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力損益

購買力損益

購買力損益(purchasingpowergainsorloosses)購買力損益是指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企業由於持有貨幣性資產而遭到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損失,以及持有貨幣性負債和權益帶來的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利得。是貨幣性項目受到物價變動影響而產生的購買力的損失或利益。在通貨膨脹的條件下,企業持有貨幣性資產通常會遭到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損失,持有貨幣性負債和權益會帶來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利得,這些由於持有貨幣性項目的的資產\負債和權益因通貨膨脹而給企業帶來的損失和利得。

計算方法

一般物價水準會計首先要求將會計報表項目區分為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兩類。非貨幣性項目不會發生購買力損益,但需要用一般物價指數調整。相反,貨幣性項目不需要作調整,但要計算貨幣購買力損益。因此,購買力損益計算是否正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性項目與非貨幣性項目的劃分是否適當。

購買力損益購買力損益

計算貨幣性項目上的購買力損益是一般物價水準會計的特色,也是一般物價水準會計的一個關鍵步驟。由於貨幣性項目是金額固定不變的項目,因此,無論是物價上漲還是物價下跌,都將使貨幣性項目受到相應的影響,使企業遭受相應的購買力損失或獲得相應的購買力利益。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由於貨幣購買力下降,持有貨幣性資產會遭受購買力損失,而持有貨幣性負債會獲得購買力利益。相反,在物價下跌的情況下,由於貨幣購買力上升,持有貨幣性資產會獲得購買力利益,而持有貨幣性負債會遭受購買力損失。

如果以期末貨幣的購買力作為不變購買力來計算貨幣性項目的購買力損益,貨幣性項目上的購買力損益,是用期末購買力的貨幣單位來表示的企業在期末應該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減去原始成本會計報表列示的期末實際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之後的差額。計算結果是正數時為損失,是負數時為利益。具體計算過程為:首先計算期末應該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期末應該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期末應該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的計算較為複雜,它等於用期末貨幣購買力重新表示的期初貨幣性項目淨額,加上用期末貨幣購買力末貨幣購買力重新表示的期內貨幣性項目的減少數。重新表示期初貨幣性項目淨額時,換算係數等於期末一般物價指數除以期初一般物價指數。重新表示期末一般物價指數除以期內一般物價指數。對天在會計期內均解剖學發生的項目,如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期內物價指數可採用該期內平均物價指數;對於在會計期內某一時點可採用該期內平均物價指數;對於在會計期內均勻發生的項目,如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期內物價指數可採用該期內平均物價指數;對於在會計期內某一時點發生的特定項目,發行債券額和股利支付額,期內物價指數可採用該時點的一般物價指數。如果該時點的一般物價指數不易取得,則可採用接近該時點的一般物價指數。然後計算期末實際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期末實際持有貨幣性項目淨額的計算較為簡單,它等於原始成本會計報表中所有貨幣性資產與所有貨幣性負債之差。貨幣性資產總額大於貨幣性負債總額時為正數,反之為負數。最後計算貨幣性項目淨額上的購買力損益。即以期末應該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減去期末實際持有的貨幣性項目淨額,差額即為貨幣性項目淨額上的購買力損益,正數為損失,負數為利益。購買力損益在財務報告中的報告方法,由於貨幣性項目的購買力利得或損失與非貨幣性項目的持產利得或損失在性質上相類似,因而,它應納入企業利潤總額的計算,但不在營業利潤中報告。對於貨幣性項目購買力損益的計算過程,通常還需要編制貨幣性項目的淨額上的購買力損益計算表,作為補充報告。

產生原因

購買力損益對公司價值的影響通過公司股票在市場上的價格表現反映出來,與此相關的一個概念是購買力損益負

購買力損益購買力損益

資本化。根據購買力損益負資本化的傳統定義,如果資產上的稅負較高,則其價格就會較低。因此,購買力損益負資本化會影響公司的價值,進而會影響公司的股利政策。漢倫、默耶斯和謝烏林認為,購買力損益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資本化進入股價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是因為購買力損益資本化對涉及權益的負債的納稅利益、組織形式的選擇、公司的資本成本、稅務代理和公司股利政策有潛在的影響。然而,關於購買力損益負資本化的上述影響程度的探討,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

