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企鵝屬(Aptenodytes):鳥綱企鵝目企鵝科的一屬。王企鵝(學名:Aptenodytespatagonicus)體長近1米,體重約15-16公斤。頸側有一明顯的橘黃色斑塊。王企鵝雖然步行搖搖擺擺很笨拙,但遇到敵害時,可以將腹部貼於冰面,以雙翅快速滑雪,後肢蹬行,速度很快。前肢發育成為鰭腳,適於划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寬而短,羽片狹窄而密集,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內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並移至軀體後方。跗間具蹼。上嘴的角質部由3~5個角質片組成。舌表面布滿釘狀乳頭,適於取食甲殼類、烏賊和魚類等。主要分布於南極洲及其附近島嶼。
分類學
國王企鵝首於1778年由英國自然學家及插圖畫家約翰·弗雷德里克·米勒(JohnFrederickMiller)進行描述,其學名首字“Aptenodytes”起源於古希臘語(a/α是“沒有”的意思,pteno-/πτηνο-是“羽毛”或“翅膀”的意思,而dytes/δυτης則為“潛鳥”之意,全字的意思是“沒有羽翼的潛鳥”),而次字“patagonicus”則源於巴塔哥尼亞。
國王企鵝和跟它們相似但體型略比它們大的皇帝企鵝(A.forsteri)同為王企鵝屬最大的兩種企鵝。
特點
有兩種,是最大型也是最漂亮的企鵝。皇企鵝(帝企鵝),身高一米以上,體重可超過30千克,是唯一在南極大陸沿岸一帶過冬的鳥類,並在冬季繁殖,皇企鵝每次只產一枚卵,孵化時由雄企鵝將其放在兩腳的蹼上並用肚皮蓋住,此其間,雄企鵝停止進食,完全靠脂肪維持生命,直到幼企鵝孵出,其體重可減輕1/3。王企鵝,體型比皇企鵝稍小些,嘴則比較長,顏色更加鮮艷,主要分布於南大洋一帶及亞南極地區,最北可到紐西蘭一帶。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南極洲及其附近島嶼。王企鵝的棲息地遍布7座島嶼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南端的眾多群島上。這些島嶼主要分布在南極幅合帶,是地極冷水和北部溫水交匯的地方,位於南緯48°至62°之間。而且,這裡的海水養分非常豐富。
生活習性
棲息地遍布南極洲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南端的眾多群島上。這些島嶼主要分布在南極幅合帶,是地極冷水和北部溫水交匯的地方,位於南緯48°至62°之間。而且,這裡的海水養分非常豐富。一般很少離開南極大陸,只是偶爾追逐幼鳥時游到馬爾維納斯群島和紐西蘭南部地區。王企鵝是群居性動物,飲食和居住都由很多個體聚集在一起。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活動時間不固定,白天夜晚都有可能,它們常年分散到大洋中,分成小群進行捕食。王企鵝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生長繁殖
王企鵝在南緯66-77度之間南極大陸的冰上繁殖。其產卵期是從11月開始,在相對溫暖的夏天孵化,使小企鵝在冬天來到之前就能在海邊自由來回。王企鵝的小寶寶們在亞南極島嶼安全地渡過冬天。在低的荒野地上繁殖,每次產卵一枚,大小為7×10厘米左右,重300多克,孵化期約為54天。親鳥不吃不喝的來孵化卵,產卵後,雌鳥很快進入海洋,雄鳥在冬季單獨擔任孵化任務。雄鳥孵卵時常把卵置於腳上,將腹部底下挺出,像是溫暖的孵卵箱一樣,並以由下腹部垂下的袋狀皮褶覆蓋腳面。為了保持溫度,常常集群。在此期間,雄鳥有90天(包括54天孵卵期)完全不進食。幼鳥孵出後,雌鳥返回原地,以鳴聲找到雄鳥。這時,雄鳥外出捕食,大約14-24天恢復體重。剛生下來的小企鵝,脖子很細,具有很大的翅膀,看起來好像小鳥的翅膀一樣。母親將已經消化的東西吐出來餵小企鵝。幼鳥由父母雙方照顧30至40天。幼鳥最初發育很慢,到夏季食物豐富時加快生長,5個月後,即第二年初,開始到海洋生活。
小王企鵝在成長過程中會長出一身溫暖的褐色的無可挑剔的羽毛,還長出了一層厚厚的脂肪,以保證在未來數月的冬季里可以保暖。它們在冬季會擁擠地一起,而上岸的父母偶爾來餵養它們。到來年春天,雛鳥開始長成成鳥的羽毛,並準備繼續自己的生活道路。小王企鵝通常需要10到13個月才能長大。這使得成鳥只能隔一年才能繁殖。親鳥在下次繁殖前開始換羽,持續35~40天,在這期間不進食。3~4月準備開始繁殖。
保護
雌王企鵝一次只產一枚蛋,之後由雄王企鵝和雌王企鵝輪流孵化直到小企鵝出生。當這些小企鵝羽毛長得足夠豐滿以確保能抵擋嚴寒時,孵化階段方才結束。在為期3個月的孵化過程里,成年王企鵝會用喙啄那些來犯的敵人,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它們主要的敵人是海燕、賊鷗以及其它覬覦企鵝蛋或小企鵝的鳥類。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成年王企鵝每天需要花4個小時,啄2000次來犯的入侵者。生存環境
