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銅陵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6日在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鬍啟生代表銅陵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銅陵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銅陵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城市轉型新關口,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銅陵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砥礪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這五年,銅陵發展能級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跨過千億元台階,年均增長9.5%,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4.4%提高到33%。財政收支雙雙超過160億元。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500億元,是2012年的1.6倍;累計增加規上工業企業166家,增長四成以上。五年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01個,竣工511個,完成投資近2400億元。開發園區規上工業產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倍增。銅陵港躋身億噸大港,吞吐量是2012年的2倍,成為安徽第二大港。

這五年,銅陵發展格局深刻變化。行政區劃實現重大調整,跨江發展成為現實,一江兩岸呈現協調聯動發展新格局。兩年來,樅陽區域交通、水利完成投資58.5億元,是“十二五”的3倍。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城市拉開框架,新區拔節生長,建成區面積由71平方公里擴大到81.2平方公里,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美麗鄉村建設由點向面擴展,建成省級中心村122個、市級中心村140個,城鄉面貌發生顛覆性變化。寧安高鐵、京福高鐵等先後通車,等級公路里程由1233公里增加到1649公里,交通區位條件發生巨變。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區域發展地位不斷鞏固提升。

這五年,銅陵發展轉型明顯提速。堅持創新驅動,新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平台覆蓋率達3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04件增加到6.7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由385.6億元增加到960億元;傳統產業改造完成投資1824億元,年均增長28.4%;銅材加工量突破200萬噸,是五年前的3.2倍;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手機等終端產品從無到有;循環經濟升級發展。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力度前所未有,依法關停、取締小礦山32家、小選廠(點)251家,拆除小碼頭和非碼頭設施167處,節能“雙控”全省領跑,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7.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國家節能減排示範市績效考核連續三年優秀、總評優秀;資源型城市轉型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四年獲得優秀的城市。

這五年,銅陵發展活力持續釋放。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效,先後淘汰落後產能企業52家,2015年以來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13個月降到8個月,企業長期槓桿率由69.7%降至66.8%,爭取政府債券192億元。“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行政許可事項精簡14.8%,“多規合一”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財稅國資改革不斷突破,投融資、公共資源交易、土地管理、徵收安置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農村“三權”分置改革紮實推進。新登記市場主體5.3萬戶,年均增長19%;新註冊商標3265件,年均增長42.6%。對外開放向廣度深度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持續加強;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463個,利用內資2173億元、年均增長14.3%,利用外資13.7億美元,新批外資企業44家,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這五年,銅陵發展成果普惠全民。民生支出占總支出比重達85%,民生工程績效評價連續五年居全省前列,樅陽縣23項社會保障待遇實現提標。脫貧攻堅穩紮穩打、連戰連勝,7.53萬人告別貧困,樅陽縣貧困發生率由13.4%下降為4.8%。3.13萬戶棚改居民安居圓夢,4.8萬被徵收戶喜遷新居,整治65個老舊小區惠及居民2.6萬戶,改造農村危房1.31萬戶,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不斷擴大。1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新增就業13.6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社會保障由制度全覆蓋向人群全覆蓋轉變,特困人員供養、城鄉低保等不斷提標。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升,67人當選“中國好人”,百萬人口“中國好人”當選率居全國前列。法治銅陵、健康銅陵、平安銅陵、智慧銅陵建設不斷深化,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五年來,我們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依法規範政府決策機制和行政執法行為。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結人大代表建議949件、政協提案1424件。紮實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重作”專題教育,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相關規定,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了一批侵害民眾利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營造了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尊敬的各位代表!