在購買力損益負資本化是否影響留存收益的問題上,學術界尚存在爭議。哈里斯和凱姆斯里的研究發現,留存收益的估價因其會作為股利分派存在稅負而減少,因而留存收益對賬面價值的比率對公司價值的評估有決定性作用。但是,漢倫、默耶斯和謝烏林的研究則發現,留存收益對賬面價值的比率對公司價值沒有作用。然而,筆者認為,雖然關於購買力損益負資本化影響的研究尚無定論,甚至某些研究結論截然相反,但公司的股利分派政策必然與確定的購買力損益相聯繫,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顯然有必要從公司價值和理財的角度深入探討有關股權投資問題。

相關影響

由於跨國貿易和投資的迅速發展,購買力損益風險管理的問題隨之成為投資理財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幣值比較不穩定或購買力損益管制特別嚴格的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尤其如此。購買力損益風險主要來自匯率變動。涉及匯率的最相關的理論依據是購買力平價,因此匯率變動實際上依存於通貨膨脹在兩個相關國家的預期。

由於記錄和報告以及納稅的需要,各國對於涉及不同幣種的業務和跨國經營的企業都有外幣業務會計處理和外幣報表折算的規定。由此,在企業的賬簿系統和對外財務報表中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匯兌損益。對於匯兌損益的會計處理又往往涉及遞延與不遞延的不同處理方法,進而往往又會波及到計稅問題。與匯兌損益的情形相類似,在

購買力損益購買力損益

惡性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和物價變動比較劇烈期間,有些國家的會計準則也要求企業確定購買力損益或現行成本損益。這樣的損益基於多層次不同環境和情況的大量比較和估計,因此往往摻雜大量的主觀判斷因素。相應地,稅收法規也有將之納入計稅基礎的可能。但是,一旦將匯兌損益和購買力及物價變動損益納入徵稅範疇,幾乎必然導致資本消蝕。這是因為,匯率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而且最近幾十年來大多數國家一般物價指數總體趨勢走高,出口政策激勵和本國經濟刺激也要求一個適度的通貨膨脹率,因而產生匯兌收益和購買力收益的機會顯得較多。

應當指出,從生產經營的角度看,在市場條件既定的情況下,企業的價值主要決定於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在國外特定的貨幣購買力環境下,所經營的子公司的生產經營及盈利能力通常不會因為通貨膨脹或匯率上行而擴張,也不會因為通貨緊縮和匯率走低而縮減,其生產經營能力和競爭力在特定的貨幣購買力和匯率條件下,與當地處於同一競爭環境下的公司保持相對的關係。然而,一旦對匯兌損益和購買力損益及現行成本損益課稅,則在大多數場合下會導致企業資本的消蝕。同理,在企業的收益分配環節,也應當充分考慮匯兌損益和購買力損益的名義性質,因為它們不能導致實際上的現金流入,因而也就無法為現實的股利分派等財務安排提供相應的現金流出。

有鑒於此,在投資理財決策環節,就應當仔細考察擬投資環境下的購買力損益損益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的納稅規定,並基於本企業在擬投資環境下的市場因素和資源因素等方面的考慮,從戰略全局出發,在投資的組織形式選擇、投資所形成主體的功能貨幣的選擇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以及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選擇等方面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同理,在投資評價方面,也應當注意剔除相應的影響,注重被投資主體的實際生產經營能力和競爭力的評價以及經營業績在其經營環境中的相對表現,而非基於簡單折算和調整後的數據的程式性結果。同時,在制定股利分派政策時,也應當注意剔除匯兌收益和購買力利得以及現行成本利得,以防止發生超收益分配及其導致的現金短缺。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在長期股權投資理財領域,特別是在跨地區、跨國投資的情況下,對購買力損益和通貨膨脹的風險應當予以充分考慮。因此,投資收益的預期必須以對這些風險的充分調查和論證為前提。同時,對於東道國購買力損益管制的派生風險也應當早有準備,以便對日後的股利分派及遣返、資金調撥及費用收取進行合理預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