截止2009年,王企鵝數量約有220萬對,其中有一半生活在克羅澤群島上。然而最近對克羅澤群島的研究表明海水升溫使得棲息地附近的食物銳減,王企鵝覓食的範圍越來越小。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著這一物種的生存。亞種分化
1.王企鵝指名亞種(學名:Aptenodytespatagonicuspatagonicus)2.王企鵝麥夸里島亞種(學名:Aptenodytespatagonicushalli)
同屬物種——帝企鵝
王企鵝屬包括帝企鵝和王企鵝兩種,其中帝企鵝是現存企鵝中體形最大的,而王企鵝則是第二大的。帝企鵝的學名Aptenodytesforsteri來自於博物學家福斯特,福斯特跟隨庫克船長環遊世界,是最早描述企鵝的學者之一,很多企鵝都是由他所描述命名。帝企鵝的體重可達30-38公斤,不僅是企鵝中最大的,在所有鳥類中也僅次於鴕鳥等幾種大型走禽。帝企鵝的分布地區是南極一帶,可以說是所有企鵝中最徹底的南極居民。帝企鵝身上肥厚的脂肪使其能抵禦南極的嚴冬,一生中的活動地點可能除了冰上就是在冰水中。帝企鵝也是僅有的兩種在南極繁殖的企鵝之一,它們在冰上繁殖,每次產一枚卵(這是王企鵝屬的特徵,別的企鵝一次產卵兩枚),產在腳上以防卵被凍壞,剛孵化出來的小企鵝也被放在腳面上。帝企鵝的數量在1993年統計為19.5萬對,其中1/4分布在羅斯海一帶。王企鵝的學名是Aptenodytespatagonicus,來自南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亞,不過王企鵝並不產於巴塔哥尼亞而只是出現在附近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等地,其名稱可能來自早期的學者將這些地方統稱為巴塔哥尼亞。王企鵝是米勒於1778年命名的,這也是第二種被命名的企鵝,而王企鵝屬也就是繼環企鵝屬之後第二個被命名的屬,早期有些別的企鵝也被放到這個屬中,後來才分出去。王企鵝的體型比帝企鵝小一些,體重大約12-14公斤左右,不到帝企鵝的一半,但是王企鵝看上去比帝企鵝更漂亮,可以算是最漂亮的企鵝。王企鵝在南大洋的海島上繁殖,總數超過一百萬對,其中在某幾個島嶼上特別集中,比如在南喬治亞島上就有18.8萬對。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雌王企鵝一次只產一枚蛋,之後由雄王企鵝和雌王企鵝輪流孵化直到小企鵝出生。當這些小企鵝羽毛長得足夠豐滿以確保能抵擋嚴寒時,孵化階段方才結束。在為期3個月的孵化過程里,成年王企鵝會用喙啄那些來犯的敵人,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傷害。它們主要的敵人是海燕、賊鷗以及其它覬覦企鵝蛋或小企鵝的鳥類。研究人員發現,一隻成年王企鵝每天需要花4個小時,啄2000次來犯的入侵者。
截止2009年,王企鵝數量約有220萬對,其中有一半生活在克羅澤群島上。然而最近對克羅澤群島的研究表明海水升溫使得棲息地附近的食物銳減,王企鵝覓食的範圍越來越小。氣候變化正嚴重威脅著這一物種的生存。
鳥綱企鵝目所有種類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 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屬於企鵝目,企鵝科。主要生活在地球的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十七種或十八種,其中四種生活在熱帶赤道,分別是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黑腳企鵝、加拉帕戈斯企鵝,皆屬於環企鵝屬;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
楔翼總目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綱: 鳥綱 (Aves)| 楔翼總目(Impennes) | ||
楔翼總目(Impennes)又叫企鵝總目, 只包括企鵝目(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包括6屬18種企鵝。全部為不會飛翔而擅長游泳和潛水的海洋鳥類。體羽呈鱗片狀,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胸骨有發達的龍骨突。企鵝通常被當作是南極的象徵,但企鵝最多的種類卻分布在南溫帶,其中南大洋中的島嶼,南美洲和紐西蘭都比較多,在這裡有6屬13種企鵝營巢,而在南極大陸沿岸營巢的企鵝只有2屬4種,亞南極有2屬2種,而南極的特有種則只有皇企鵝,阿德利企鵝和南極企鵝三種,另外產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 ||
科 | 屬 | |
企鵝科 | 王企鵝屬| 阿德利企鵝屬| 角企鵝屬| 黃眼企鵝屬| 白鰭企鵝屬| 企鵝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