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語錄
趙趙已過青春之年,且廝混於白領圈子多年,所以閱歷頗深,觀點務實可鑑;但離更年期又很遠,所以又不乏時尚感。作為一個優秀而聰明的專欄作家,在書中有頗多妙語,肯定讓男男女女受益頗深。
人之一生,最大的事就是不孤獨,就是有一個得心應手的伴侶。所以不要在情事上太過隨和,能找月入一萬的,就決不能找掙九千九百九的。
咱們要的是你重新自我評估,充分挖掘潛能,高標準嚴要求自己,不能在婚姻上扶貧。
您是女白領,您不但要發揮自己的價值,而且您擔負著創造、訓練更高更快更強的下一代的崇高任務。您應該既愛自己,又愛家人,更愛祖國,您不能隨便找個人草草嫁了,然後糊裡糊塗過著吃什麼都長肉的日子,您的擔子重著呢。
古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對於女人來說,這句話尤為重要,因為女人如果不找一比自己強大的男人,而是隨隨便便胡亂嫁個與己相差不多,甚至還要自己來倒貼的男人。依據這句古訓,只能說是“下流”。
女人,其實喜歡被人領著。因為,女人比男人更有危機感,因為,她們感受不到保障。都說這是個男人的天下,女人為了給人看到自己於天下的影子,只好站得更高,能有多高有多高。
女人越有文化越孤獨,混得越好越寂寞。她需要仰視,仰視一個能讓她崇拜的人,那是生存的意義。金老公是被崇拜的底線了,愛情需要一點英雄主義。
嫁人是大事,我們要嫁的,決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一種生活。
一個女人的美,看著養眼,也沒必要回家養一輩子。美分兩種,一種是如花一樣的美,這種美,美在明面兒上,謝也謝得快,而且被人目睹了整個過程,殊為殘忍;另一種美,是如花的香一樣的,美得悠然,沁人心脾,即使花謝,香魂猶存,悠遠綿長,這是女白領的美。
因為來自普通的人家,女白領是過日子型的,她們也愛錢,但不會愛得過分,不會把錢全穿在身上;她們愛高水準的生活,因為她們擁有運籌帷幄的手腕,她們能保持一個家的安定團結。
婚前,應當儘量減少性生活。詹妮弗·安妮斯頓怎么嫁給萬人迷布拉德·彼特的?就是他們交往之初的九個月里,詹女完全不給小布以近身的機會,摸摸蹭蹭可以,來真格的不行,她最合適地掌握了他對她身體的饑渴,吊足了他的胃口。
作品簡介
已出版《命犯桃花》、《花不稜登》、《內衣》、《動什麼別動感情》等多部作品。
《動什麼別動感情》
這部長篇小說是根據她創作的同名電視劇改編的。本書是一部好小說。說它是一部好小說並不是說它是多么鴻篇巨製和“史詩”,而它追求的就是一個“好看”。“好看”也是“好”的一種,這類小說的口號和旗幟十分鮮明:它是面向大眾和消費。作者寫出了消費時代的中國兒女們的心的新的形態,那就是:感情在生活中正趨於麻木。
《命犯桃花》 但是,我始終沒有忘記,青蔥歲月的黃昏,我們在無人的操場上接吻,那是夏天,夕陽把兩個人的影子拉得很長,瀝青的操場,有一條條巨大的、龜裂的紋。
我始終沒有忘記,他寫給我的詩,如果有一天/我的頭髮全部變白/我會告訴我的孩子/臉上的皺紋/是因為你們奶奶/即使這個奶奶不是你/我也會說/有一個人/我永遠的愛。
《花不稜登》 我每兩天洗一次澡,他大概是七天,如果不是大嘴巴伺侯著,可能還要更長。 我不是生氣,是傷感,我覺得這個人身上的氣味,十分可疑。 他越不洗澡,我就越傷感,我覺得這個人身上,還有他以前那些女人的泥兒。有人說男人和女人,是水土關係,一攪和,就成了泥。所以我常常睡不著覺,老能看見那些女人的五四青年似的排著隊、舉著旗,打我床邊吆喝而過。氣死我了!
