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闡布

名詞來歷

缽闡布吐蕃執政高僧的譯稱,意為“吐蕃宰相沙門”,又稱缽掣逋。唐貞元十四年(798)赤德松贊即位後,繼續推崇佛教,規定對僧人不得徵收賦稅,吸收僧人執掌吐蕃政權,建立高僧掌政制度,設立缽闡布官職,任命佛教高僧勃闌伽•貝吉雲丹及娘•定埃增為掌政大臣,其地位高於外戚及諸權貴。缽闡布對內主持君臣盟誓;對外致力於唐蕃友好。815年赤祖德贊即位贊普後,在缽闡布輔佐下,多次派遣使臣赴唐朝請求和盟,對內繼續推崇佛教。822年唐朝和盟專使入蕃,與缽闡布勃闌伽•貝吉雲丹在拉薩東郊會盟,史稱“長慶會盟”。

撤消原因

在赤祖德贊的重用下,缽闡布權勢顯赫,引起貴族大臣的不滿和憤怒,導致吐蕃內訌,缽闡布勃闌伽•貝吉雲丹被反佛貴族謀殺,赤祖德贊亦被崇信苯教的臣下所弒。838年朗達瑪繼贊普位後,吐蕃王室禁佛,從此不再設缽闡布一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