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紮實開展“產業集聚基地推進年”“特色小鎮培育建設年”“協調發展提升年”活動,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為本屆政府畫上了圓滿句號。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0億元,增長8.1%;完成財政收入167.8億元,增長9.1%;固定資產投資1330億元,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0億元,增長12.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37元、13139元,分別增長8.5%、9%;節能減排實現年度控制目標。

這一年,我們堅持創先爭優,成為全國首批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再捧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計穩定經濟成長。紮實推進“五個暖企”,實施“四送一服”雙百工程,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投入產業扶持資金3.6億元,組建9支基金、總規模92.5億元,推動企業完成直接融資108億元。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45個、竣工110個,完成投資620億元,增長8.7%。有色“奧爐”改造主體工程完工,泰新新能源汽車整車下線,北大青鳥陶瓷電路板、萬華秸稈綜合利用、金譽金屬電池鋁箔等一批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到位資金增長15.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2%;新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0個,入圍省級團隊創歷史新高。

第二,持續深入調整產業結構。統籌推進“三重一創”、製造強市建設,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產值、投資、稅收保持較快增長,4個市級產業基地產值增長20%以上,大氣環境綜合立體監測產業化項目入列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1%,居全省第2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持續發力,抓技改促轉型典型經驗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服務業發展提速提質,銅官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穩步實施,樅陽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全面啟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實現“三個全覆蓋”,限額以上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20%,進境水果指定口岸正式運營,皖中南B型保稅物流中心申報建設積極推進。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46個,增長44.4%,農業全產業鏈開發成為全國創新示範區。

第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建立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設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在全省率先開展科技創新券試點。獅子山國家級高新區獲國務院批准,國家印製電路板質檢中心基本建成。創新建立行政監管清單制度,“九證合一”營業執照全省首發,市場監管“雙隨機、一公開”聯查率先試點,“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台實現省市縣(區)互聯互通。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銅化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市交通投資公司、普濟圩現代農業集團完成組建,盤活國有資產資源54.5億元。農村“三變”改革試點順利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全面完成。供銷社綜合改革積極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穩步實施。

第四,統籌協調推進城鄉建設。交通建設加快推進,廬銅鐵路基本建成,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及連線線建設進展順利,G3長江公鐵大橋項目前期提速推進,國道347進入路面施工,國道236與省道221、335路基成形,農村道路暢通工程三年計畫提前完成。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0條,新投放清潔能源公車119輛,建成一批電動汽車充電樁,完成新一輪計程車更新;市檔案館、黨史館、非遺展示館、數字文化體驗館等全面竣工,市一中西湖校區二期工程、兒童醫院主體建成,大銅官山公園建設持續推進。濱江生態岸線北延工程全面完工,大通、橫港段岸線整治快速推進。鎮村建設成果豐碩,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取得階段性成效,鐘鳴鎮成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胥壩鄉群心村、東聯鎮合興村人居環境建設獲得全國表彰。水利完成投資14億元,水利水毀工程全面修復,6箇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工,2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建和改造提升排澇泵站7座,城鄉防洪排澇能力不斷增強。

第五,堅持不懈最佳化生態環境。堅持問題導向,狠抓中辦調研回訪、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效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工程,全面關停金昌冶煉廠生產系統,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391輛,整治企業物料堆場14個,秸稈禁燒保持“零火點”。完成黑砂河、濱江花園東側黑臭水體整治,黑砂河整治工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徹底消除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建立落實四級“河長制”,國控、省控江河湖泊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我市成為全國環境治理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領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4個城市之一。開展林業增綠增效行動,人工造林9670畝,新增和改造提升綠道69公里、綠化面積258萬平方米,治理礦山裸露山體面積1200多畝,促進了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

第六,傾心傾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建成村級集體光伏電站43個、戶用光伏電站7650戶,實施特色產業扶貧項目2.6萬個,建成就業扶貧工廠和扶貧驛站60個,小額信用貸款發放額增長10倍,創新出台慢性病門診“195”補充政策,貧困家庭在校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登記失業率3.17%。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並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跨省聯網直接結算。教育事業協調發展,新建改建公辦幼稚園5所,24所薄弱中國小校舍完成改造,縣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部通過國家認定。綜合醫改持續深化,基層首診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高水平通過文化部中期督查,《銅文化書系》完成編撰。全面兩孩政策有效落實。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工作獲民政部、財政部通報表彰。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全國運動會實現金牌“零突破”。軍民融合、雙擁工作成效明顯。質量安全、糧食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得到鞏固。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向好。紮實落實十九大維穩安保任務,認真處理民眾來信來訪,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統計、氣象、地震、人防、消防、兵役等工作取得新進步,外事僑務、對台、港澳、外宣、民族宗教、婦女兒童、紅十字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