《內衣》 《內衣》這本書是著名作家趙趙繼《命犯桃花》、《女白領金老公》、《花不稜登》等之後又推的一部力作,是她的短篇小說精選,由十幾篇各有特色的小說組成,有的明媚,有的憂傷,有的刻骨,有的風情……好像女人的內衣,不同款式、不同質地,同樣的貼身知心。那些故事裡的人物,是你?是我?似乎我們曾經經歷過,又似乎我們聽說過。趙趙語言十分有特色,輕鬆幽默,充滿人生的智慧,又有一絲玩世不恭的深刻,看完《內衣》,好像好完了一出都市男女的人生大劇。
音樂作品
媒體訪問
綜述
在新一代編劇之中,趙趙的電視劇作品是被大家認可最早的一個,當年一部《動什麼別動感情》耍著嘴皮子,使著小性兒,在沒有大明星、大製作的情況下,迅速成為年輕觀眾最津津樂道的一部電視劇。去年趙趙的電影作品《青春期》也已經拍攝完成,這也使得趙趙成為在萬方、王海鴒之後,被影視圈看好的又一位女編劇。
訪問
新京報:你小時候是特愛看書,作文特好的孩子嗎?
趙趙:對,我長到現在,讀過的60%的書都是小時候看的,後來就只看雜誌了,現在雜誌都不看了,就在網上看,就看帖子了。其實我打小就喜歡胡編亂造,我三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舅媽發現我拿著一本書,一本正經地在給我也沒上學的小表哥一頁頁翻著講故事,我舅媽很奇怪,因為我上學前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然後她過去一看,書上寫的是一回事,我給我小表哥講的是另一回事,全是自己編的。
新京報:你是怎么開始當編劇的?
趙趙:2003年下半年的時候,王朔來找我弄《動什麼別動感情》。在這之前我主要是寫專欄,開了不少專欄,一稿多投,所以那時候不愛接全國發行的專欄,省市級的比較好,互相看不見。
新京報:是把專欄當謀生手段嗎?
趙趙:當時是。
新京報:寫專欄對後來做編劇有幫助嗎?
趙趙:有啊,我寫專欄屬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范兒,生怕別人看不見我的。所以練嘴皮子吧,現在回頭看看真汗顏,譁眾取寵。寫專欄也有好處,為了老有話題,會特別關注各種事件,就能發現很多素材。
新京報:當時王朔找你寫劇本提了什麼要求嗎?比如語言風格、故事給過你什麼建議嗎?
趙趙:語言風格他沒有具體說,他找我就是因為我那種語言風格是他們這個戲需要的。故事就是說要弄個大家庭的戲。
新京報:你之前對王朔作品的印象怎么樣?看他的小說多嗎?
趙趙:他的小說我都看過,看第一部還是國小五年級的時候。當時覺得他的小說有意思,以前沒見著這么寫的。
新京報:你小時候看誰的書比較多?王朔算對你影響最大的作家嗎?
趙趙:算。如果按量來算的話,可能亦舒三毛更多。因為這倆人太能寫了。我給時尚雜誌寫的那種小說還都是很亦舒的。
新京報:你覺得編劇和你之前寫小說有什麼不一樣?
趙趙:編劇更簡單。我寫《動什麼別動感情》的時候不會寫劇本,前邊寫的還跟小說似的,有很多環境心理描寫,其實劇本用不著。我現在寫劇本已經不浪費那些字了,直接就是XX,冒號。(是更程式化嗎?)其實還真是程式化的,哪裡該出事,哪裡要煽情,都有。寫《動什麼別動感情》的時候我不會,完全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因為是第一部戲,在語言上有很多積累,其實那部戲嚴格來說在戲劇結構上是不成功的,拼的就是台詞,現在我在結構搭建上已經進步了,簡單說就是會“俗套兒”了,文明地說就是“商業”了。(怎么定義這個“商業”呢?)商業劇基本上就是開頭三集節奏要快,關係要亂,然後到一定的時候,該煽情了煽一下,然後適當有點大場面,讓觀眾知道你看我們這戲花了大錢的。
新京報:你覺得像你這一代編劇和老編劇相比,在創作上有什麼不同?
趙趙:即便不是從編劇這個職業角度說,從個人角度來說,看待事物的角度,對世界的看法都不同。因為成長的背景不一樣,接收到的訊息也不一樣,接觸的人性也可能會不同。比如,各自作品中的年輕人肯定就不一樣。比如張大民,還有《空鏡子》里的小陶虹和賀佳期、佳音就不一樣。成長環境不一樣,張大民還在胡同里想方設法蓋房呢,賀佳期這些人是住樓的。
新京報:是你描寫的更加現代,他們的傳統因素多一些嗎?
