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核算

質量成本核算

tin tin 質量成本體系示例:

質量成本核算(Quality Cost Accounting)

質量成本核算產生的背景 

近30年以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質量已成為服務業、製造業及加工業等行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已有研究表明美國公司的質量成本大多都介於銷售額的 20%~30%之間,而質量專家認為最優的質量成本水平應在銷售額的2%~4%之間(Cost Accounting: Creating Value for Management, Michael Maher,1997),這二者之間的差距意味著改善質量可使企業盈利能力顯著增強。因此,對質量成本進行計量和控制有著重大意義。

質量成本的內容

質量成本體系示例:

質量成本核算

質量成本的計量

質量成本根據其具體表現形式又可分為:

1.顯性質量成本指可從企業會計記錄中獲取數據的成本,由預防成本、鑑定成本及內部缺陷成本構成。 。

2.隱性質量成本是由於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質量低劣而導致的機會成本,幾乎都是外部故障成本,通常不在會計記錄中反映。例如:失去銷售機會,顧客欠滿意,市場占有率下降等。

顯性質量成本的計量

由於質量成本的計量與確認是屬於管理會計範疇,因此與每個企業日常財務核算的口徑並不一致,質量成本往往被掩蓋於傳統會計賬簿中各個科目里,例原材料、工資、折舊、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等。因此,要根據日常財務會計的記錄追溯顯性質量成本時,往往需要對與顯性質量成本相關的財務會計科目當期發生額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可歸屬於顯性質量成本的金額,再預以匯總,最後得出一定期間內顯性質量成本的發生額及其明細。

例:東方公司是一家生產電冰櫃的企業,其生產流程中最後一個環節是組裝,200*年6月份組裝車間所發生的實際成本如下:

表1東方公司組裝車部成本

200 年6月 單位:元

財務會計項目
原材料 44 000
組裝車間工人工資 4 500
管理人員工資 4 000
設備折舊 3 500
耗用的水、電等輔助生產費用 3 000
合 計 59 000

為確定這些料工費當中哪些是顯性質量成本,還需對上述財務會計數據進行具體分析,以確定其屬性。

隱性質量成本的計量

由於隱性質量成本不能由從財務數據中分析取得,且其數額較大,因而只能通過估計的方法進行計量:

1.乘數法;

乘數法:假設全部故障成本是所能計量到的故障成本的某一倍數。

乘數法的計算公式為:

外部缺陷成本總和=K(已計量外部缺陷成本)  

其中K是根據經驗確定的乘數效應。

例題:某公司的K值為4~6,假定計量的外部缺陷成本為300 000元,則實際的外部缺陷成本為1 200 000~1 800 000元。

可見,將隱性成本計算到外部缺陷成本的估計數中,有助於管理當局更準確地確定用於防止及鑑定所耗用的支出。 

2.市場研究法。

質量成本的報告

根據東方公司的範例,可編制質量成本報告如下:

Image:質量成本報告.jpg

質量成本函式

1、傳統觀(與之相應的有:可接受質量水平觀、零缺陷模式)

在20世紀70年代較多用於質量控制中,該觀點認為控制成本與故障成本間存在一個最優選擇的問題。

該觀點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主張要將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降低到零,認為企業生產的有缺陷的產品越少,所獲取的競爭優勢也就越大。

2、現代觀

質量成本函式現代觀:

隨著企業預防的鑑定成本的增加及缺陷成本的減少,其實預防成本及鑑定成本可以縮減。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Image:現代觀下質量成本函式圖.jpg

  3、兩者的區別:

現代觀質量成本函式與傳統觀的質量成本函式區別在於:

  • 在接近於穩固的零缺陷狀態時,控制成本並非無限增加。
  • 隨著缺陷比例向零點的靠近,控制成本是先增後減。
  • 故障成本可以降至為零。

4、與現代觀相適應的降低質量成本的戰略是:

(1) 努力有針對性地降低缺陷成本;

(2) 加強預防措施的實施;

(3) 在不斷進步中降低鑑定成本;

(4) 持續不斷地改進與實施新的預防措施及手段。

其指導思想在於:每種缺陷都是有根源,可預防的,並且實施預防措施的花費比較低,也即“一盎司的預防勝過一磅的治療”。

所謂的指導思想是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與質量控制方法:全面質量控制。

它假設“一個公司達到高質量水平時其質量成本最小”,並將質量管理的原則套用到企業滿足顧客需求的所有行為當中去,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並以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為質量管理的首要目標。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關鍵字

質量成本核算,Quality Cost Accounting,Quality cost accountin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