回顧過去的五年,全市人民以強烈的使命擔當,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搶抓歷史機遇,辦大事解難事乾實事,推進深層次變革,推動全方位發展,先後榮獲10多項國家級榮譽,爭先實施20多項國字號試點示範,落實上級重大決策多次受到國務院、省政府通報表揚,創造了銅陵發展史上新的輝煌。

五年的成就,充分展現了廣大幹部民眾的苦幹實幹精神和創新創造風采,極大地增強了銅陵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我們跨入新時代、立足新起點,更有底氣、更有信心,接續開創銅陵“五大發展”的光明前景與美好未來!

五年的成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銅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幹警,向關心支持銅陵改革發展的省直各部門、兄弟城市和海內外友好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尊敬的各位代表!

總結回顧過去,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大且結構性矛盾突出,新舊動能轉換不快,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發展後勁支撐不足,實體經濟發展困難不少,縣域經濟、園區經濟與外向型經濟發展不充分。城鄉之間、南北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民生以及交通、水利等領域短板不少,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生態環境容量壓力突出,治理保護任重道遠。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供給質量不高。社會矛盾、不穩定因素和潛在風險較多。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理念、能力、作風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四風”和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我們務必防驕破滿,不等不靠,著力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對銅陵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的部署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總抓手,堅定實施“七大戰略”,搶占競爭制高點,爭當發展排頭兵,著力打造“六個新銅陵”,努力在轉型發展中闖出新路,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現代化幸福美麗新銅陵建設新征程。

主要目標是:全面完成市第十次黨代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指標總量力爭在省內進位次。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質量效率全省領先,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高,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質量明顯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全國資源型城市樣板。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打好三大攻堅戰,改革創新、轉型發展、城鄉統籌、環境建設、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一)堅持創新發展,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健全科技創新“四大體系”,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畫,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銅產業研發基地,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基地。強力推進“三重一創”建設,高端化發展銅產業,新型化改造傳統產業,規模化培育新興產業,打造世界級銅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慧型裝備、節能環保等新興製造業產業集群,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爭創“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大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團隊,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促進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壯大民營經濟,不斷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二)堅持協調發展,開創區域聯動新局面。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全面放開城市落戶限制,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培育發展區域特色小鎮,推動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全覆蓋,促進產城融合、港城融合、城鄉融合、南北融合,形成現代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協調發展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改善發展基礎條件。對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謀劃推動合溫鐵路、北沿江高鐵、合廬銅黃城際、北沿江高速等重大項目,統籌謀划過江通道。升級加密南北區域路網,加大水利、電力、供氣、通信等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向江北地區傾斜。

(三)堅持綠色發展,創建生態文明新樣板。加快經濟綠色轉型步伐。實行更嚴格的投資項目環境準入制度,深入實施“8311”行動計畫,打造循環經濟升級版,建設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加強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重點行業污染源整治和移動源污染防控,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實施水污染防治工程,基本完成主城區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體治理。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突出冶煉、化工、礦山等重點污染區域治理,完成破壞區域生態修復。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突出長江生態大保護,啟動沿江重化工業搬遷改造計畫。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基本建成大銅官山公園,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四)堅持開放發展,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全面加強區域合作,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構建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資本、技術轉移新高地,打造長三角城市群西翼新興增長極。主動對接合肥都市圈,規劃建設江北港新區,推動合銅發展帶建設。堅持港城一體發展,最佳化功能布局,發展江海聯運,主動融入國家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更高能級的對外開放平台。加大“雙招雙引”力度,最佳化招商引資方式,強化招才用賢能力,推動開發園區改革創新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擴大國際經貿和產能合作,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

(五)堅持共享發展,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瞄準貧困人口精準幫扶,促進各項扶貧脫貧措施落地見效,確保到2020年全市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強化“三醫聯動”,建設健康銅陵。加強就業服務,促進創新創業,建設技工強市。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完善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社會救助,發展殘疾人事業。切實增強綜合治理能力。深化平安銅陵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制,健全公共安全、社會治安防控和社區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傳育立行”教育工程,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提升銅陵精神海拔。

各位代表!

