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第一節貨幣需求與貨幣需要量
一、馬克思的貨幣需求量公式
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必要量就是指符合商品流通需要的貨幣量。用馬克思的貨幣需求量公式表示為: M = P · Q / V
二、金屬貨幣必要量
在金幣流通下,貨幣數量由於其自發調節,故總是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
三、紙幣流通量
在紙幣流通下,貨幣數量還要取決於政府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物價水平和經濟成長率。
第二節古典的貨幣需求學說
貨幣數量論是一種關於貨幣數量與商品數量及商品價格之間關係的貨幣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一、現金交易理論
它認為貨幣僅是一種交易和支付工具,全社會貨幣交易支付總額應等於全部出售的商品總價格。
即 MV = PT 或者 MV + M'V' = PT 。
二、現金餘額理論
它認為,人們手中保持的現金餘額的數量等於全部名義收入的一定比例。
即: M = KPY , K = 1 / V 。
三、收入數量理論
認為貨幣需要量只限於同商品生產和勞務供給直接有關的那些交易。
即: MV y = P y T y
第三節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數量理論
一、凱恩斯對貨幣數量論的進一步修正
凱恩斯認為影響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和利率。因此,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影響利率水平,而利率水平變動又影響貨幣需求量,從而影響投資和消費需求,而有效需求的變動,在充分就業下,影響商品價格;在未充分就業下,則影響產出和就業。
二、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 1 )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有:①交易動機;②預防動機;③投機動機。
( 2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式
( 3 )流動性陷阱
第四節現代凱恩斯主義的貨幣需求理論
一、交易性需求及“平方根定理”
鮑莫爾認為一個最優的貨幣持有量應當是利息損失與交易費用之和的極小值。
因此有“平方根定理”,即:
二、預防性需求與恵倫模型
從預防動機看,人們持幣是為了避免因流動性不足而造成損失。預防性貨幣需求餘額大小盧出現流動性不足時損失大小存在一定的間接聯繫,而其與利率成反向變化關係。
最優預防性貨幣餘額為:
三、投資性需求與資產組合理論
托賓認為,人們可以選擇貨幣和債券不同的組合來持有財富,由於考慮到不同的預期報酬率和資產組合風險,因此投資者總是追求在風險既定條件下的預期報酬率極大化或者既定收益率條件下的風險極小化。
第五節現代貨幣數量理論
一、弗里德曼的主要觀點
他認為貨幣需求是穩定的,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貨幣政策和貨幣供給。
二、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式公式
他認為貨幣需求取決於微觀主體的財富(收入)的總量和結構(規模變數)各種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差異及通貨膨脹率(機會成本變數)與制度因素。
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式公式:
三、巨觀貨幣需求與微觀貨幣需求
巨觀貨幣需求認為貨幣最終只有交易需求,貨幣只是流通手段,故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也影響貨幣需求量。
微觀貨幣需求認為,個人企業對貨幣有許多中間需求,它們執行儲蓄手段職能。微觀主體對貨幣需求的總和有可能與巨觀貨幣需求量不相等。
第六節貨幣的流通速度與穩定性問題
一、貨幣需求量與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需求量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但後者容納量極大,難以把握,前者可從經濟主體的物質利益上去把握,較易於分析。
二、貨幣數量論與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數量論認為,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貨幣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價格水平主要取決於貨幣流通速度。
在貨幣數量論初創階段,人們對貨幣流通速度的問題重視不夠,認為它是一個常數。但其後,凱恩斯等人論證了貨幣流通速度的易變性。
而貨幣主義則認為,要證明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必須證明貨幣流通速度是穩定的,也就是要證明貨幣需求量是穩定的。
三、決定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也即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因素,它們幾乎涉及所有社會或經濟的因素,這正是推動貨幣需求理論不斷發展的原因。
貨幣術語
薩繆爾森在其名著《經濟學》有關貨幣的章節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萬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貨問題,而我們每天都碰到它。”由此看來,貨幣貌似簡單,實際上卻極其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