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其鼎湖圖

賴少其鼎湖圖

《賴少其鼎湖圖》是賴少其創作於1986年的一幅國畫。該畫是賴少其於晚年時所作。畫中幾間農舍的安排,既打破了畫面左邊大塊山石單調布局,又與古亭形成牽制,平衡了畫面。

作品介紹

雄渾樸厚的大山一隅,幾間樸實無華的農舍藏在山腰。山間水氣繚繞,景色蔥鬱動人。一抹小溪蜿蜒而下,給大山平添了幾分生機、靈氣和俏皮。而山腳下的一座古亭,又清楚地表明了這山、這水、這人與歷史割捨不斷的聯繫,不禁讓人撫今追昔。

作品賞析

作品款識

鼎湖圖》款識:鼎湖古屬端州,以產硯著稱,尚有慶雲寺焉。日本學問僧榮和五迎鑒真長老東渡,遇風受阻,因病隨鑒真至端州,圓寂於龍興寺,在中國前後一十七年。鑒真雖雙眼失明,仍至日本傳授 大唐文化,惟榮和未親見,長眠中土矣。一九八六年,賴少其。鈐印:賴少其(白) 潮汕賴氏(白)。

作品構圖

作品構圖頂天立地,滿紙滿幅但毫無擁塞之感。左邊山的主體右傾而且比重較大,構圖似不平衡,而作者通過幾間農舍、幾株左斜的小樹,以及右下角古樸莊重的大塊款識,有效地平衡了畫面,使得整幅作品取得了某種動態平衡,險中求勝。反映出作者超人的駕馭能力和自信心。山的部分大膽用焦墨皴擦勾畫而成,然後罩以淡墨、石青和赭石,使得整座山沉穩厚重而又層次分明,水氣墨氣十足,既非石濤之“得其肉”,亦非漸江上人之“得其骨”,而是既得形貌,也得神髓,格調非凡。有他的忘年友黃賓虹“渾厚華滋”筆意。

畫中一切仿佛都那么隨意,不講章法。看山非山,混沌一片,既不雄偉,也不峻峭,卻更讓人分明感到土石的質感和層次。樹木也是草草幾筆,或勾或點,似乎不太講究,然而恰到好處,既起到調整畫面布局的作用,又與其他景物在筆墨和氣韻上達到統一,渾然一體。除了這三五棵零星的松樹,我們分明還能感到山上植被的蔥蘢,細看卻不見一莖一葉。畫家沒有拘泥於一草一木的刻畫,而是利用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表現力,巧妙地使用乾筆皴擦和墨色濃淡的微妙變化,以及筆觸疏密的不同,痛快淋漓地表現出草木的蔥鬱和筆墨的韻味。不拘於傳統而又傳統不失,不囿於形式而又形神兼備。

幾間農舍的安排也是匠心獨具,既打破了畫面左邊大塊山石單調布局,又與古亭形成牽制,平衡了畫面。而且豐富了畫面,提升了主題。古寺既與農舍形成呼應,又形成對照。是古與今的對照,是歷史與現實的呼應。使得整幅作品處於歷史的坐標之中,意味雋永。而一條蜿蜒而下的小溪既是構圖的需要,使得景物通透,又使畫面出現了動靜呼應,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

作者簡介

賴少其(1915-2000),曾用名少麟,早年從事版畫創作,1938年參加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為中國第一代木刻家,是中國近現代版畫藝術的創始人之一,被魯迅譽為“最具戰鬥力的青年木刻家”。20世紀50年代,組織安徽省的美術隊伍完成了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繪畫任務,形成了以現實生活依據,以傳統徽派版畫為根基,以新安畫派為內質,大尺寸、大規格,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全新面貌的徽派版畫,被譽為中國版畫“新徽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