未來征途不會平坦,困難挑戰無可避免。實現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絕不會輕輕鬆鬆、舒舒服服。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凝心聚力,艱苦奮鬥,戒驕戒躁,較真碰硬,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不辱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託!

三、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財政收入增長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同步,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以上,增幅高於城鎮常住居民增幅;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以下;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任務。重點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發展實體經濟,提高經濟成長質量

進一步最佳化供給質量。大力破除無效供給,綜合整治沿江區域化工企業,淘汰小礦山等落後產能企業9家,鼓勵推動企業重組,完成“殭屍企業”處置。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強鏈、延鏈、補鏈”,強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發展關聯配套產業,提高省、市重大基地產業集聚效應。以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最佳化升級傳統產業,全年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50個以上。促進重點領域“兩化融合”,發展智慧型製造,建設一批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型工廠,完成200家規上企業兩化融合評估診斷。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進商標品牌戰略,新增省級新產品10個、工業精品5個以上,爭創全國標準化示範市。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鼓勵更多企業“民參軍”。加快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建設,推進商業辦公地產去庫存,引導商品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更加平穩健康發展。

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深化暖企行動,繼續開展“四送一服”活動,拓展服務廣度和深度,提升企業獲得感。全面落實降成本各項措施,擴大直供電、直供氣範圍,清理規範涉企保證金,進一步降低要素和物流等生產成本,多渠道減輕企業負擔。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完善“稅融通”、續貸過橋資金業務,促進金融脫虛向實,新增貸款80億元。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培育上市企業,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5家,力爭完成直接融資100億元。鼓勵各類投資基金進行股權投資,支持企業債券債權融資。堅持階梯式培育企業,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上企業45家、限上企業40家。實施“單打冠軍”培育專項行動,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0戶。

推動服務業集聚發展。深入推進銅官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落實三年行動方案,滾動實施45個重大項目,引進一批為項目審批服務的技術類中介機構,集聚發展高端生產和生活服務等新興業態,做大總部經濟、樓宇經濟、街區經濟,確保順利通過國家中期評估。組建大數據發展促進中心,推進大數據產業園、銅官數谷建設,培育電商龍頭企業,促進信息傳輸、電商產業發展。加快銅文化創意產業園、樅陽方氏名人文化園、南泉禪文化中心建設,打造區域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創建天井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普濟圩國家現代農業莊園,推動浮山景區、大通古鎮創建5A級景區,支持樅陽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改造提升傳統商圈,打造商業特色街區,促進消費轉型升級。

(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加快轉換髮展動能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對標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進培育一批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以上。加快創新平台建設,推進銅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級銅基新材料及電磁線研發機構創建工作,全年新增省級以上各類研發機構不少於6家。組織實施10個省、市重大科技專項,爭取積體電路封測裝備等成為省級重大工程。深化產學研合作,擴大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推行科技創新券,積極籌建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園,促進科技成果深度轉化。發展一批眾創空間,完善梯級孵化體系,引進10個以上高層次人才團隊。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0%以上,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市。

