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德松贊陵

赤德松贊陵

赤德松贊陵,位於山南瓊結宗山西南方向,現屬瓊結縣瓊果區,是西藏保存下來最大規模的王陵。墓群背靠丕惹山,前臨雅礱河,說明吐蕃當時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風水”了。

基本信息

簡介

赤德松贊陵赤德松贊陵

赤德松贊陵墓碑通高七點一八米。整座石碑由碑蓋、碑身和碑座三大部分組成。碑蓋為長方形,邊緣微微上翹,四周刻有流雲圖案。碑蓋底部,浮雕著上身半裸、彩帶飄揚、姿態優美的飛天像四尊。碑蓋之上,有巨大的蓮座珠寶構成的碑頂。碑身的平面為長方形,高五點六米。上小下大,造型穩重。碑身是正面上方,刻有日、月圖案。日、月之下,橫刻藏文五十九行。兩側,刻有雲龍圖案。碑座為龜形,雕刻精美。這是一座刻工為精美、構圖十分優美、布局很為得體的吐蕃王朝石碑。就是在唐碑的諸多精品中,它也算得上是一件上乘之作。

此碑的碑文用藏文書寫。碑文稱頌赤德松贊“深謀遠慮,命令嚴峻。國勢烜赫,遍具福德,盛於往昔”,是“盡人皆知,四方大小諸王變被臣服”的領袖。這為我們研究吐蕃王朝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歷史依據。因此,這座墓碑具有文獻價值。

離此碑不遠,人們還發現了一座碑身露出地面三點五六米的石碑。碑蓋之下,也有雲龍和飛天圖案。這可能也是赤德松贊的一座墓碑。可惜,碑頂、碑身已經殘破,碑文也因風化而無法辨認,實在遺憾。

古墓歷史

位於山南瓊結宗山西南方向,現屬瓊結縣瓊果區,是西藏保存下來最大規模的王陵。墓群背靠丕惹山,前臨雅礱河,說明吐蕃當時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風水”了。

赤德松贊陵赤德松贊陵

整個陵墓群面積約一萬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山地表約10米左右,遠望猶似一座座起伏的小山。墓頂呈平頂形,跟內地饅頭形封土顯然不同,這與《通典》所作其墓方正,壘石為之,狀若平頭屋的記載基本上是吻合的。封土經夯實,夯層清楚,每層厚度約20-40厘米。

據藏文史料記載:“君死,贊普之乘馬、甲冑、珍玩皆入墓”,“墓內九格,中央置贊普屍,塗以金”,“墓內設有經堂五座,藏各種珍寶”等等。另據唐朝官員劉元鼎記述:當時吐蕃贊普死後,不僅有隨葬品,而且還用活人殉葬,其方法是,用二根削尖的木棍刺進殉葬人的左右二肋骨放血,血盡致死。現在民間也傳說墓內建有經堂五座,埋藏有三分之一克的珍珠以及珊瑚等各種珍寶。由於沒有進行過科學鑽探的發掘。對陵墓的規模及陪葬情況均缺乏可靠的材料,已可作為參考。

藏王墓前有吐蕃時期的石碑二方。與松贊乾布墓鄰近的據說是赤德松贊(798-815在位)之陵,在此陵東側坡地上矗立著赤德松贊墓碑一方。碑上覆寶珠翹角蓋頂,頂的下面浮雕流雲,四角為飛天,刀法精簡,線條流暢。正面上寬78米,下寬83厘米,兩側均雕雲龍紋。碑身下面已被流沙掩埋,現露出地表部分為2.3米,有關部門曾下挖3米,仍不見碑座。正面刻古藏文,碑文內容主要記述了赤德松贊一生的業績,稱頌他是一位“足智多謀,寬宏大度;勇毅不拔,驍武嫻文”的贊普。

赤德松贊陵赤德松贊陵出土文物

另一塊石碑立在藏王墓不遠處的橋頭邊(現為縣醫院門口)。此碑形制與赤德松贊墓碑相似,唯碑頂略為不同。頂為重珠,蓋下有承柱,亦雕流雲,但無飛天,兩側為雲龍紋。碑身露出地面3.56米。碑的南面刻古藏文,碑文已多風化剝落。有考證為赤松德贊(754-797年在位)之墓碑。赤松德贊為吐蕃王朝第五代贊普,他的文治武功僅次於松贊乾布,故碑文全是歌功頌德之詞:“贊普赤松德贊,天神化身,四方諸王,無與倫比。睿智聰明,武功赫赫,上自大食邊境,下迄隴山隘口,無不臣服,疆土遼闊,南北東西,廣袤無際。吐蕃大國,富強繁榮,境內眾生,安居樂業……”。

赤德松贊

赤德松贊為吐蕃王朝後期的贊普,自公元793-815年,在位二十多年,死後歸葬於窮結縣的藏王陵區。根據1984年9月西藏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此墓墓碑的清理髮掘證實了這一墓的情況。從墓碑的碑文中,得知赤德松贊是藏王中的一位能幹的人物。碑文說他:“深謀遠慮,命令嚴峻。國勢烜赫,遍具福德,盛於往昔是盡人皆知。四方大小諸王,亦被臣服”(碑文為藏文) 。

