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資源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基礎,有有形和無形、狹義和廣義之分。對於資源型企業的概念,企業界和理論界並無嚴格的界定。《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限定資源型企業為主要從事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不可再生礦產資源(包括礦產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初加工的企業,從而限定資源範圍為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資源型企業是生產生產資料的企業,對我國逐步實現工業化、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由於這些資源儲量在一定區域和時間範圍內總額有限,企業當期生產會影響以後期間的產量,而且上述資源的獲取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資源環境,在不採取適當措施的情況下,生產過程會造成污染和環境破壞,存在負外部性,這些均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相悖。另外,企業存在著生產技術設備落後,資源回收率低;企業閒置勞動力安置困難,在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等方面存在矛盾;忽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維護等問題。資源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何與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和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由於績效評價是現代企業控制體系中的關鍵。《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認為有必要通過構建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促進和引導資源型企業的發展,使之與社會經濟共同可持續發展。《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以資源型企業為研究對象,從資源型企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出發,運用規範性研究方法,提出了建立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的必要性。通過國內外文獻的綜述,界定績效評價與激勵的內涵及其相互聯繫,並分析確定績效評價的一般原則、體系要素等,對績效評價及激勵進行了一般性的探討;梳理績效評價方法,對傳統財務評價方法、基於EVA的績效評價方法、基於BSC的績效評價方法和股權激勵績效評價方法等進行評述。通過對信息經濟學與企業績效評價、新制度經濟學與企業績效評價、利益相關者理論與企業績效評價和馬斯洛激勵理論等理論的回顧,力圖找到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方法選擇的理論指導。在此基礎上《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提出政府評價的必要性和建立資源型企業行業績效評價的類BSC結構以及高管非薪酬激勵的必要性。最後《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探討了資源型企業內部為完成既定戰略針對內部員工的績效評價,考慮到外部和內部評價機制的銜接,企業與員工的和諧發展及人力資源對於資源型企業發展非常重要,應考慮“柔性績效評價機制”和公平激勵。另外,資源型企業應重視內部人力資源的培育。
《資源型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的完成得到了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會計學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專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