的黃色羽毛而被稱為鳳頭黃眉企鵝,又因為喜歡以雙腳跳躍的方式在岩石上前進而得名跳岩企鵝。分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磷蝦和魚類等。分布於南非到南美西部以及南極洲沿岸。

基本信息

命名由來

跳岩企鵝往前跳,一步可以跳30厘米高,這種行走方式對它們來就是有利的,可藉此越過小丘,跨過坑穴,所以它是所有企鵝中的攀越能手。跳岩企鵝會逐巢在鬆動石塊上,或在陡峭的岩壁間之洞穴,而善於跳躍進出故得其名。

分布

其只分布於亞南極群島,總數目約在750萬隻而福克蘭群島約占1/3,有些地方其數目極速地減少而受到關注。
主要生活在岩石聳立、高低不平的紐西蘭亞南極島嶼上,在非洲和南美洲南端的一些海域也有分布。

特點

(圖)跳岩企鵝跳岩企鵝

跳岩企鵝以暴躁的脾氣及兇悍出名,是最具攻擊性的一種企鵝。牠們通常築巢在鬆動的石塊或陡峭岩壁間的洞穴,有雙強而有力的腳,因擅於跳躍進出而得名,倘若有其它生物企圖接近,牠們會毫不客氣地用堅硬銳利的喙展開攻擊。

外貌特徵

(圖)跳岩企鵝跳岩企鵝

跳岩企鵝是屬於“長冠企鵝”(Crested Penguin)體型最小的一種。他們身體嬌小,體態玲瓏,除了擁有企鵝的所有特徵外,它最大的特徵就是眼睛上方和耳朵兩側金黃色的翎毛——就像迷人的髮飾。高與重分別可達約60公分與3公斤,其外表與體型稍大的馬可羅尼企鵝近似。

食物

企鵝以多春魚和蝦為主食,一隻企鵝一天的食量為500克左右,還要搭配一些維生素等礦物質,以利於營養平衡。

繁殖

(圖)跳岩企鵝跳岩企鵝

在海上漂泊數月後,鳳頭黃眉企鵝會上島聚集成群,繁衍後代。它們每年都會返回到同一片繁殖區,而且經常會返回同一個巢穴,甚至通常都會尋找去年的伴侶。會在石塊間的空隙或陡峭岩壁上的洞穴中築巢。
黃眉企鵝主要繁殖於紐西蘭南島西南部地區,這裡擁有紐西蘭最大的國家公園,國家公園裡面有茂密的雨林,自然環境大體保持了原貌。黃眉企鵝的繁殖地點與眾不同,是在森林之中繁殖。紐西蘭沒有大型猛獸,原產的動物中唯一對企鵝構成威脅的就是不會飛的紐西蘭秧雞,它們會偷食企鵝蛋。
繁殖期在7月至11月間,雌鳥每次產2枚卵,但一般只有第二枚卵被孵化,親鳥輪流孵卵10至15天。孵化期約為35天。小黃眉企鵝生長得比較快,在破殼10周后就可以下海游泳。

種群現狀

由科學家開展對馬島,馬里昂和坎貝爾島的定期監測(1998-2004年)。以評估趨勢進行長期的種群數量研究,以了解下降的原因(國際鳥盟2010)。海面溫度和初級生產力之間的時空聯繫,調查石油開採可能造成的影響,評估與商業性關聯的漁業的相互作用,研究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評估引進天敵的威脅。從通過生態旅遊使用行為守則的減少干擾,總體環評持續惡化,由於數量急劇下降,該物種已被列為易危。

哺乳

母“跳岩”下了蛋後由雄「跳岩」孵蛋,三星期後孵出,企鵝雙親輪流上岸餵食稚鳥,大約六十五至七十天之後,即可下海自行覓食,它們的食物是小魚、南極蝦以及魷魚等等,跟其他企鵝差不多。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鳥綱企鵝目所有種類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 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屬於企鵝目,企鵝科。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十七種或十八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赤道,分別是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黑腳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皆屬於環企鵝屬;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