增強縣區園區發展動力。全面落實促進縣區經濟發展政策,規範各級財權事權劃分,強化縣區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充分調動縣區積極性,增強自主發展的主體意識。加大財政專項支持力度,引導縣區集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建設產業集群鎮。增強縣區投融資能力,支持縣區整合存量資產資源,通過產業基金、總部基地、產業鏈整合、信用建設合作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產業培育發展和城鎮建設。深化開發園區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開發園區最佳化整合,實行一縣一區、一區多園,進一步推動各開發園區聚焦重點產業、聚焦發展主業。支持市經開區爭創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支持獅子山國家高新區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區創建省級高新區,推進“圈區管理”園區轉型發展。完善縣區、園區發展考核激勵機制,努力形成爭先進位、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持續擴大有效投入。落實“四督四保”制度,提質提效建設項目,切實發揮投資對最佳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緊扣投資質量效益,緊跟上級政策導向,緊盯重點產業發展路線圖,緊貼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加大項目謀劃儲備力度,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計畫盤子,促進更多項目加快轉化落地。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500個,計畫投資370億元。新開工建設年產400萬張鋁基覆銅板等111個重點項目,建成有色“奧爐”、高精度超薄電子銅箔等92個重點工程。落實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在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適宜領域,審慎遴選和推行一批PPP合作項目,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提高對外開放績效。堅定不移把“雙招雙引”作為首位工程,瞄準蘇浙滬、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發揚“釘釘子”精神,定向對接世界500強、央企和知名民企,精準實施產業鏈招商、板塊招商、專業招商和以商引商,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活存量。堅持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每個縣區、園區引進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不少於1個,市經開區不低於3個。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145個,到位資金55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8億美元。積極培育外貿主體與外貿增長點,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皖中南B型保稅物流中心,增強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功能,創造條件申報銅期貨交割倉庫。發揮港投集團作用,推進民營港口併購,啟動江北港新區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發展港口經濟。

全面釋放改革紅利。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改革商事制度,推行“多證合一”“證照分離”試點,完善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嚴格收費清單管理,實現清單之外無收費;鞏固擴大“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壓縮建設項目總審批時限至50個工作日;深入落實部門監管清單制度,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銅化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國企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大力推進城市建設,增強綜合承載能力

強化規劃引領。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推進城鄉規劃改革,出台規劃管理條例,實現市區控制性詳規和鄉村規劃全覆蓋。

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推進跨江聯動發展實施意見,加快補齊江北地區基礎設施短板。推進大交通建設。做好銅樅宜城際、江北港鐵路專用線、胥壩夾江大橋、國道330和青通河大橋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動工興建G3長江公鐵大橋。升級區域路網,推進德上高速樅陽段建設,開工建設國道237和省道232、217,實現國道347樅陽段建成通車,國道236和省道221、335基本建成,省道320災毀重建工程貫通。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配合實施引江濟淮工程,落實長江銅陵段綜合治理工程報批工作,完成長江幹流崩岸應急治理任務,推進樅陽縣城區防洪保全工程,加快順安河三級航道整治進程。實施總投資20億元的水利薄弱環節治理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項目5個,除險加固水庫24座,建成城鄉排澇泵站5個,進一步完善城鄉防洪除澇體系。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完善城市路網,建設義安大道上跨橋,打通翠湖二路東延伸段等一批斷頭路、丁字路,改造一批微循環道路。加快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改造建設供水管網30公里、供氣管道45公里,開工建設一批立體停車設施和電動汽車充電樁。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新增清潔能源公車160台,開通市區至樅陽公交線路,成為全省公交示範市。啟動大銅官山公園核心區建設,推進街頭綠地遊園建設,提升城市景觀。強力組織實施“兩治三改”行動,清理違法用地700畝以上,拆除違法建設14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2100戶、農村危房1600戶,完成10個老舊小區整治。建設新型智慧城市,超前謀劃新一代網際網路建設,加快謀劃布局5G網路,著力引進高端雲建設主體,推進大數據套用,建設城市物聯網,加快建設“城市大腦”,引領銅陵進入智聯時代。加強城市管理,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及停車難、停車亂等難題,提升格線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三農”工作水平

努力讓現代農業“強”起來。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促進農業由增產向提質轉變,推動樅陽由農業大縣向經濟強縣邁進。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新增高標準農田5.78萬畝,穩定糧食產量。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加快水稻、牡丹、食用菌全產業鏈開發,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積極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和科技成果,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示範區,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5個以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新增市級龍頭企業10個、示範家庭農場100家、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個。