趙趙:有點吧。我覺得我們和上一代編劇的區別可能就是我們寫的年輕人更年輕。
新京報:但是電視觀眾一般是中老年人偏多,你覺得你們這些新編劇的作品是主打他們的市場的嗎?
趙趙:這都說不準,我現在越來越覺得沒什麼標準,針對不同的戲,可能標準一下就不適用了,我丈夫就說:觀眾真神秘,你真猜不著他們到底愛看什麼。像《動》我爸媽就不愛看。新京報:是不是年輕觀眾更買你們的賬?
趙趙:就《動》這個戲來說,是這樣的,不過我只寫自己熟悉的東西,那才有可能寫好。一部分人買賬,總比想討好全部人胡寫而全不買賬強。
新京報:你寫戲的時候會有意識考慮一下各種年紀的觀眾需要嗎?
趙趙:不會。我追求的第一是真實,做不到的話就追求有趣。所謂真實就是不概念化,好就特好,壞就特壞。或者說,追求的第一是生動,真實是有點不恰當的,因為真實有時是無趣的。
新京報:但是生活中的真實,很多都是好壞攙雜,沒那么鮮明……
趙趙:對,所以要儘量讓人物複雜一點,觀眾其實一直以來都是看概念化的人,你稍微給他一點複雜化的人,他們就會覺得有點震動了,但是不能再複雜了,再複雜觀眾受不了了。
新京報: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電視劇好看的總是很少,你覺得這主要是編劇問題嗎?
趙趙:編劇確實有問題,我知道有些編劇一年寫一百集,平均三天一集,這樣的你真不能指望他寫得好。
新京報:除了態度問題,你覺得編劇在創作上有什麼問題嗎,比如,總是把情節寫得很假?
趙趙:因為大家習慣了單一人物,即使中國編劇想抄國外的劇情,也沒戲。比如大家看美劇《瘋狂的主婦》,看韓劇《對不起我愛你》,大家都可以接受,你把這情節寫成在中國發生,大家就不接受,外國人這么乾可以,中國人怎么可能這樣呢?他們就會覺得假,整條街在搞婚外情?一男的腦袋裡裝個子彈到處跑,這可能嗎?他們可以信美國人這樣,韓國人這樣,中國人不能這樣。
新京報:你是說觀眾有雙重標準?
趙趙:對,觀眾有雙重標準,所以電視劇這種東西沒法抄國外,對海外戲和國內戲的要求不一樣,他們那樣是真實的,咱們要是那樣就是虛假的,找哄呢。
新京報:你會覺得,隨著年紀的增加,總會有一天自己寫的東西過時了嗎?
趙趙:過時也沒什麼不好,過時有過時的讀者,現在人衰老得慢,總之寫之前弄清目標讀者,不奢求所有人都喜歡看,不要有那么大野心就行。
社會評價
似花還似非花
趙趙連出幾本隨筆集,書名都有個“花”字———春暖花痴、命犯桃花、花不稜登,據說下一本直接“花心四濺”了。花是大雅大俗之物,把握不好,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趙趙敢渾不吝地可勁兒用這字,全憑實力襯底。別說,還真夠準確———大雅大俗正是趙趙。
《世說新語》里有個段子:某日天寒下雪,東晉名臣謝安(就是那個著名的謝太傅)興致勃勃地與晚輩們一起,談文學論寫作,他問道:這大雪紛飛,你們用什麼來作比擬呢?侄子說:雪落沙沙作響,宛若天空往下撒鹽哪。侄女卻說:倒像春風吹得柳絮滿天飛呀。老頭兒聽了大樂。
後人鍾叔河曾經分析謝老頭兒為什麼大樂———以撒鹽比下雪,以飛絮比下雪花,本來都很形象,無分優劣;不過從文學描寫的角度看,空中撒鹽斷難為真,風吹柳花則是常景,而這種似花還似非花的東西,作為春天的標誌,又特別能使人聯想到春的溫馨和情思,所以更具親和力。
