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皰性疹

豬水皰性疹

豬水皰性疹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熱性的高度傳染性疾病,一般多在病豬口鼻,乳腺和蹄部出現水皰性的病變為主要的病變特徵,和豬的口蹄疫,口炎,水皰病等病症症狀難以區別,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也可使用中藥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病豬的蹄冠處有水泡性疹病豬的蹄冠處有水泡性疹

豬水皰性疹是由豬水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並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特徵為豬的口、鼻、乳腺和蹄部形成水皰性病變。任何年齡和品種豬都易感發病,病的傳播十分迅速,常在2~3d內使整個豬群感染,病豬迅速掉膘。

病原

豬水皰性疹豬水皰性疹

豬水皰疹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科,嵌杯病毒屬,已發現有15個血清型,不能交叉免疫,常見的有A、B、C、D四型,病毒的反抗力與口蹄疫相類似,但對高溫反抗力弱。

臨床症狀

病豬鼻部有水皰病豬鼻部有水皰

本病潛伏期為18~48h,病初體溫升高到40.6℃~41.8℃,持續高熱24~72h,數天后鼻盤、唇、口腔、蹄部出現水皰,哺乳母豬的乳頭、足部等處皮膚也出現水皰和損害,初發性水皰色灰白,直徑3~30mm,高10~20mm,布滿漿液性液體。含有大量病毒,稍壓水皰即破裂,露出創面,鼻鏡水皰常擴散波及到唇,有的蹄部腫脹,疼痛嚴重,行動困難,以膝著地,或臥地不起,嚴重的乾痂脫落。成年豬病死率很低,哺乳仔豬病死率高。懷孕豬流產、哺乳母豬乳汁減少。

病理變化

豬水皰性疹豬水皰性疹
主要病變是水皰,開始是皮膚小面積變白,進而形成蒼白隆起,並隨著水皰形成而擴大。上皮與基地層分離,形成一個有破裂上皮碎片的紅色病灶。病變通常被糞便污染,從而導致條件菌繼發感染。蹄部病變常伴有蜂窩織炎,持續水腫,導致跛行。

類症鑑別

豬水皰性疹豬水皰性疹

本病在症狀上有明顯的水皰、高熱、僅有豬感染等特異性,較易診斷,但隱性傳染則幾乎不能從臨床症狀來判定。而且,口蹄疫豬水皰病豬水皰性口炎三者的綜合症狀極相似,很難區別,為了正確診斷只有通過實驗室補體結合試驗和血清中和試驗、間接免疫螢光試驗等來確診。

豬口蹄疫本病多發生於秋、冬、春嚴寒季節,常呈大流行。剖檢心呈虎斑狀,接種2日齡、7~9日齡乳鼠及乳兔均發病。

豬水皰病豬只密集、調動頻繁的豬場傳播快,接種2日齡、7~9日齡乳鼠及乳兔,7~9日齡鼠不發病,其餘發病。

豬水皰性口炎有時腕前、跗前皮膚也出現水皰,水皰較大。用病料接種2日齡和7~9日齡乳鼠及乳兔均不發病。

實驗室診斷

豬水皰性疹病豬蹄冠脫落豬水皰性疹病豬蹄冠脫落

血液塗片鏡檢取豬耳緣靜脈血1滴,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勻,蓋上蓋玻片,放在高倍鏡下觀察,結果為附紅細胞體100%感染。
血液塗片染色鏡檢 采耳緣靜脈血製成塗片,姬姆薩氏染色,油鏡觀察,可見紅細胞表面凹凸不平,邊緣不整齊,其表面或血漿中有許多染成紫紅色逗點狀、桿狀、球形或橢圓形等各種形態的蟲體。
動物試驗取病豬未破潰水泡液或水泡皮用生理鹽水做成1:5的懸液,接種6隻乳小白鼠,接種24小時未見發病,3天后也無發病,證明不是口蹄疫、水泡病和水泡性口炎。
豬口蹄疫、水泡病、水泡性口炎和水泡性疹病毒檢測取病死豬心血,豬口蹄疫、水泡病用北京元亨試劑盒,ELISA方法檢測,水泡性口炎和水泡性疹病毒用中和試驗法檢測,結果顯示口蹄疫、水泡病、水泡性口炎等病毒均為陰性,水泡性疹病毒為陽性 。

防制

預防

豬水皰性疹豬水皰性疹

本病目前尚無疫苗,對發病地區,可試用豬水皰病疫苗進行預防。主要預防方法是依靠封鎖、隔離、消毒來控制疫源擴散,病豬及其產品不得移動。凡與病豬接觸過的運輸工具和用具要徹底消毒,才能使用。泔水必須經過煮沸後才能餵豬。選擇高效消毒藥品,如10%漂白粉,0.5%的農福,3%的熱燒鹼水,0.5%菌毒敵,5%次氯酸鈉,做到嚴格徹底的消毒,達到清除疫源的作用。

治療措施

首先,做好圈舍空氣流通,全場使用聚威120(聚維酮碘)消毒。水泡發生破裂的部位每天直接用聚威120塗抹2次,全群豬單獨使用氟苯尼考琥珀酸酯鈉,每100g兌水400斤飲用,防繼發感染。
其次,板青顆粒加替米星加咪唑苯脲,每100g拌料200斤,連用7天;對嚴重豬只用清溫靈200斤/支+30%氟苯尼考300斤/支肌肉注射,連用3天。用藥2天后回訪,豬群咳嗽症狀開始好轉,5天后,潰爛結痂,10天后基本痊癒,治療效果顯著 。

中藥處方

豬水皰性疹豬水皰性疹

處方1:霍香葉509,石菖蒲葉259,野菊花、板藍根各1009,水煎服。
處方2:馬蘭、金銀花蒲公英各適量,煮後餵豬,可以起預防作用。
處方3:貫眾散加減:貫眾259,山旦根259,甘草159,桔梗209,赤芍159,生地159,天花粉159,大黃209,荊芥159,連翹209,木通159,共為細末,開水沖服,蜂蜜2009,綠豆(研末)309為引。同調灌服。
處方4:散熱主效散:青黛259,天黃粉259,木通159,黃連159,黃芩159,連翹409,茯 神509,桔梗409,白芷259,牛蒡子509,薄荷159,梔子259,梅片0.75g,牡舟皮509,白芍259,粉甘草159,霜桑葉259為引。共為末,用糯米1509煮汁沖藥成糊狀灌服。
處方5:外用敗毒散:雄黃259,青黛259,百草霜509,訶子209,兒茶259,黃柏259,蒼朮209,蜂蜜150ml為引。共為細末,調成糊狀徐搽患部。
處方6:生地309,玄參309,桔梗359,赤芍309,金銀花309,山豆根309,黃芩309,連翹359,梔子309,甘草159,天花粉309,黃連159,大黃259,共為細末,蜂蜜150ml為引,同調灌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