努力讓農村資產“活”起來。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強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套用,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進一步盤活用好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推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取得實質性進展。

努力讓鄉村環境“美”起來。進一步培育大通、鐘鳴和銅都創新、西湖文體等特色小鎮,完善建設機制,提升產業層次,促進健康發展。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建成省級中心村23個、市級中心村16個、特色自然村6個。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創建一批人居環境建設和休閒旅遊示範村。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一體化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完成3.4萬常住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實現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啟動實施農村道路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畫,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五)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美好家園

實施生態環保優先戰略。把生態環保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空間上守住生態紅線保護底線,行業上守住排放總量底線,項目上守住環境準入標準底線。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組織實施污染防治突擊與攻堅,依法嚴懲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打造有土皆綠、是水則清、四季花香、處處鳥鳴的美麗銅陵。

重拳整治環境突出問題。堅持對標對表,不折不扣落實中辦調研回訪、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鞏固發展整治成果。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重點行業涉氣治理改造項目200個,深入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有效控制建築工地、露天物料堆場等重點區域揚塵污染,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嚴格落實秸稈禁燒等污染防治責任,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增強人民民眾的藍天幸福感。打好碧水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推進長江流域環境整治,加強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樅陽縣城備用水源地建設,建成運營獅子山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建新民、西湖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雨污分流管網,完成惠溪河、獅礦大溝黑臭水體整治,為民眾提供更多親水環境。打好淨土持久戰,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加強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加大固體廢棄物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

深入推進綠色發展。繼續實施發展循環經濟行動計畫,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建成南部城區集中供熱項目,推進城市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加快金橋開發區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爭創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支持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產業發展。推進秸稈回收、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7%以上。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清理閒置土地不少於1000畝,爭創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積極參與國家節水行動,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強化生態保護修復。謀劃實施長江防護林、濱水生態廊道等重大生態工程,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落實淡水豚國家自然保護區勘界工作,嚴格實施全面禁漁、船舶限速等保護措施。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綠化提升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萬畝,保護培育森林生態系統,全面推行“林長制”。編制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實施西湖濕地修復保護二期工程。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廢棄礦區地質環境和生態修復治理,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六)奪取脫貧攻堅新勝利,提高人民民眾獲得感

強力組織脫貧攻堅。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支持樅陽脫貧攻堅,確保今年33個貧困村出列、3萬貧困人口脫貧,努力實現“三戰三捷”。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善包保機制,嚴格責任落實,確保脫貧質量。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大力推行“四帶一自”模式,落實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各項政策,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創新推進保險扶貧,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紮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加強扶貧工作隊管理,以過硬作風打贏脫貧攻堅硬仗。

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聚焦“七有”領域,動態實施38項民生工程,新增加“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洲圩區渡口標準化建設”等內容。支持樅陽縣全面推進農村自來水併網工程,提高江北地區農村飲水質量。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擦亮銅陵均衡教育金字招牌,實施優質教育擴面工程,推進普惠性幼稚園建設,全面完成薄弱學校改造工程,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切實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權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安工學院和技師學院發展,創建省級示範性公共實訓基地。支持銅陵學院加快建設地方套用型高水平大學。支持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師資培養培訓,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堅持就業優先戰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紮實做好農民工、去產能分流職工、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和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穩步提升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及被征地農民養老金標準。統籌城鄉救助體系,試點大病商業補充保險,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鞏固提升“救急難”試點市建設成果。

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構建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體系,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著力打造中國銅博物館,籌建市美術館新館,完成數字圖書館提升工程,推進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建設,促進城鄉公共文化均衡發展。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黨史、地方志和檔案工作。

推進健康銅陵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聯體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培育壯大健康產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確保國家衛生城市通過複審。推進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擴大醫養結合試點範圍,推動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協調發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體教結合,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