這樣的分析,可以照搬在趙趙頭上,一是說,她寫的都是常人常景,柴米油鹽,從來不以題材奇巧取勝;寫法上也是直話直說,乾淨利落脆,什麼隱喻啦象徵啦,簡直聞所未聞。二是說,她的隨筆,因為篇篇切中一個情字,就變得柳絮一般似花還似非花,叫人讀了,忍不住有種春天的萌動,想要問問情為何物。這就撓到了每個時尚青年的心窩口,沒有親和力才怪。
順便要說,有一批人,反感這類小隨筆,認為家長里短小情小調的,缺乏深度。我勸這些人都去讀讀德國作家聚斯金德的一篇小說:《對深度的強制》。和趙趙差不多年紀的一個女畫家,本來才華橫溢,前途無量,只因一位批評家說她的畫“缺乏深度”,便開始懷疑自己繪畫的能力,每天把自己關在畫室,苦思冥想。想不出來呀,苦惱之下,先是閉門不出;後來發展到酗酒終日,總之一蹶不振;直至對生活完全喪失信心,終於墜樓自戧。
一人一個活法,你看趙趙筆下的那些人,不都活得生龍活虎?他們有苦有累有怨有淚有喜有悲,最終有得有失,全在自己承擔。生命因此而精彩,社會因此而豐富。深度肯定不是文學———更不是隨筆的必需品。更何況這批人說的那個深度,以我看,真有建樹者少,畫蛇添足者多,所以我堅決支持趙趙這樣“淺”下去、家長里短下去。
百變趙趙
第一次知道趙趙是七八年前看到她在《南方周末》上寫的一篇關於石康小說《晃晃悠悠》的讀後感,那篇文章飽含著某種被觸動以後的真情流露。當時石康正處於無人喝彩階段。我問石康看了這篇文章沒有,石康說看了。我問這個趙趙是誰?他說不知道。
也就是說這是一篇真正的讀後感,而不是為做宣傳或礙於朋友面子而寫的命題作文,也就是說趙趙是真被《晃晃悠悠》給觸動了。由此我大致估摸趙趙是這么一路人:女性,北京孩子,感情細膩,善舞文弄墨,年齡二十七八。
後來見到趙趙,她大致就是這么種狀況。
在趙趙之前,對於女作家,尤其是寫隨筆的女作家,我幾乎沒有好感,但趙趙一掃我對女作家的惡劣印象。她出手不凡。文字乾脆利索,機智幽默;感情細膩兼獨特,絕無酸文假醋為賦新辭強說愁那一套;而且她頭腦清晰。這份清晰也表現在她的文章定位上,即她是為報紙雜誌的副刊而創作,她知道她的潛在讀者群是哪一部分人,她還知道她不僅要有才華釋放之後的快感,她還要有物質回報。
在之後的幾年裡,只要翻開時尚報刊,動不動就會讀到趙趙的隨筆,接下來就是出書,印象中那時聚會,趙趙動不動就會捧著她的新書出現。的確,在隨筆這塊一畝三分地里,趙趙確實耍得很開。
當然這也帶來另外的一個問題,就是,她煩了,尤其趙趙說自己“乾什麼都很快膩的”。我想這可能也是因為隨筆或“小品文”的局限。這種局限性的根本就是:這路文章是受制於某一部分讀者茶餘飯後的閒趣,至於隨筆這種形式,其實並沒限制什麼。魯迅前半生寫了些小說,博得文學家這頂帽子,後半生一直在寫隨筆(或稱雜文),但我們不說他是隨筆家,我們說他是思想家、革命家,就是因為他的隨筆已不是為滿足某一部分人的閒趣了。
趙趙似乎沒有做思想家的野心,她的突破方向不是思想意識,也不是趣味,而是形式。於是我們看到了《命犯桃花》中一些類似隨筆和小說之間的文章,以及相當多的純粹小說,趙趙的小說也是時尚雜誌的產物,正如十多年前純文學雜誌一手遮天的時候,產生了一大批所謂純文學作家及作品。
時尚雜誌是新的文學陣地。因為新,所以其作者隊伍魚龍混雜,作品良莠不齊,既有雪米莉,也有岑凱倫,還有張承志,既有沒心沒肺的後庭花,也有咬牙切齒的亡國恨。但比較正的,我以為就是趙趙代表的這一路,她是寫給都市的白領看的,時尚雜誌是為都市白領辦的,他們一拍即合。“即合”的同時,趙趙的小說(及隨筆)對白領們還有提升作用,這一點恐怕也只有趙趙能做到,因為白領們只吃她這一套。