赤德松贊陵赤德松贊

唐大曆十一年(藏曆“火空海”紀元153年,公元776年)赤德松贊誕生,出生地址無從可考。其父為吐蕃王朝第37代贊普赤松德贊,母親是蔡邦薩梅朵準。兄弟3人,他排行最後。

公元8世紀末,赤德松贊的長兄牟尼贊普、次兄牟如贊普接連被殺後,朝野上下動盪,國政暫由大臣們掌握。在由誰來繼承王位的問題上,眾臣意見牴牾,矛盾鬥爭十分激烈。貞元十四年(798年),年青的赤德松贊在名臣、他年幼時的“師僧”——娘·定埃增桑布的特殊保護的支持薦舉下,被推上了吐蕃第40代贊普寶座。以後娘·定埃增桑布又輔佐他,對國政提出下許多好的建議,終使眾臣的紛爭偃旗息鼓。知恩報答,赤德松贊任命“師僧”擔任大論,讚譽他是上下臣之中的棟樑。

赤德松贊就任後。採納了娘·定埃增桑布的建議,同各種勢力集團舉行君臣盟誓,旨在穩定內部。盟文肯定了前此歷代贊普盟誓和封賜繼續有效,參與盟誓者的各家族,其世代繼承各受封的奴隸、農田、牧場三者權益,永世不變。除外,他在繼承父輩尊佛、名僧的衣缽之外。又實施了一些新的措施來繼續扶植佛教。

赤德松贊掌政期間,除進行上述崇佛活動之外,他還力圖擺脫累年因征戰以致本土人力財力枯竭的局面,藉以贏得民心,鞏固贊普自身的權力和地位。因此主張與唐王朝息戰,重修和好願望,穩定邊境形勢,緩和由於歷史緣故造成的彼此數10年來的緊張關係,加強吐蕃與唐朝的友好往來。據藏漢文史料記載,赤松德贊在位的17年間(798~815年),蕃唐雙方頻繁通使:

赤德松贊陵赤德松贊

貞元十九年(803年),吐蕃遣使臣論頰熱為首的54人的龐大使團入唐,唐遣右龍武大將軍薛伾到吐蕃。

二十年(804年),吐蕃贊普牟尼卒,德宗為之廢朝三日,並派工部侍郎張薦赴吐蕃弔祭,不幸病歿途中。

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李适去世,唐派左金吾衛將軍田景度等人出使吐蕃。吐蕃派論乞縷勃藏到唐朝,獻馬、牛、金幣,助祭德宗陵墓。唐又派衛尉少卿兼御史中丞侯幼平出使吐蕃,通告順宗即位。

元和元年(806年),順宗李誦去世,唐使往吐蕃告喪,並送還被俘人員70人。吐蕃再派論勃藏到唐。

三年(808年),唐遣禮部郎中徐復去吐蕃,捎去御筆信一封。

五年(810年),徐復返唐,吐蕃派論思邪熱赴唐朝,送回原先被拘押期間死在吐蕃的唐臣鄭叔矩、路泌等13人的靈柩,並表示願意把吐蕃占領的秦、原、安樂(今甘肅清水、成縣、寧夏山水河以南等地)三州歸還唐。吐蕃使巨還拜謁了皇帝,唐朝宰相杜佑代表皇帝回禮,遣鴻臚少卿李銛、丹王府長史吳暈出使吐蕃回報。

七年(812年),吐蕃迫使入唐朝貢,宰臣乾中書省與蕃使議事。

九年(814年),吐蕃款隴州(今陝西隴縣)要求互市,帝允準。

十年(815午),赤德松贊贊普去世。兩年後,吐蕃使臣論乞髯到唐朝,通告了這一噩耗,唐派右衛將軍烏重一、殿中侍御史段均到吐蕃弔祭。

由於歷史的原因,唐蕃之間曾發生過不愉快的事件。但到了這一時期以後,雙方在多次地互派使臣接觸交往過程中,都真誠地表示了重歸於好的強烈願望,也採取了一些和好的步驟:赤德松贊專門派了缽闡布到蕃唐邊界地區負責兩邊修好事宜,送回了唐朝死亡官員的靈柩;唐朝也釋放了吐蕃的戰俘。使臣禮尚往來、互相饋贈禮物等等,這些都是符合人民心愿的,也正是雙方的共同努力。在赤德松贊去世後的幾年裡,唐蕃於長慶元年至三年(821~823年),終於實現了和盟簽約,在雙方的都城長安,拉薩以及交界處樹立了唐蕃會盟碑,彼此之間的戰爭從此基本結束,這應該說赤德松贊也是有一份功勞的。

旅遊指南

赤德松贊陵赤德松贊陵

門票

進墓葬小寺廟票價: 30元/人。

特別提示

最好是在遊覽昌珠寺時,同時把藏王墓一起遊覽完畢,這樣可以包車一路走下來.如果單獨去藏王墓,就只能包租四輪機動車或由澤當乘班車到瓊傑縣城,再租車前往,這樣下來不是很划算。

順道遊覽

鎮墓獸赤德祖丹墓松贊乾布墓、鎮墓石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