(七)切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地方金融與債務風險防控。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組建地方金融監管機構,落實市縣(區)政府金融監管責任、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早期干預和應急處置機制,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加強重點行業、企業信貸風險排查防控,支持銀行化解不良資產風險,加大金融領域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力度,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大力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持續加強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組織開展“四清四實”專項整治,打好政府隱性債務清理戰、存量穩妥處置戰、增量嚴控戰,加強債務預算管理和限額管理,加快存量債務置換步伐,從嚴把關各類政府性投資項目,最佳化債務結構,嚴控債務規模,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加強公共安全防控。深化“平安銅陵”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民眾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加強食品藥品全過程監管,實現基層監管所和大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快檢體系全覆蓋。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鑄安”行動,推進道路交通、消防、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防控監測信息系統建設,確保不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開展地質災害防禦行動,強化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和隱患點治理。發展氣象、水文、地震等事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嚴厲打擊網上虛假信息詐欺、倒賣個人信息等不法行為,營造清朗網路空間。

加強社會治理工作。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完善格線化管理,激發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積極性,完成村委會、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任務,推動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機制,紮實化解信訪積案,暢通網上信訪主渠道,推動信訪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下大力氣解決一批歷史遺留涉穩問題。大力推進“七五”普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加強對老人、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切實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有序實施殘疾人兩項補貼,推進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加強全民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擁軍優屬工作,努力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跨入新時代,發展形勢逼人;接力新征程,政府重任在肩。我們必須順應時勢、奮發向上,知難不畏難、搶灘不守灘、扛事不避事,立大志、擔大任、吃大苦、創大業,努力打開新局面,展現新作為。

(一)強化政治建設,打造忠誠履職政府。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統一行動,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根本宗旨。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做到“五個純粹”。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加強黨性鍛鍊,確保始終同全市人民想在一起、乾在一起。

(二)嚴格依法行政,打造民主法治政府。推動政府系統工作人員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嚴格遵循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職盡責,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嚴格決策程式,完善合法性審查提前介入機制,基本實現村(居)委會法律顧問全覆蓋。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完善行政執法與監察司法聯動銜接機制,推進部門之間執法監管信息共享。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自覺發展協商民主,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聯繫民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完善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強化責任落實,打造務實擔當政府。負責才有擔當,落實方見本領。我們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求真務實,不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搞寅吃卯糧的工程;立足於穩,著眼於進,該穩的要穩住,該進的要進取,倡導乾字當頭,始終保持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立足創優,著眼爭先,追求極品極致,絕不停留於“一般化”、滿足於“還可以”、止步於“中上等”。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執行決策、落實部署,提倡“馬上就辦”,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第一時間跟進落實,第一時間取得實效。堅持責任倒逼、問題倒逼、目標倒逼、督查倒逼,經常抓、抓經常,反覆抓、抓反覆,一以貫之、一抓到底。最佳化考核指標體系,嚴格績效考核,完善落實正向激勵機制、容錯糾錯機制,為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撐腰鼓勁,營造競相負責、主動作為的濃厚氛圍。

(四)增強執行能力,打造高效服務政府。各級政府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增強能力危機感、本領恐慌感。要找準能力短板、本領弱項,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習、大培訓,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幹部深入到困難地區和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到改革開放的主戰場、維護穩定的第一線、服務民眾的最前沿,在幹事中長本事,在歷練中變“老練”。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和治理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建成市縣鄉村四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推進一網通辦,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讓民眾辦事更便捷、政務服務更智慧。

(五)堅持正風肅紀,打造清正廉潔政府。堅持問題導向、嚴字當頭,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扛起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實施細則,不斷加強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建設。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公共資源交易、國有資產管理等重點領域監督管理,嚴防權力濫用和設租尋租,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整治“四風”不止步,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查處發生在民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政府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廉潔自律準則,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發揮示範作用,形成“頭雁效應”,進一步建設好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

各位代表!

鯤鵬展翅凌萬里,逐夢揚帆再起航。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銅陵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心同德、頑強拼搏,為奮力開創新時代轉型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現代化幸福美麗新銅陵而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