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平簡介
1946年生於里昂的佩居,父親是書店的主人,這使得幼年的佩居幾乎是目睹著新小說的發展長大的。不過即使新小說最繁盛的時代,都沒令佩居動過心,去執筆追隨。他堅定地表示:“從來沒有受過新小說的影響”。他的觀點是:“新小說”只是一個標籤,而菲利普·圖森則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作家,他並不屬於跟“新小說”一脈相承的“新新小說”類別。佩居很欣賞並認同圖森的創作:跟“新小說”的理念其實是背道而馳的———提倡有人物、有情節以及情節的演變,“而羅伯·格里耶完全摒棄了這些。”
佩居21歲時遇到了法國著名出版人、《文學半月刊》的創建者和主編莫里斯·納多。受到後者的鼓勵,佩居成為了《文學半月刊》的定期撰稿人,並出版了他的兩本自傳性質的作品:《穿越時光的速度》和《日常生活》。現年94歲高齡的這位出版人對佩居的評價是:“皮埃爾一開始就非常優秀。”
家庭生活
佩居夫人安娜—瑪麗雖然對丈夫的書持續暢銷表示驚訝,但同時她也感到欣慰,認為他的出名“絲毫都沒改變他的生活方式”。佩居用《孤獨的女孩》的版稅在巴黎給妻子和兩個兒子購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他和家人大部分時間則住在離鬧市極遠的村子裡。不寫作的話,佩居最喜歡遠足,他也極好美酒和黑朱古力。
到京訪問
2006年10月19日到20日,法國作家皮埃爾·佩居訪京。除了在法國文化中心與中國作家及法國文學愛好者交流外,佩居還到首都部分高等院校做了演講。
作品介紹
主要作品
《孤獨的女孩》
《食人魔的狂笑》
作品簡介
《孤獨的女孩》
《孤獨的女孩》一書描寫了三位主人公在孤寂與痛苦邊緣的心靈掙扎。作家以詩人之筆,逼問生命的荒蕪與生命的迷失。該書於2005年1月由灕江出版社(blog)推出了中譯版。《孤獨的女孩》的成功,被評論界視為“作者向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靠攏之作”,也有批評家把佩居跟電影名導阿莫多瓦相提並論。不過佩居斷然否認了自己有模仿大師的意識,認為這是種“牽強附會”。與佩居結婚40年的安娜-瑪麗認為,該作是佩居之前寫的“關於童話、童年和溝通困難性的一部概述性作品”,是丈夫所有作品中最好懂的一部,“因為他找到了更清晰的、沒有違背他的一種表達形式。”佩居早年創作了多部童話故事,不過他強調,這樣做“並非出於對童年的懷念”,因此他希望讀者千萬不要把這些作品當作“幼稚之作”去看待。他認為所有的民族都有童話故事,他是把這種體裁作為典型的文學範例:“童話是不可名狀的,裡面有最本質的東西”。
關於與小說同名的電影《孤獨的女孩》,佩居自己表示,拍攝時選擇的不同場景,都原封不動地按照他的原作思路布置,所以非常滿意。只是在原作中,結尾是小女孩死去了,可是影片為了讓公眾高興,讓小女孩活下來了,這一點令佩居有點失望。
《孤獨的女孩.生育詩章 》
作者:皮埃爾·佩居 (法國)
市場價:¥18.00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頁碼:233 頁碼
出版日:2005年
ISBN:978754073298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圖書目錄
孤獨的女孩
一、被汽車撞翻的女孩
二、風雪中的書商
三、超脫的女人
四、等待
五、存在書店
六、初次接觸
七、三次出現
八、與作家為伴
九、失眠症
十、石膏面罩
十一、甦醒的奇蹟
十二、夏爾特茲山
十三、夏爾特茲的小孤兒
十四、忘卻書籍
生育詩章
一、靈光初現
二、等待
三、羊水的顏色
四、父親的感受
五、循環往復
譯後記
附記
《食人魔的狂笑》
本書講述了二戰後出生的兩個人充滿傳奇經歷的一生。法國男孩保羅在德國筆友家度假,認識了德國女孩克拉拉。保羅的父親曾參加法國抵抗運動,克拉拉的父親二戰時是納粹軍醫。保羅和克拉拉成為莫逆之交。後來保羅做了雕塑家,克拉拉成為攝影讀者,他們的人生軌跡幾次相交,最終又分開。
小說講述的是一名法國雕塑家和一名德國攝影師、魏瑪國防軍醫生的女兒的故事,首次印量即超過45000冊。佩居表示,書中確實存在自傳成分,比如裡面的主人公、16歲的保羅在德國有筆友,他少年時候確實也有一個德國筆友,但他並不當作自傳性質的作品來寫———作品當中的人物很多都是複合而成的。主人公是個雕塑家,佩居為了體會雕塑家的滋味,自己也去嘗試弄了幾尊雕塑。關於自己的創作,佩居引用了新作中的雕塑家向主人公保羅說的話:“實質上,我很初級。當我打刻石頭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是在用耳朵盲目地雕刻著,只是石頭要善於領會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