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會

走會

走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表演,主要集中在春節至燈節前後,在北京亦稱香會,1949年後改稱花會。

介紹

走會走會
走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表演,主要集中在春節燈節前後,在北京亦稱香會,1949年後改稱花會。每逢年節或遇喜慶大典以及山壇廟會,它便成為最有組織、最為熱烈的街頭歌舞表演。

表演形式

走會的主要表演形式有:開路、秧歌、五虎棍、旱船、中幡、小車會、高蹺、槓箱、獅子、十番、太平鼓等。

相關種類

開路會
走在最前面,以舞鐵叉開路。叉上有鈴檔片,一舞即響。演練者面畫古人臉譜,身著青緞靠,系絲絛,腰圍虎皮戰裙,腳穿青色緞靴。演練中除邊行進邊拋叉接叉外,還有“十字披紅”、“橫腰玉帶”和“旱地拔蔥”等技藝。開路會是每次走會必有的形式。
秧歌
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走會形式,幾乎每會必有。北京地區的秧歌,一般指不踩高燒的地秧歌,故又俗稱蹦子;此外還有一種打花鼓和邊唱邊打小銅錢者曰花鈸,但不多見。秧歌的角色有漁翁(手持魚竿身背魚簍)、樵夫(亦稱柴翁,肩扛扁擔)、陀頭和尚(行者扮相)、小二哥(童子扮相,手持花籃,手握花鞭)、俊鼓(俊扮公子,打小跨鼓)、醜鼓(醜扮公子,打小跨鼓)、俊鑼(俊扮女子,打小手鑼)、醜鑼(醜扮女子,打小手鑼)、文扇(文扮女子,持扇)、武扇(武扮公子,持扇)、漁婆及賣膏藥者(抹白鼻樑,手持膏藥旗或拿串鈴),共12人,若全部出場演練,稱全活。演練者每人唱一段秧歌調,最後合唱,由小跨鼓及小手鑼伴奏;秧歌調每首4句,每句7字,內容多取自水滸、八仙等故事;舞姿有“龍擺尾”、“黑虎掏心”等,伴以不同的鑼鼓。
五虎棍
取材於宋太祖趙匡胤與董家五虎打鬥的故事。演練者勾花臉,著戲衣,手持齊眉棍和三節棍,表演雙打,群打,有鑼鼓伴奏。各種武術套路是預先編排好的,較簡單。
跑旱船
用竹片紮成架子外罩綠布成船形,內有一旦角將船鉤在腰間,邊唱邊舞;另一丑角勾白鼻樑戴髯口,在船旁作搖櫓狀。跑旱船來源於早年修運河的民工歌舞。
中幡
稱幢幡、耍幡、大執事。幡旗用彩綢製成,繡中幡2字或圖案,上下均由橫竿支撐,上橫竿兩端繫於一根三丈多長的粗竹竿頂,竿頂還綴幾個大鈴檔;在粗竹竿中段約幡旗下橫竿處有一個傘狀物,幡由上述部分組成。幡的練法有單臂舉三舉、落三落、腦箭、牙箭、肘箭等,演練時有鑼鼓伴奏;牙箭難度最大。中國自晉代就有“幡舞歌”的記載,耍幡在明清前多為宮廷舞樂,後傳入民間,清代中幡已是北京走會中必不可少的節目。
小車會
小車用竹片紮成長方形框架,外罩色布,兩側畫車輪,上搭涼棚,後有兩根車把;內有一俊扮女子將車鉤在腰間,腰前裝一雙盤膝假腿;車後有一人扮車夫手扶車把,前有一人拉車。演練的套路與旱船相似,但演唱的詞曲比旱船活潑有趣。
高蹺
一種用雙腳踩著木蹺作舞的傳統歌舞形式。蹺有高矮之分,高者約五尺多,矮者三尺多。高蹺的角色與地秧歌大同小異,全活有:陀頭和尚(雙手各持一木棒互擊,在隊前開路)、小二哥(童子扮相,持花籃)、傻柱子(醜扮)、老作子(花婆扮相)、柴翁(肩扛扁擔)、漁翁(身背魚簍)、俊鑼(俊扮女子,手打小銅鑼)、醜鼓(醜扮公子,打小跨鼓)、武扇(醜扮公子,手持蝴蝶)、文扇(俊扮女子,手持扇)、漁婆、賣膏藥者(身挎藥葫蘆)12個角色;若出場10人,則去掉後兩角,亦有加入青蛇、白蛇。演練多為兩人一組的小場,套路有單腿跳走、摔叉、蘇秦背劍、過高凳、走獨板橋、疊羅漢等。
槓箱會
在清代是一種半官半私的會檔,內容多取材於“借餉”。演練時,八人抬著四隻有響環的大箱子做各種舞蹈動作,有時跳著走,使箱環聲合拍節;接著是一個官員(醜扮)頭戴紗帽身穿紅袍坐在一根竹竿上,身後打一把大傘;觀眾可任意向坐在“轎子”上的“官老爺”鳴冤告狀,“官右爺”則必須對此發表感慨或作出詼諧的回答,觀眾也可以與“官老爺”打趣說笑;扮衙役抬轎的演員,邊走邊喊官威,模仿真宮出巡。此會在清代多由六部衙役演練,借用吏部大堂執事,民國以後多由民間演出,30年代初絕跡。
獅子
亦稱耍獅子。獅子分為太獅(大獅子)、少獅(小獅子);太獅由二人合作演練,少獅由一人獨演。演獅子的披苫稱囊,由兩部分組成,獅頭用木雕制,飾金漆繪彩綴彩穗和鈴鐺,口眼均能動;獅子身軀由黃或藍色平紋麻布製成,綴多縷染成黃或藍色的青麻當獅毛。演練由兩隻太獅出場,按規距左黃右藍;少獅無定數,但必須為偶數。耍獅子比其它會都壯觀,很為人們喜愛。
十番
亦稱小執事,是一個宜於行走的樂隊,樂手身穿彩繡服裝,多用絲竹樂器,演奏優雅的曲調;大曲都成套,每套下有牌名,如《風吹花蝶》、《清江引》等。十番原為明清兩代的著名樂譜,清代乾隆嘉慶之際,內廷曾設《十番學》,專門研究十番中的所有樂曲;民國以後,十番絕跡。
太平鼓
亦稱年鼓,其道具是一把蒲扇形的有柄單面鼓,羊皮面鐵條框,鼓面繪花草、人物等,鼓框襯絨球或花穗,鼓柄下綴小鐵環數枚。演練人用軟藤鼓鞭邊擊邊舞,打法有正面打、反面打、打邊、手磕鼓面、手磕鼓柄、振動鐵環等。太平鼓原為小孩子過春節敲打的玩物,清代宮廷也有打太平鼓的習俗,民國以後,太平鼓成為走會內容。套路有“大扇”、“小扇”、“斗公雞”、“夾籬笆”、“穿胡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