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
正文
一般指從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角度來區分的兩類勞動,生產勞動是能在生產過程中使資本的價值增殖,即能直接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非生產勞動是不能在生產過程中使資本的價值增殖,即不能直接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生產勞動 如果不從生產關係性質的角度,而單純從一般勞動過程的結果來看,實現在物質產品或商品中的勞動,就是生產勞動。一般勞動過程是任何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所以,關於一般生產勞動的這種規定性,對於資本主義勞動過程也是適用的。在個體勞動的條件下,生產勞動就是直接作用於勞動對象的勞動。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在勞動過程中實行了分工和協作,許多僱傭工人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稱為總體工人。產品也從個體勞動者的個人產品轉化為總體工人的共同產品。這時,總體工人的各個成員以不同的方式參加產品的形成過程。有的人多用體力工作,有的人多用腦力工作,有的人當經理、工程師、工藝師,有的人當監工,有的人當直接的體力勞動者或者做十分簡單的粗工,等等。為了生產物質產品,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一員,完成他所承擔的某一種職能,不論他的勞動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也不論他的勞動是直接地還是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都屬於生產勞動。這就表明,隨著勞動過程本身的協作性質的發展,生產勞動和生產工人的概念擴大了。
但從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生產勞動又只限於能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價值增殖過程。正是後一方面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資本主義生產勞動的性質,不是由生產的物質內容和具體勞動的有用性所決定的,而是由勞動的一定的社會形式,由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關係所決定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僅僅生產物質產品或商品的勞動還不是生產勞動,只有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剩餘價值從而使資本的價值增殖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馬克思指出:“從資本主義生產的意義上說,生產勞動是這樣一種僱傭勞動,它同資本的可變部分(花在工資上的那部分資本)相交換,不僅把這部分資本(也就是自己勞動能力的價值)再生產出來,而且,除此之外,還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 142頁)。這表明,從價值增殖過程方面來看,資本主義生產勞動的概念又縮小了。只有同資本相交換,並為資本家直接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物質生產領域的工業、農業、建築業等部門中的僱傭勞動者,不僅為資本家生產商品,而且直接生產剩餘價值,這些部門的勞動屬於生產勞動。此外,還有運輸業的勞動,以及商品流通過程中用於商品的保管、包裝等方面的勞動,也屬於生產勞動。運輸過程雖然不能增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只有在消費中才能得到實現,商品從生產領域到消費領域往往要經過位置的轉移,這就需要運輸業來完成追加的生產過程,所以運輸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中的繼續。運輸業的僱傭勞動會增加所運輸的商品的價值,這種追加的價值,不僅補償運輸工人工資的等價,而且還為資本家提供剩餘價值。在流通領域中,合理的商品儲備所必需的保管、包裝等方面的勞動,也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中的繼續,對單個資本家來說,用在這方面的僱傭勞動可以增加商品的價值並生產剩餘價值,從而可以成為經營這種業務的資本家發財致富的源泉。
非生產勞動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凡是不同資本相交換而直接同收入即工資或利潤相交換的勞動,都是非生產勞動,同收入相交換的勞動,被稱為服務。人們以自己的收入來換取這種勞動,不是用它去直接生產剩餘價值,而是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一種特殊的服務,以滿足他個人的需要。作為服務的勞動,在這裡是被用於非生產的消費,而不是用於生產消費。換取服務的人不是作為資本家與勞動者相對立,他的貨幣是作為收入而不是作為資本同勞動相交換,貨幣在這裡是執行貨幣的職能,而不是執行資本的職能。所以,服務不算生產勞動,服務的承擔者也不是生產勞動者。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一方面商品生產成了普遍現象,另一方面,僱傭勞動的形式也成為普遍現象。服務行業都採取了僱傭勞動的形式,服務的執行者都轉化為僱傭勞動者。這樣,非生產勞動者與生產勞動者就具有了一種相同的性質,他們都是僱傭勞動者。但是,不能把服務也說成是生產勞動,並不是每一個僱傭勞動者都是生產勞動者。例如,僱傭兵是僱傭勞動者,但他只提供服務,他不是生產勞動者。
屬於非生產勞動的,還有流通領域中單純從事商品買賣的商業勞動。在流通過程中銷售商品併購買必需的生產資料,是再生產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商業勞動者的勞動並不能生產物質產品,也不能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商品買賣活動只是使商品的價值形式發生變化,由商品形式變為貨幣形式和由貨幣形式變為商品形式。馬克思指出:“商業工人不直接生產剩餘價值”(同前,第25卷,第 335頁)。所以資本主義的商業勞動屬於非生產勞動。
資本主義生產勞動與非生產勞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同作為資本的貨幣相交換,並在生產過程中直接為資本家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就是生產勞動;同作為貨幣的貨幣相交換,即同收入相交換,不能為資本家直接生產剩餘價值的勞動,就是非生產勞動。
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 關於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是不是生產勞動的問題,經濟理論界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是生產勞動。因為馬克思曾經明確地說過,為書商提供工廠式勞動的作家,他的創作只是為了增殖資本而進行,歌女如果被劇院老闆僱傭、為了給老闆賺錢而去唱歌,一個教師被聘入一個學院、為販賣知識的學院所有者增殖貨幣,他們是生產勞動者。非物質生產領域的勞動有兩種情況:①其結果可以提供一種商品,它能夠脫離生產者而獨立存在,並可以在生產者與消費者當中作為商品來流通,如書籍、繪畫及各種藝術品等。②產品同生產行為不可分離,如演員和教師的勞動。儘管馬克思曾經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這些方面的運用還是很有限的,大多數這樣的勞動者還沒有在形式上從屬於資本,而且數量是極少的,因而可以把它們略而不論。但是在現代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非物質生產領域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用,已較一個世紀前大有發展,因而應該肯定這個領域中為資本家帶來剩餘價值的勞動是生產勞動。
另一種意見認為,非物質生產領域中的勞動是非生產勞動。因為馬克思所分析的資本主義生產勞動從來就是指物質生產領域中的勞動,而且是從整個社會的觀點來看的。離開了物質產品的生產,就談不到價值和剩餘價值的生產。此外,分析生產勞動問題,也不能從個別資本家的觀點出發。演員的勞動,可以給劇院的資本家帶來剩餘價值;教師的勞動,對於學院的董事長來說,也是生產勞動,但是從整個社會來看,他們的勞動並未給社會增加剩餘價值。資本家所得到的,只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結果(見資本主義國民收入)。所以,演員和教師等人的勞動並不是真正的生產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