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所有制

資本主義所有制

資本主義所有制是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並用以剝削僱傭勞動者的一種私有制形式。它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所有制形式也有所發展。

基本信息

性質

資本主義所有制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最後一種私有制,它同奴隸主所有制和封建主所有制有所不同。在奴隸社會裡,奴隸主不僅占有生產資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隸的人身。在封建社會裡,封建主占有土地,但又不完全地占有農奴的人身。在資本主義社會裡,資本家只是占有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並不占有勞動者的人身,勞動者在形式上是自由的。“這裡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2頁)。

產生

資本主義所有制資本主義所有制
在工業中,資本主義所有制的產生,主要通過兩條途徑:

①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一些條件好又積累了較多財富的商品生產者開始僱工生產,上升為資本家;另一些破產的小生產者,由於喪失了生產資料,不得不出賣勞動力,淪為僱傭工人。

②商人變成包買主直接支配生產和流通,使手工業者喪失獨立性,成為僱傭工人,而這些商人變成了工業資本家。

以上兩條途徑的發展過程十分緩慢,要使資本主義所有制迅速發展起來,必須同時具備兩個基本經濟條件:

①要有大量的貨幣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②要有大量的自由勞動者──無產者。在西歐一些國家,這兩個基本條件是運用暴力手段,剝奪小生產者的生產資料來加速實現的,這便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英國的“圈地運動”是最典型的形式。

歐洲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發源地。早在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出現了資本主義所有制的萌芽。後來經歷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一方面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為資本主義所有制的鞏固和發展掃清障礙;另一方面通過實現產業革命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所代替,從而使資本主義所有制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

發展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所有制形式也有所發展。19世紀下半葉,由於一系列重大科技發明的出現和套用,資本主義工業化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這顯然是大多數獨資經營的資本家所難於承擔的。於是,獨資經營的企業開始向股份公司轉化,資本加快集中和積聚。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壟斷資本主義,股份公司已成為資本主義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在股份公司發展的同時,作為資本家總代表的資產階級國家在礦山、鐵路、河道、港口、郵電等部門進行投資,產生了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大量地出現於各交戰國家,後來在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中有所加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進一步得到了發展。不過,這些基本上是為了應付戰爭和經濟危機而不得不進行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而真正較大規模的發展是從戰後50年代開始的。特別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出現耗資巨大的宇航事業、廣泛的現代化設施、規模巨大的新工業基地、宏大的現代化科學試驗機構等等,它們大多由資產階級國家投資經營,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的發展就進一步加快了步伐。

資本主義國家所有制產生的途徑是:國家把私人企業收歸國有;成立國家和私人共有的混合公司;由國家撥款興建國營企業和各種公共事業。通過這些途徑產生的企業,也沒有改變其資本主義所有制的性質,因為國有企業的性質,完全由國家的階級性質所決定。正如F.恩格斯所指出:“無論轉化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還是轉化為國家財產,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現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436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跨國公司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是現代資本主義條件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的後果。跨國公司是壟斷資本集團所控制的國際性壟斷企業,它把資本主義所有制由國內引伸到國外,它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控制所在國的子公司,從事世界規模的生產、銷售及其他業務活動。這是現代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大量輸出在資本主義所有制形式上所引起的一種新變化。

資本主義所有制形式的發展表明,龐大的社會財富愈來愈集中在壟斷資產階級手中,生產資料的集中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資本主義私有制將必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代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