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識文描金瓜盒
識文描金瓜盒是清代乾隆時期鑄造的一個器皿,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識文描金瓜盒 介紹 -
品語識文
內容介紹《品語識文:史家國小的語文教育》全方位地闡釋了史家國小語文教育的傳統與風格,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和一個個鮮活案例,結合語文教學的不同階段和內容,將史家國小重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思等綜合素養的教育理念...
內容介紹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末那識
“末那識”佛學用語,有情之心識共包括八種,“末那識”是八識中之第七識。譯為意,意有思量之義。“末那識”與前六識不同,前六識是以外境為對象,它的作用是思量...
在輪迴 丁福保佛 具體解釋 常見辭彙 中華佛教 -
第八識
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對象;後三識具有抽象的感念,並非直覺。第八識是社會階層的烙印...
簡介 分述 二次頌詮釋 三末頌詮釋 頌文解釋 -
第七識
末那識,為梵語manas之音譯,意譯為意,思量之義。唯識宗將有情之識立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佛學解釋為修行人放棄善惡的分別心。
詞義信息 思量能變 起名原因 -
說文箋識四種
《說文箋識四種》,作者 黃侃,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83年04月出版。描述的是《說文》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許慎著,成於安帝建...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