我讀趙趙的小說是愉快的,也是能被觸動的,尤其是她那幾篇牽扯到神神鬼鬼的小說,我以為非常精到,讓我有點想起汪曾祺,當然論功力趙趙還是比汪曾祺差一截,否則汪老豈不白活了。
趙趙的小說讓我想起流行音樂,想起盜版影碟,總之她的文章來自一種新的文化背景,這種文化的基本特徵我覺得就是以商業驅動為基礎,只有具備了這個基礎,才可能發出這新時代的“強音”,而文學似乎天然就不具備“時代強音”的要求,所以趙趙涉足影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於是就有了趙趙編劇的《動什麼都不能動感情》以及剛參加東京電影節的《青春期》。
從隨筆到小說到編劇(我聽說她以前還寫過流行歌),趙趙似乎總在變,其實以我對她不多的了解,她並不是個嬗變之人,只不過是我們這個花哨嬗變的時代看上了她,誰讓她才華橫溢呢。
作家趙趙
北京作家趙趙連出三本書,最有名的一本叫做《動什麼別動感情》,此書脫胎於一個同名電視劇,無論書與戲,都是近年來少有的京派風格,當然,趙趙本人也是與作品一路貨色,談人說事兒聽起來好笑且善意、卻又一針見血。
認識趙趙大約在99年,當時她還是一個採訪我的記者,在幸福花園酒吧,只記得她穿牛仔褲,寬肩,短髮,狀如小男孩,說話直不楞登的,一雙小老鼠眼翻來翻去,問我的問題都是一些大路貨,一付公事公辦的樣子。
3年後,再次見到趙趙,也在幸福花園酒吧,(後來得知,趙趙因與酒吧老闆之一有染,總愛盤踞在那裡),那時我的朋友正在追求她,我們在那裡打檯球,打撲克,聊天,消磨時間,趙趙戴棒球帽兒,熟讀各種報紙的娛樂版,滿嘴八卦新聞,對於男女明星的私事兒了如指掌,並且在男女關係以及市俗生活方面,善於發表私人感悟,這些感悟被一一寫進了她的隨筆,發表於各種報紙雜誌,如果你想看一看,只要上網在搜尋引摯中輸入趙趙二字,便可看到她的大量千字文,無論吃喝拉撒,還是飲食男女,全在她的筆下活靈活現,以至於我的朋友相中她後,特別興奮,口口聲聲直說,“我就喜歡趙趙,我就喜歡特俗的!而且是大紅大綠的那一種!”趙趙呢,嘴裡不說,心裡卻喜歡雅的,所以和我的朋友戀愛了,戀愛成功後,兩人果然成為雅俗混合型眷屬,成家立業,各得其所。
趙趙在戀愛的同時,成為我們的朋友,但仍去幸福花園,有一天,她的前前男友去酒吧看她,倆人就在桌子邊上密談,我正要過去說什麼,趙趙一指我,讓我離開,並且說:“我們可是正經人,不像你,生活那么糜爛!”那時候我還是單身,無女友,被說成生活糜爛完全無法叫我信服,我抬眼一看,只見酒吧里竟有三個趙趙的男友,一個現在的,兩個以前的,這三人兒相互間不太交流,趙趙在其中穿針引線,如魚得水,難道這不是生活糜爛的生動寫照嗎?於是對趙趙說:“一點兒也不客觀!你才生活糜爛呢!男朋友那么多!滿屋子都是!”
有一次,在閒聊中,趙趙說:“其實誰一追我,我就有點受寵若驚,覺得人家看得上我真不容易,我哪兒好啊?”這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聽後叫我悄悄感動過,這便是趙趙樸素的情感方式,我想有很多口口聲聲強調對於生活要敬畏要感恩的知識分子,在行動上卻未必做得到,而趙趙的確能做到,而且是儘量有趣地做到,這一點,就是一般人很難望其項背的了,事實上,趙趙是我見過的女性中,可用真誠一詞形容的一個,這種真誠,有時會從她的筆端剎那間流出,不信你去看看,有誰會像她那樣,笑嘻嘻地以善意的筆調,描繪著芸芸眾生的多姿多彩的缺點,並使筆下的人物因其缺點而多彩多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